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预测与交易
你可以在完全看不懂行情的情况下获取利润,也可能在看对行情的时候反而亏钱! —— 金融帝国
预测与交易使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预测是“点状”的、是相对的;而交易是“环状”的、是绝对的。甚至众多的“交易之环”还要组成更大的“交易之链”。一位交易者是否出色,完全取决于他的“交易之链”是否出色。如果我们不能弄清其中的区别,那么我们就很难完成出色的交易。
对于预测者而言,他们并不需要给出绝对化的“极化”观点。比如,按照黄金分割,我们可以指出某某价位有阻力,甚至我们还能指出第二、第三阻力位。但阻力位具体意味着什么呢?预测者并不用回答这样的二维选择,卖出还是持有?而对于交易者而言,必须只能做出“卖出”或者“持有”的极化选择。市场的语言中,并不存在阻力位、超买超卖、等等语言;而最终必须落实在买卖二字之上。市场不管你怎么想、怎么看,只关心你怎么做!
波浪理论、江恩理论在解释历史行情时,通常都是非常完美的。为了方便探讨,我们只用黄金分割举例。我可以不夸张的说,股指几乎所有的牛熊循环,没有一次是同黄金分割不吻合的。(2245-998)/0.382+998=4262点,与最终的4336点只相差1.7%;(1783-998)/0.236+ 998=4324,与最终的4336点只相差0.28%,这不可谓不精确!2245点为上轮长期牛市的顶部,而1783点为大B浪反弹的顶部,998点为大C浪的最终底部,这样分割方式的三个点位选择绝对是极其客观的。黄金分割中的几个比例为0.236、0.382、0.5、0.618、0.764、1这 6个数字,而历史行情中符合这几种比例关系的案例比比皆是。
我们假设上证指数最终于1783点见顶,那么按照黄金分割同样可以解释为(2245-998)*0.618+998=1769;(1783-998)*1 +998=1783。如果上证指数在2245点见顶,那么按照黄金分割可以解释为(2245-998)*1+998=2245;(1783-998) /0.618+998=2268。如果上证指数在3016点见顶,那么按照黄金分割可以解释为(2245-998)/0.618+998=3016;(1783-998)/0.382+998=3053点。
如果是按照切线理论来解释行情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画出趋势线、江恩线、X线、平行线等等。这么多种切线不可能全部起作用,否则价格将会寸步难行。但通常事后来看,很可能出现一种“切法”能够创造出完美。
事实上,前面章节讲述的众多方法中,更大的比例是预测方法而不是交易方法,毕竟他们还不是“成环”的。交易方法必须是可以绝对化的,而如果一个交易者像分析师那样追求幻觉,那么就有点贻笑大方了。对于交易者而言,观点越绝对越好;而对于预测者而言,观点越模糊越好。
对于预测者而言,他们并不需要“成环”的观点。预测者可以今天看多,明天还看多;而交易者如果今天做多,那么只能考虑什么时候该做空(平多)。也就是说,交易者的观点只能够是多、空、多、空的循环。明白吗?对于交易者而言,看多或者看空是需要资格的!我经常在熊市中听到某股评的观点为看多,下跌半个月后还看多,下跌一个月后仍然看多。我同样经常听到某套牢惨重的股民,对着我说他看多股市。看个屁呀,你还有钱吗?股评任何时候的正确观点都是有意义的,而交易者则不然!
对于预则者而言,他们更在乎正确;对于交易者而言,我们更在乎获利。我经常听到股民说:“因为某某均线金叉,所以我看多。”我觉得这是荒唐的,我做过历史统计,这种单一命题的正确率不足40%。但我确实经常说:“因为某某均线金叉,所以我买入。”这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我虽然没有概率优势,但我有赔率优势。区别在那里?区别在于按照这种方法单次交易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对于预测者而言,他们讲究冲击极限;对于交易者而言,我们更讲究平淡无奇。简单的说,预测者更在乎正确的次数,而交易者更在乎的是赔率的大小。如果利润是一定的话,我希望是由更少的获利次数与更多的亏损次数组合而成。而对于预测者而言,就截然相反。孙子兵法是继承道教文化的产物,其中的一个观点是:他只会打那些顺理成章就能获利的战争,而不会打那种高难度的战争。上涨不停就持多不动,远远没有在横向整理中连续6次指出高底点更吸引观众的眼球。这样一来,预测者更讲究天天有观点(必然是注重短线),而(趋势跟踪)交易者更希望天天没事做。
记得十年前,我在反复阅读江恩理论后,用历史行情进行验证时。我发现历史总是非常完美的符合江恩理论中的观点,如果这种完美能够再现的话,那么非常短的时间内我就能赚取天文数字的财富。有意思的是,其后用江恩理论进行交易时,效果并不理想。更有意思的是,过一段时间后再用江恩理论来解释曾经的行情时,不理想的效果也能变为一种事后的完美。似乎我距离巨大的财富也许只差这么一点点!!我拼命的想抓住这近在眼前的巨大财富。
直到去年的一件事情,才让我深刻的反思其中的奥秘。在上证指数1700点时,波浪理论与黄金分割全部指向完美的顶部。而期货市场又有明显的做空机会,在市场展开短期调整时,我离开股市而进入期货市场。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期货市场中做空让我卖在地板价上,而反手做多让我两个月内获利了250%的暴利。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真的看得懂行情?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大盘不但没有见顶反而出现大幅度的飙升。
我突然发现,这种“事后完美、事先不理想”并非一种巧合。按照“树形原理”的观点,我们可以找到众多成功者具备的因素,但你做到这些因素时并不能够保证你能成功。交易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你可以找到众多行情形成前具备的规律,但符合这些规律的走势未必能够走向预期的行情。这就解释了,艾略特可以发现著名的波浪理论,但却并不能使用该理论创造巨大财富的原因。历史都是符合逻辑的,但未来是飘忽不定的。《通往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中讲述的事后合理偏向,似乎告诉我们交易者不应该成为历史学家。
不夸张地说,我用了十年的时间,才知晓“预测”与“交易”之间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有可能看对行情但无法获取利润,也同样有可能在完全看不懂行情的情况下稳定获利。十年前我经常在股市上的中期底部满仓套牢,而对明明看出的底部而无能为力。进入期货市场以后,我更发现即使看对行情,离市策略、资金管理做不好也照样无法获利。观点的正确与否,只不过是能否获利的一个次要因素。我经历过多次看对行情而无法获利的无奈,后来也经历过看错行情反而获利几十万的辉煌。我经常听见交易者对我惋惜的说:“我曾经非常看好的一只股票变成了黑马,但我却没有拿住。”事实上,对于交易者来说,“做的能力”比“看的能力”更为重要。表面上看,从“看到”到“做到”只不过是一小步,其实这一小步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远得多!
后面大家会发现我一个奇怪的观点。市场是值得敬畏的,奢望找到市场的逻辑是愚蠢的。只要你能够形成观点,那么市场就会打败你的观点,除非,你根本就没有观点!“交易之环”是由众多因素组成的:资金管理、开仓、持仓、平仓,并且这些因素是绝对不可分割的。而更多交易者注重的只是对开仓有意义的预测观点。我想说的是,既然交易必须是成环的,那么我们的交易技术也必须是成环的!本章的目的就是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将此前介绍的交易方法,组合成一种能够成环、并且能够反复使用的交易系统。交易的砖块并不能决定交易者的战绩,而由众多技术砖块组成的系统大厦才是真正决定交易者成败的关键。同样的砖块,可以建出风格截然不同的大厦。其实,交易也是一个很个性化的行为,而重要的是你能建设出什么样的大厦。
我可以保证,我能用三个月的时间,教会一个不懂交易的新手几乎全部正统的交易技术。但一个新手将这些砖块组建成适合自己居住的系统大厦,就绝对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实现的。要知道,我只需要三秒钟就能交给你一种长期获利的交易系统!同样,让你绝对接受这种“愚蠢”的方法仍旧需要数年的时间。
最后,我还是给大家讲一段我的亲身经历吧。2005年3月我发表过一篇《未来两三年内,股市中可能出现的词汇》的文章。其中指出了未来的市场热点将会围绕着“下游产业蓝筹股”展开;由此产生“深强沪弱”的市场特征;并且深成指能够产生万点行情。别误会,我不是炫耀什么。事实上,我并没有从本轮壮观的大牛市中赚到什么钱,而是在2006年8月就将主战场转移至期货市场。论预测的话,那么我的观点不可谓不经典,要知道2005年3月市场还处在最为恐怖的时期。论交易的话,我根本就没有利用本轮大牛市赚到什么钱。我希望大家能够反思一下,预测与交易之间到底距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