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罗钰润的随笔《纪念王育民》

纪念王育民  

王育民,这位已逝多年的中专学校普通校长,对于他的名字,现在人们可能感到有点陌生,抑或有的早已把他忘却。然而每当回想起他在黄石工业学校艰苦创业的情景,却使我记忆犹新。
王育民原籍是宜昌市人,1921年出生,解放初参加革命工作。1975年12月,黄石工业学校成立,从市财校调他为创办工业学校的主要负责人。1977年1月,正式任命为该校革命委员会主任(当时不称校长)。在创办学校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因为身体不好,为解决他夫妻长期分居的生活困难,于1979年春,被调到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任副校长。他在工业学校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是工业学校创业最艰苦的四年,创办很重要的四年,在这短短的四年时间里,他为工业学校发展成为今天的黄石理工学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忆当年学校创办伊始,校舍、设备、教师都没有,一切从“零”开始。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王育民临难受命,毫不犹豫,敢挑这一重担。为了迎接学校首届招生开学工作,他和另一位负责人张庆文(已逝)以及崔建国(已逝)等几位同志一起,齐心协力,筹措资金、调配人员、选址建校,紧张的工作,几乎是忙得“超负荷”。特别是作为学校主要负责人的王育民,为学校的创建,更是殚精竭虑,废寝忘食,日夜操劳。那时他的爱人还在武汉市的一所中学里教书,他单身一人,身体瘦弱,肠胃不好,生活无人照顾,吃饭经常“打游击”,然而他却是任劳任怨,带病坚持工作,乐此不疲。
记得是在1976年的夏天,我和市招生办公室的同事潘为民同志一起,骑脚踏车来到工业学校,了解办学情况和征求招生工作意见。说是学校,其实当时学校还是“一无所有”,校舍是临时从黄石工人疗养院借用的一栋闲置旧楼。王育民当时就是住在这座旧楼中的一间小房里,条件很简陋,除了一套床铺和借来的两把旧椅子而外,其他什么也没有。这既是他的生活住房,同时也是他的办公处所。
他见我们来了,满面笑容相迎。我们坐下来谈了一下有关工作情况之后,他兴致勃勃地把我们带到离他住地不远的青龙山下,然后登上一个小山头,用手指着那一片荒山野壑,向我们介绍在这里选校址的情况和创建工业学校的设想及远景。他一边讲着,一边用他那睿智的目光环视周围的湖光山色,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当时我们听了虽然感到高兴,但想到所面临的困难,却又似乎感到希望渺茫。因为当时团城山和磁湖都尚未开发,青龙山离市区还比较边远,到青龙山下仅只有几米宽的一条土路,交通不方便。但王育民却以远见卓识看中了这块宝地,他认为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是办学的好地方,因此,他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前景充满了信心,面对当时所面临的各种困难都在所不辞。
黄石工业学校创办初期,市财政仅拨款7万元,这包括征地、建校、购置设备以及学校开办所需经费都在内,经费是相当紧张的。王育民为了克服经费困难,节约开支,动员并带领全校广大师生员工,艰苦创业,勤俭建校。记得又有一次,大概是在1976年的秋天,我和有关同志又一次来到工业学校,当我们找到青龙山下建校工地时,只见一百多名师生员工正在进行建校劳动。有的挖土,有的开山,有的用板车运土填操场,有的正在和泥自制土砖,建“干打垒”的教学用房。大家干得汗流浃背,那种不怕苦和累的场面,令人至今难忘。
当时,王育民身着单衣,卷起衣袖,手把铁锹,亲自参加建校劳动。我看着他那清瘦的面容,淌满了汗水,高挑而又瘦弱的身体,用力锹土的形态,真是令人敬佩。
我和王育民最后的一次见面,是在他调到武汉市电大工作之后的1979年8月间。当时我为高校招生的工作,去武昌首义路省第二招待所高校录取考生的场所,突然听我们正在省二招负责招生工作的潘为民说:“王育民调武汉市电大工作后,不久就病了,现正在家中养病”,为此我们二人立即专程去看望他。当时他的家就住在招待所附近一所中学教工宿舍筒子楼的一楼,做饭的蜂窝煤炉子就放在房门口,生活很清贫。
当我们来到他的家里时,他真有点喜出望外,马上从躺椅起来,又是沏茶,又是拿烟。这时我们再没有谈工作,只是谈了一些生活、健康之类的比较轻松的话题。谈话之间,他的目光显得有些暗淡,没有过去那样有精神,那更加消瘦的身体,再也看不出当年他在青龙山下参加建校劳动时,那种精神抖擞的身影,但从他那微微的笑容,轻言慢语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的心态还是比较平静和乐观的。后来,听说就是在那年的岁尾,他因胃癌病逝,时年仅58岁。使我总感到很惋惜和悲哀。

(原载2007.10.28《东楚晚报》)

罗钰润,笔名姜东牛,湖北新洲人,男,1938年出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黄石市教育局副局长调研员等职务。多篇议论文曾获全国以及省、市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著有《东牛散墨》《教育散论》等。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武汉市江夏区高新工业园的房地产项目。

    联泰集团的房地产项目 江夏区高新四路.好新五路 附近,刚开工. 公司有几百亿的高速公路产权.非常有实力.

  • 武汉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涉及青山经开高新东西湖蔡甸等污染大区

    武汉市绝大部分工业固体废物可实现资源化再利用,如产生量较大的冶炼废渣.粉煤灰.脱硫石膏等,但仍有一些产生量较小的工业固体废物利用价值低,难以实现综合利用,如废弃包装袋.编织带.碎布头.废包装泡沫.为加 ...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质量检测(元调)数学试题(含答案)

  • [黄石文坛]罗钰润的随笔《缅怀林育中书记》

    缅怀林育中书记  罗钰润 1993年8月有一天,突然听到新洲二中的一位校友来说,林育中书记"走"了,是患肺癌走的.听到这个噩耗,我们都感到无比悲痛和怀念.   林书记原来是母校新洲 ...

  • [黄石文坛]罗钰润的随笔《倾听海外华裔作家的花开》

    倾听海外华裔作家的花开 --读江少川<海山苍苍--海外华裔作家访谈录> 以上标题,它是套用湖北散文作家周年丰评论文章的题目"倾听身边的花开"引伸出来的.意在用来形象地解 ...

  • [黄石文坛]石显润的随笔《​我的家乡下石祥》

    我的家乡下石祥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我的家乡下石祥,就是这么一个只有三十多户的小小乡村,这里没有名山大川的秀丽奇瑰,没有临近江河湖海的磅礴大气,没有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在我眼中却是无比美好 ...

  • [黄石文坛]石显润的随笔《​烤火》

    烤火 阳新是个四季分明的好地方,西北风呼呼一刮,草儿枯黄了,莲花湖吹来的风冻得脸颊生疼了,鸟儿们呼啦啦飞走了.行走在街头,不时见到有人聚在柴火堆旁,伸出冻僵的手哆嗦嗦地烤火了. 总感觉年幼时的冬天格外 ...

  • [黄石文坛]罗朝霞的随笔《喂鱼》

    喂鱼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了喂鱼,只知道喂着喂着就爱上了.特别是最初几年,风雨无阻天天去,有时甚至一天要去二三次.就像是,练功练到走火入魔.   若是遇上要外出几天,就会心慌慌,一路上总好像是少了 ...

  • [黄石文坛]罗朝霞的随笔《千层饼》

    千层饼   立秋后还是没胃口,吃嘛嘛不香.这天无意中刷到一个千层饼制作视频,貌似很好吃的样子,便停留下来观看.小伙子也饶有兴趣地凑了过来.一看完,他就高兴地嚷嚷:明早我做您吃.   本以为他是三分钟热 ...

  • [黄石文坛]罗朝霞的随笔《玫瑰饺子》

    玫瑰饺子   偶然刷到个视频,关于饺子的花式包法,林林总总有十几种,看得我眼花缭乱,兴致盎然.有的我会包,有的不具备条件,有的好像也不觉得怎么好看,唯有被称为"玫瑰饺子"的一下子吸 ...

  • [黄石文坛]罗朝霞的随笔《母亲的生日》

    母亲的生日 老妈的生日特别好记.其实,是根本不用记.每到重阳,便长一岁.   幼时家境贫寒,每到重阳,外公外婆会给现在的老妈.那时的幺姑娘下一碗面,说吃了长寿.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这碗面,即使只是一 ...

  • [黄石文坛]谢淑芬的随笔《父亲周年祭》

    5月,满眼鲜花孕思情,360多天,我傻乎乎地.空荡荡地思念着离世的父亲.记忆如眼前的散花,在泪眼里闪烁. 墓前,弟弟和我的女儿为我父亲精心种植的几株新花,在迎风开放. 父亲,你与花有缘啊:1932年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