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指归-梦呓之五

续上篇。

第十章、内证《内经》

前面说过,中医没有“高精尖”。

所谓的“高精尖”,不过是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开发“基础”。越是“高精尖”的,就越是“基础”的。

所以,研究者、修行者,不要想当然的抛弃根本,还去“向外”寻求什么“高精尖”。那是方向性的错误。

——“向内求”,这也是道家修行的一种基础的方式。前贤就是在“向内求”的过程中,审视脏腑、经络、气机等等的运作规律和循行变化的。

这就是所谓的“内证”。

“内证”,是道家的修行方式。你的修为能够接近或达到写作《内经》原文作者的高度,你自然能看到他所指的一切、所言的真意。乃至你再补充《内经》的不足,也不是不可能的。

关于这个,我常常举的例子就是“爬楼”。当你站在10楼上,你看到的,你身边的人也能看到;你描述的景物,你身边的人是可以理解你所说的是什么的。但是,如果把你所看到的,都描述给1楼的人听,1楼的人就只能凭借自己的理解去臆想出你描述的景物。但是,他们的那些臆想和猜测,是不可能和你所看到的是一致的。这时,有些自以为是的人就会批判你在胡说。因为他们即使是踮起脚根来,也看不到你所说的景物。那么,不是你在胡说是什么呢?

所谓的“内证”,就是不管你是相信、还是存疑,你也爬到10楼去,亲眼看一看。

爬楼的过程,即是“修行”的过程。

亲眼看看,比较一下前人所说的真假,这就是“证道”了。

其实不仅道家如此,佛家的修行也是“向内求”的。某种意义上说,两家的修行,是有共通之处的。哦,这句是废话了,见谅。

《内经》的研究,是需要“内证”的。

这个“内证”,是要经过一定的修行,去“向内求”。

前面说过,《内经》是道家的典籍。中医是脱胎于道家的东西。

所以,建议研究《内经》者,最好也要学会“修道”,最起码你要学学气功,练出气感来。这样你才能对《内经》所提到的很多东西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

否则,仅仅从文字上去理解,你必然会“着相”的。

明清以后,个人认为研究《内经》最见功夫的,是明代的张景岳。

张景岳之所以拆《内经》为《类经》,其实是因为他已经看到了很多问题,自己始终解决不了。为了寻找答案,只有回到《内经》中去找。

——这种经历,我是有过的。也是为此而拆分过《内经》。所以对当年张景岳的心思,很能理解。

但是,张景岳却始终没有突破那个境界。

原因,只有一个——他虽然研究了一些道家的东西作为参考,但是缺乏了最基础的“内证”。很多东西,他自己并不能亲眼看到、亲身体察。而只能去做理论上的推测。

能有这样的造诣,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但也注定了,他必然不可能突破的。

我怎么知道他缺乏“内证”?

很简单,如果你只是小学五年级,那么你想解释初中的代数几何就很困难。你的言论,初三的学生一耳朵就能听出你的问题所在。同样,你站在五年级的高度,去解说一年级的问题,自然可以随心驾驭,言论活泼而灵动的。

一样的道理。经历过、吃的透,你的言论自然生动活泼。吃不透,连猜带蒙,你的言语自然艰涩呆板。

如果不去亲自“内证”,你对《内经》的理解恐怕难以达到张景岳的高度。那基本是一个极致了。

他不能突破。你,也必然不能。

具体到怎样“内证”,道门十万八千法门都可以选择(有这么多吗?呵呵,天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过只路直、路弯的区别罢了。

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去修行就好。

下一篇——《黄帝内经》有“核心”吗?

第十一章、《黄帝内经》有“核心”吗?

有位教授曾问我——你认为《黄帝内经》有“核心”吗?

我思考一下说——《内经》没有核心。

再问——“气”,难道不是《内经》的核心吗?

我说——“气”,在《内经》中论述的最多,基本上贯穿了全书。但是,“气”不是《内经》的核心。就像电流流过众多家用电器,让这些电器工作,但“电流”并不是“主角”。

“气”,不是核心,那它究竟是什么呢?

请看下篇——人体中“气”的运行。

第十二章、肝气、肺气、卫气

从这章开始,分几篇来大略谈谈人体内“气”的分类和作用。这里只主要侧重于大家可能忽略的一些。更详细的,以后在《医道宗源·脏腑》卷中讨论。

说到人体内“气”的具体分类,如脏腑诸气、经络诸气、营卫之气、宗元之气等等,大家都是知道的,这里就不再赘述。毕竟,用起来,不管是脏腑之气、还是经络之气,都不过是它们在各自运作时表现出来的不同特性罢了。而其本质上,还是“一气”的,不必分的太过细致,否则反而会多歧亡羊,自己先绕晕了。

我要说的所谓“分类”,其实是指“气机的升降、出入”。

本章谈谈肝气、肺气、卫气。

在人体内,脏腑气机的循行分成几个小的循环模式,比如“肝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这一对气机的升降,道家的“导气”中也称作“青龙升于左,白虎降于右”。这个,大家想来也是应该知道的。

但是,肝气和肺气的关系,在人体还并不仅仅如此而已。

我们说“肝气主疏泄”。肝气的疏泄,其实是依赖肺气的“宣发”来完成的。这一点非常重要,以后在肺癌、肝癌的讨论中会反复提到这点的。

为什么走上来就论“肝气”?因为肝应东方,应春气,按顺序来吧?

呵呵,也算是。其实,先论肝气,是便于随后的很多气机论述。

肝气和卫气有关系没?

大家先回忆一下“卫气”的作用。对,卫气,其实就是人体边疆的边防军。

大家再看看“肝”是什么?

对,是“将军之官”。

所谓“将军”(音降军),就是统领军队的意思。“将军之官”,便是军队的领导了。

一个是士兵,是军队。

一个是将军。

你说有什么关系?

记住这个关系,以后在讲到“麻黄汤”“桂枝汤”的时候,会反复论及的。

讲完了肝气,在说说肺气吧。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是肺气的两大功能。这个大家都知道的。

可是,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驾驭,则又是另一回事了。

对于肺气的“宣发”,从明清以来,大家对肺气“宣发”的功能在临床病变中的分析和驾驭,是忽视的很厉害的。

其实,临床上很多疑难杂症,追到其根源上,都和肺的“宣发”被“郁闭”有直接关系。最典型的例如所谓的“肺癌”,非常明显。大家不妨去看看,再好好思考一下,或许你就能找到治疗“肺癌”的钥匙。

所以,关于肺气的“宣发”,建议大家重视起来。

对于其中的“肃降”,大家都还比较重视。但还有继续深挖的余地。

此外,肺气与卫气,想来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总之,肺,统领一身之气,而气对血、津、液、神等等影响都是非常大的。临症不可忽视。

第十三章、胆、胆气

说实话,明清以后,大家对“胆”的认识和注重,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现在漫天的“胆切除”手术,更是给大家一种“胆可有可无”的误会。

胆,真的那么卑贱?那么可有可无的?

那为何《内经》却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为什么那些“胆切除”的患者,都容易出现便溏、腹泻的症状?

同学们啊,知不知道,“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原因,是因为“其气能贯通于诸脏诸腑”啊。

知不知道,胆是“卫生之本始,葆形之君”啊。

知不知道,胆是“中正刚毅之官,为诸阳道之纲领”啊。

知不知道,胆是“身之总枢,正气之主”啊。

唉,胆啊,胆。我来给你正本清源吧,也请大家静下心来,认真认识一下“胆”吧。我引用一段经文,要说的话,都在其中了。

经文如下(加粗部分):

胆者,将军之官,(《素问》作“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蚀腐出乎阴,

决断出乎阳;

镇守心阳,为胃之权舆也。

故,其气布卫于息夜,而守于日中。

日奉消而夜守形,此其镇也。

胆,宰于阳道,通贯于首,支九窍。

上逹虚极,下疏九地。

故师言:

胆者,为身之总枢,正气之主。

枢阳机阴,调龢脏腑,

爕理阴阳,守卫无端。

强则身强,弱则身弱。

师曰:胆之气,不运则泄。泄则诸脏之物不偹。不偹,则其器虚而少力。少力,则汁涎久留而害。害,则其体墯而沉重;甚,则痛甚也。

胆与胃,

共主日夜之卫,同营消化给利之权。

摄调脏腑之龢,

引领诸阴以归经纪。

营阴阳之道而执衡也。

胆为阳,心阴关,注道之使君,奉生之主也。

胆,为六淫八风之天敌,故邪先害之也。

嗯,好吧,该说的,都在这里了。这也是出自道家的“内证”。明者自明。

待续。

欲阅览更多医道宗的文章,敬请访问百草居论坛www.baicao99.com,搜索作者——医道宗源

欢迎对本公众号内文章作非商业用途转发,但不得删改后转发,若有发现,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文章版权归医道宗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