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理论|刘太品:对联文体与修辞(下)
对联文体与修辞(下)
目 录
一、修辞学与对偶修辞
二、对偶辞格与对联文体
三、与内容表达相关的辞格
四、与文字技巧相关的辞格
五、对联的语言风格
续:对联文体与修辞(中)
▼
❶与内容表达相关的辞格
对联文体与修辞
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称为修辞格,也称辞格、辞式。修辞格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语言,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特定功能、为社会所公认,符合一定类聚系统要求的言语模式。修辞格的样式很多,据说可分为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除了对偶之外,常见和常用的辞格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比拟、寄寓、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针等二十多种。修辞格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
汉语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既有人类语言共性也有本民族语言和文化传统特色的各类修辞方式。《修辞学发凡》列举了四类38种,即材料上的辞格(甲类):譬喻、借代、映衬、摹状、双关、引用、仿拟、拈连、移就,共9种;意境上的辞格(乙类):比拟、讽喻、示现、呼告、夸张、倒反、婉转、避讳、设问、感叹,共10种;词语上的辞格(丙类):析字、藏词、飞白、镶嵌、复叠、节缩、省略、警策、折绕、转类、回文,共11种;章句上的辞格(丁类):反复、对偶、排比、层递、错综、顶真、倒装、跳脱,共8种。
对联作为一种既可用于抒情达意也可用于民俗实用的文体,几乎所有的汉语修辞格都可以用于对联创作,成为对联内容的表达方式。
下面分别列举一些常用的修辞格及其在对联中的应用:
1.比喻
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如:
书似青山常乱叠;
灯如红豆最相思。——纪昀书斋联
上联把书比作青山,下联把灯比作红豆,比喻词分别为“似”、“如”,这是明喻。
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郑燮扬州瘦西湖月观联
上联把月光比作“水”,下联把云比作“山”,省略了比喻词,属于暗喻。
水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莲瓣里行。——汪炳璈贵阳涵碧亭联
上下联皆用借喻,上联把“浮玉桥”比作“碧玉环”,下联把桥上的涵碧亭比作盛开的青莲。无本体和喻词,直接出现喻体,属于“借喻”。
❷与内容表达相关的辞格
对联文体与修辞
2.比拟
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分为“拟人”和“拟物”。如: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杨慎题昆明西山华亭寺联
“抱”字、“朝”字把“一水”和“群峰”当成了人来写,“拥抱”和“朝拜”是人的动作,这是拟人手法。
咬定一两句,终身得力;
栽成六七竿,四壁皆清。——郑燮题北京白云观华室联
人不会去咬书,这里用“咬”字,把人写成了书蠹,突出了读书的专注用功。这是拟物手法。
3.借代
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如:
为恤民艰看菜色;
欲知宦况问梅花。——冯钤题园圃联
上联“菜色”字面义指园圃中蔬菜的颜色,实指饥民营养不良的脸色。面色只是人体的一部分,现在指代贫弱的百姓群体。
4.拈连
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如: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张英题双溪草堂
上下联均用了拈连手法。
5.夸张
对事物或行为作超越事实的描述的修辞格。如:
有才人一序在上头,恨不将鹦鹉洲踢翻,黄鹤楼捶碎;
叹沧海横流无底止,慨然思班定远投笔,终子云请缨。——江峰青题滕王阁联
崔灏之黄鹤楼诗,曾令李白搁笔,去而赋《登金陵凤凰台》。上联借此典事,以夸张的笔法,言王勃一序,足令天下文人自愧不如
6.双关
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意义的修辞方式。如: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题湘西草堂
“清风、明月”双关清朝和明朝。
❸与内容表达相关的辞格
对联文体与修辞
7.映衬
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如:
富于笔墨穷于命;
老在须眉壮在心。——郑燮题书斋联
上联以笔墨与命运的一“富”一“穷”相映衬,下联以身体与心志的一“老”一“壮”相映衬,表达了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相反的事物)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王闿运题春联
上下联写了“男女平权”和“阴阳合历”这两个新生事物产生后造成的状态,两种冲突的状态比并在一起,起到了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相对的事物)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左宗棠
上下联均用映衬手法,而且还突破了定义中“两个事物”的局限,用三个事物并举。
8.移就
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如:
果然城市有山林,除却故乡无此好;
难得酒杯浇块垒,酿成危局待谁支。——江峰青题北京陶然亭联
下联“酿成”系从酿酒移来。
9.排比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的内容的修辞手法。如:
此老不攻画,不善书,不精杂诗,压倒蜀吴魏中几多伪士;
其人可托孤,可寄命,可临大节,算来夏商周后一个纯臣。——冯煦题成都武侯祠联
上联排比语言泼辣,下联排比气势强大,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对诸葛亮人格的敬仰。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陆润庠题苏州留园
上联说读书之味,下联说养花之乐,铺排得当,有理有趣。
❹与内容表达相关的辞格
对联文体与修辞
10.仿词
更换现成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的词,以表达风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如:
……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郑燮六十自寿
其中“五官灵动胜千官”一句中,为了突出“五官”之灵动,胜过很多的感官,便生造了“千官”出来,一个人不可能有千种感官,这样的临时搭配有着幽默活泼的艺术效果,表现了郑燮奔放自由、天真浪漫的文艺风格。
11.婉曲
不直接表达本意,只用委婉曲折的方式含蓄闪烁的言辞,流露或暗示想要表达的本意,称为“婉曲”。婉曲又可分为曲折、微辞、吞吐、含蓄四类。如:
此味易知,但须绿野秋来种;
对他有愧,只恐苍生面色多。——鄂尔泰题菜圃联
宋人汪信民说:“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为。”鄂尔泰的上联说菜根的风味很容易知道,只需要秋天的时候在绿野中播种,言外之意是吃苦对自己来说,是不难做到的。下联笔锋一转,说对着野菜却心生愧疚,只怕天下苍生面有菜色的很多,婉曲地表达了自己的忧民之心。
12.反复
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思,以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如:
佛云:不可说,不可说;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袁于令门联
这是袁于令罢官,流寓金陵,落魄不得意时写的。上下联的后两句连续反复,分别用佛家和儒家经典,以庄重语作牢骚言,无奈中有幽默,作者神情呼之欲出。
推倒一世豪杰,拓开万古心胸,陈同甫一流人物,如是如是;
醉吟旧诗几篇,闲尝新酒数盏,白香山六十岁时,仙乎仙乎。——俞樾寿金安清六十联
上下联最后一句连续反复,生动活泼,上结两个“如是”如见作者言辞恳切,下结两个“仙乎”如见做寿者醉态、逸态。
13.反语
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嘲弄、讽刺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反语。如:
胠箧曾操君子业;
穿篱不入野人家。——嘲小偷联
上联“君子”为反语,实指“梁上君子”——小偷。
❺与文字技巧相关的辞格
对联文体与修辞
除上述与对联内容的表达方式相关的辞格之外,对联特别是谐巧类对联中还常常用到一些属于文字技巧方面的辞格。与对联文字技巧相关的辞格主要有:
1.析字
析字属于字形修辞,就是将某些汉字的形体结构进行分析肢解,利用文字离合的方法或拆或合而表示一定的意义。如: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2.偏旁
偏旁属于字形修辞,偏旁对就是利用汉字字形中相同的偏旁部首字组成的对联。这种联因具有整齐的形式美而引起人们的特殊兴趣。如:
峰峦崇岱岳;
江海涌潮流。
3.对称
对称属于字形修辞,是运用某些左右两边形体结构相互对称的字撰成对联,因正面看与反面看均一样,故又称玻璃对。如:
金简玉册自上古;
青山白云同素心。
4.缺隐
缺隐,即有意不说出要说的全部,只说前一部分,而把后一部分隐藏起来,让读者去体悟。缺隐联包括缺字联、隐字联、藏字联。如:
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嘲庸医“吉生”联
5.置换
置换就是将一合体字拆开后的独体字与别的独体字组合成新的合成字,并表示新的意思。如:
或入園中,拖出老袁还我國;
余行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
6.顶针
顶针又名顶真、联珠、连环、连锁。是重字技巧的一个特例,即上一分句的尾字与下一分句的首字相重,使相邻句子首尾相连,上递下接,环环相扣,以突出事物的因果与事物的衔接关系。如: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泥,泥干水尽;
朝廷刮州府,州府刮县,县刮民,民困国危。
❻与文字技巧相关的辞格
对联文体与修辞
7.嵌字
嵌字联也叫嵌名联。就是将人名、地名、事物名或有特定含义的字嵌入联中,使其主题显明。如:
花照高楼总红并;
诗标华采直黄初。——成惕轩题红并楼
“红并”二字为整嵌。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董其昌题杭州冷泉亭联
上联内嵌“冷”、“泉”二字,下联内嵌“飞”、“来”、“峰”三字,属于分嵌中的横嵌。
学知不足教知困,自反自强,古人云:功可相长也;
海祭于后河祭先,或源或委,君子曰:本其当务之。——陈维英题学海书院联
上下联首字嵌“学海”。属于分嵌中的竖嵌。
无事此勾留,锡麓清游,铁马莫教吹别梦;
路人劳指点,饭缘暂结,店鸡乍唱最关情。——孙肇圻赠无锡铁路饭店联
每个分句前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无锡铁路饭店”。或称为藏头。
8.谐音
谐音属于字音修辞,即运用字词的同音或近音的条件来构成双关意义。联中某些字、词表达一个意思而与这个字、词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表达的又是另一个意思,含蓄委婉,耐人寻味。如: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金圣叹临刑诀别子女联
“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
9.同音
运用汉字同音不同字的特点进行构词造句,造成读音混淆,表达奇趣巧意,别有情趣。如:
贾岛醉来非假倒;
刘伶饮尽不留零。
10.异音变读
运用汉语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制作对联,使联中几个字,字同音不同,音不同义也不同。耐人寻思体味。如: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豆芽铺联
11.摹声
摹声即利用象声词摹拟人或物体的声音来制联,给人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如: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12.绕口
绕口联是把同音或谐音字放在一起,使其反复交错,读起来造成拗口难读的特殊效果。如:
移椅倚桐同赏月;
等灯登阁各攻书。
13.回文
回文又称回环,即利用语序的回环往复来表达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回文联可顺读,也可倒读,多具情趣。如: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字翰林书。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以上三个章节介绍了对联文体中使用的各类修辞格,所有这些修辞格,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或二种以上辞格复合使用。如“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静气同山。”即同时使用了集字、自对、比喻等辞格。
❼对联的语言风格
对联文体与修辞
语言的风格如何有利于内容的表达,也属于修辞学研究的课题,一般分成“语体风格”与“表现风格”两个层面来探讨。
从语体风格来说,对联属于文学创作,按照王希杰先生《汉语修辞学》的分类原则,对联总体上应是“文艺语体”下属的“韵文语体”,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大量说理类的对联,又颇似“政论语体”之下的“文艺政论体”,如: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武侯祠联
还有些标语口号式的对联,类似“公文语体”之下的“鼓动公文体”,如:
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
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人民有充分的救国自由权。——1939年延安新市场对联
总之,对联文体兼具文学性、实用性和谐巧性各种特质,横跨了纯文学到俗文学的广大区域,在语体风格上应该是很复杂的,只能根据具体的联语创作来确定使用何种语体风格,以达到切时、切地和切事。在这里顺便指出,梁章钜关于对联创作“雅”和“切”的观点,既可以看做是一个对联批评的概念,同时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对联修辞的概念,因为只有做到了“雅”和“切”,才会真正提高对联的表达效果。
从表达风格来说,则有富丽与平实、豪放与婉约、清新与典雅、诙谐与庄重等多种评判维度。用传统诗话的说法,也可以分为庙堂气、山林气、风云气、湖海气、市井气、书卷气、名士气及头巾气等。一方面,作者的个人风格是确定的;另一方面,在特定主题的联语写作中,其风格又是有一定选择余地的,比如庙堂之上的对联便不可选择轻佻的风格,雅室之中的对联便不可选择俚俗的风格。
在上述的语体风格和表达风格的中间地带,还有一个与文体风格有关的问题,也与对联修辞存在着关联,这就是对联的各种句式与风格的关系。我们知道对联文体是综合了诗、词、曲、骈文、古文等各种文体的一种“边缘文体”,其五七言句式来源于诗,四六言句式(包括六言中衬一个虚字的七言句)来源于骈文辞赋,领格字以及三四结构的七言句式来源于词曲,散行的长句子则来源于古文。正如民国对联名家陈含光所说:“作联至难,其四言偶句骈文也,五言七言诗也,三字及畸零不整之句词也,篇成而各为声调者曲也,非兼工此数者不能为联,故文人有终身不解作联语者,盖其难如此。”在对联创作中,上述各种句式通常会带有它们原来文体的基本格调,如诗的典雅、词曲的流丽、骈文辞赋的堂皇和铺陈、古文的奇崛等,如何选择恰当的句式及风格以增强表达的效果,理应是对联修辞应该探讨的问题。
刘太品
2016年2月20日于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