(启书有益)如何用路线斗争推动事业发展

著名社会实践哲学家沃特玛·兹基硕德讲过:搞事不停、奋斗不止,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产生矛盾、然后又解决矛盾的基本过程,用两个字概况,那就是“折腾”。

梁山集团第三代首席执行官宋江讲过:水泊梁山的事业,不是一天就成功的,中间充满了各种错综复杂的折腾过程。

粗略上看,梁山集团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更新和更替,就经历了三次。

梁山的基业,显然是王伦奠定的。晁盖带着人马来了,火并了王伦,完成了第一次更新。宋江带着人马加入,完成了第二次更新。晁盖挂了之后,宋江升任首席执行官,完成了第三次更新。在宋江的带领下,梁山集团完成了从私营到国有化的完美转变。

历史经验不止一次地证明:权力的更迭,必须伴随刀光剑影,必须伴随人头落地,必须伴随路线斗争。

王伦之死,属于咎由自取,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典型案例。而宋江上位,也留下了无法查明的“晁盖中箭”之谜,班子会上,从来没有人敢提出研究讨论,更没有人敢对外发布言论。

登上权力顶峰,过程充满艰辛。所以,在完成路线斗争之后,必须要想办法巩固权力,做出相应的人事变动和安排。一方面,要努力提拔亲信,只有自己的人用着才顺手、放心;二方面,要坚决打击异已,不能让对方有机会反扑、复燃。

从基本动机上分析,三次路线斗争,都是梁山带头大哥实现自我价值的清除障碍运动。但实际上,梁山集团自始至终都面临着十分强大的外部压力,那就是一直虎视眈眈的大宋正规军。因而,出于保存实力的考虑,内部只抓关键,不整派系,点到为止。所以,作为每一次斗争的牺牲品,王伦、晁盖,一个人已经足够了。

路线斗争,仅局限于内部的相互撕咬。和阶级斗争不同,还没有达到敌对集团的高度。

正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王伦、晁盖之死,直白而简单地进行了深刻验证。

王伦自不必说,典型的引火烧身,主动把晁盖一行接上梁山,完全没想到对方竟然赖着不走了,然后一不小心,竟然被林冲这个“自家兄弟”给下了狠手。梁山基业,只好拱手送给晁盖。剩余势力反对也无效,再说也不敢反对,无力反对。

宋江的手段则更加高端,晁盖不死,宋江绝对不能做大。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前面还有上一任“太上皇”,在这种情况下,急于上位接班,搞得路线斗争表面化,舆论极为不利,你然后面历史咋写。二是宋江的根基还不够牢固,在这种情况下接班,容易站不住脚,搞得很被动。综合考虑,还是当“老二”比较妥当。有实无名,总比有名无实强。

梁山上第一次路线斗争,以王伦之死为标志,实现了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的彻底转变;第二次路线斗争,以宋江上山、广纳头领为标志,实现了从保持领导班子纯洁性到持续壮大队伍力量的彻底转变;第三次路线斗争,以晁盖之死、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为标志,实现了从造反退避、只求快活到主动招安、融入正规编制的彻底转变。

看准形势,站对队伍,很重要。

林冲把王伦果断火并了之后,大家都以为林冲想要当老大。他却展现了高风亮节的一面,主动让出了前三个位置,自己坐了第四把交椅。

从顺序上来看,林冲的排序和王伦时代差不多,也是第四位。但实际上,林冲现在的位置,是梁山超级元老派的第一位。要不然,晁盖安排具体分工时,不会让林冲排在军事头领的第一位,负责分管山寨大本营,反超之前的老战友杜迁、宋万。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晁盖既然当了老大,就要把那些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自己搞事情的老战友都提拔到林冲之下、杜迁之上。这种中间空降插队,也是正规操作。

王伦一手建立的梁山基业,在他的眼中,可能就是一个后花园。而这个后花园被晁盖看中了,就想占有过来。杀死王伦所用的武器,不是林冲,也不是林冲手中的刀,而是道德,是晁盖一行对王伦的舆论引导:“心胸狭隘,嫉贤妒能”。

从此以后,之前跟着王伦混生活的杜迁、宋万,再也没有了出头之日,排名从第二、第三急转直下、一日千里,最终进入了倒数第二、第三。不但没有了实权,还必须低调地夹着尾巴做人。上阵杀敌立功,就不必了。搞搞后勤、整点内务啥的,还是可以的。作为前朝旧臣,没有在路线斗争中被扑杀,已经是运气登顶了。

在宋江接洽到梁山集团后,开始了梁山的二次路线斗争。

这一次斗争,以宋江安排花荣、秦明及清风山一伙上山为序幕,从荣江上山正式开始,到晁盖之死结束,以宋江当上梁山集团首席执行官告终。

在这一次路线斗争过程中,宋江不断下山征战,充分发挥其“及时雨”名号的江湖优势,通过苦肉计、美人计、亲友说情、老同志打招呼等手段,不断将大量的前大宋政府官员、地主恶霸、社会大哥、流氓、黑恶势力等招呼上山,以改变梁山领导层的固有纯洁成分,为日后招安奠定良好的舆论支持和投票安排。

在宋江招收的人马中,前政府官员主要有花荣、秦明,地主恶霸主要有李应、柴进、穆弘,社会大哥、流氓、黑恶势力主要有李逵、王英。这些人等上山之后,混进班子队伍,站位普遍靠前,掌握了话语权,有效改变了梁山头领的成分和结构。

同时,宋江还充分利用安插亲信、安排项目建立绩效和树立威信等方式,逐渐分化晁盖人马。

两个字概括宋江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和工作线路:架空。

当晁盖惊异地发现,自己虽然名义上还是山寨的主要领导,却已经指挥不动任何一个宋派班子成员时,明显地意识到了到自己迟早要挂。要么自挂东南枝,要么就栽在宋江手里。

宋江招人,面向全社会遴选,实际上并非漫无目的、随心所欲。

从整体效果看,宋江的行为,是为了改造梁山领导班子的结构。但细化分析,却有十分精妙的用处。

招收前政府官员,主要是增加集团的军事实力。有枪才有话语权。军事实力的强大,为宋江夺权奠定了坚实基础。万一晁盖不让、不死,还可以退一步说话,仿效晁盖当年火并王伦的“优良传统”作风也未尝不可。

招收地主阶级,则是进一步奠定政治基础,加强这一层次的头领队伍建设,可以为日后招安解决意识形态方面的重要问题。这些人实力强大,人缘好,朋友圈好友多,用以控制调整舆论导向,完全没有压力。

至于招收社会大哥、流氓、黑恶势力,则是为了浑水摸鱼。这个层次文化水平不高,可以作为超级打手使用,一旦发生啥事情,就可以起哄和捣乱,让对手应接不暇。

除了悄悄改变梁山集团领导队伍的阶级成分,宋江还暗中搞了一些小动作。最典型的一例,就是安排杨雄、石秀担任警卫团长。这两个人刚上山时就差点被晁盖杀掉,是宋江把他们的脑袋给保下的。杨雄、石秀欠宋江人命。宋江安排他们担任警卫团负责人,显然是为了监视晁盖,而是不保护晁盖。

在这一阶段,晁盖一派的班子成员不再独掌大权,宋江一派慢慢占了上风,掌握了话语权。

第三次路线斗争,明眼人一看就懂,甚至连文盲李逵都看明白了,然后气得背时。

刚刚把前任老领导晁盖的丧事办完,宋江就把“聚义厅”改为了“忠义堂”。从此以后,“招安”一事,就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写进了梁山的“基本纲领”。

从“聚义”到“忠义”,改变名称实在容易,但路线斗争从来就是复杂的,这关系到顶层设计和意识形态问题,必须长抓不懈。

从这一点出发,宋江在正式掌权上台之后,先动手培植属于自己的亲信,让花荣、秦明进入梁山班子核心,同时进一步扩大地主阶级和前大宋政府高官在梁山上的影响力,将晁盖遗命的作用,降到最低。

在这种新形势下,资本家、大地主卢俊义上山,排名第二,仅次于宋江;前政府高官关胜上山,排名第五,超过梁山元老林冲。

卢俊义之所以能够排名第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是源于晁盖遗命,毕竟宋江的江湖名气是讲义气,还是要适当低调;其二,是源于卢俊义惊人的武艺及超强的个人素质,毕竟是岳飞的师兄,有才又有财;其三,是源于其大地主阶级的身份,人脉太广,力量很大,可以产生强大的社会舆论作用。

而关胜能排位在元老级人物林冲之前,一方面是由于其前政府官员的政治地位,社会影响力还在;二方面是源于关胜的高贵血统,毕竟是一代武圣关羽之后。和林冲相比,关胜的武艺水平显得一般,但其与大宋政府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破裂,不是林冲那种被迫上山的,所以位于林冲之前。

在这一阶段,除了地主阶级、前政府官员上山外,几乎不再有一个地痞流氓、社会大哥、黑恶势力上山。这和任何一个集团在获取了统治权之后所采取的手段完全一致。

地痞流氓、社会大哥、黑恶势力这一部分力量,虽然武力强大,但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容易情绪化。适宜于共苦,但不能同甘。搞事情、打群架、占山头、打基础,他们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可以产生良好的冲锋陷阵和“炮灰”作用。但在局势稳定之后,就不宜纳入扶持了,必须要予以有效打压和限制。要不然,容易出事。

梁山集团,从开始的占据山头、苟且偷生,逐渐发展到队伍两万多、班子成员一百零八人的强大队伍,最终实现“曲线求官”,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作为一个优秀的带头大哥,一定要有谋划全局、知人善任、随机而动的思想境界。干事创业,离不开踏踏实实、稳扎稳打。

路线走对了,就算是每一步的晃悠,都叫做一步一个脚印。路线走错了,就算是每一步的踏实,都可以成为挨打的理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