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的葡萄沟 ,火洲中的桃花源
葡萄沟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天山东部博格达山下,它是火焰山中最大的一个沟谷,沟谷由西南向东北长约8公里,宽2公里。沟谷中居住着以种植葡萄为生的维吾尔族人,葡萄沟对于游人来说是风景,而对于居住在这的人却是生命。
带着从火焰山走来的一身烈焰,我来到了荫凉的葡萄沟。来前,我真没想到,葡萄沟居然是火焰山的一部分。更没想到,吐鲁番竟然是水火交融,将葡萄沟的水与火焰山的火糅合在一起,将水的轮回与火的归宿组合在一起。
进入葡萄沟,迎接我的是笔直而深邃的葡萄架长廊。我悠然穿行于深幽静谧的葡萄长廊中,虽已入深秋,但宽大的葡萄架上,垂挂着一串串珍珠般的葡萄。若不是“禁止采摘”的警示牌,我真想摘下一串甜美的葡萄解馋。
在新疆,常听人说起新疆的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这民谣道出了新疆的四个水果之乡,吐鲁番居于榜首。只要说到吐鲁番,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葡萄沟的葡萄。
葡萄沟有着“火洲桃花源”的美誉,每年的4月底,这里就有葡萄成熟了。而到了8月份,吐鲁番满大街都是卖葡萄的。凡到葡萄沟旅游,可以一边欣赏歌舞,一边吃着葡萄,那可真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了。
吐鲁番的气候冬冷夏热,雨量少气候干燥,晴天多日照充足。天山消融的冰雪,给吐鲁番送来了水源。白天温度高,增强了葡萄的光合作用,有利糖分的积累。夜间温度低,作物的呼吸减弱,减少了养分的消耗。因此,吐鲁番的葡萄含糖量特别高。
葡萄沟里种植着十多个品种的葡萄,主要有无核白葡萄、马奶子、红葡萄、喀什哈尔、日加干、琐琐等。其果实有球形、卵形、椭圆形,颜色有深绿、黑红、黄白、绛紫、浅褐。有的葡萄晶莹如珍珠,有的鲜艳似玛瑙,而有的绿若翡翠。
这些形形色色的葡萄,让人见之垂涎三尺。尤其是无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味美,含糖量达24%,居世界之冠,有着“珍珠”的美称。用无核白鲜葡萄晾制的葡萄干,含糖量高达60%,被视为葡萄干中的珍品。
据说,葡萄沟的春天来得早,每年三月份,整个沟里就泛起了绿色;夏天,满沟都是浓浓的绿色,各品种的葡萄更是琳琅满目;秋天,熟透了的葡萄像金珠子似的落满整个沟;冬天,沟里的葡萄藤也都藏了起来,只留下空荡荡的葡萄架。
葡萄架两边有许多粗壮的葡萄藤,听朋友说:“架上的葡萄采摘完后,那些葡萄藤就要埋入土里了,不然葡萄藤会冻死的,等开春再挖出来搭上架子。”生活在江南的我还是第一次知道,葡萄藤在脱下华丽的翡翠锦衣后,竟以如此朴实的方式渡过它的生命之冬。
我在沟里,看到一个又一个的葡萄架子,每个架子下面都有许多的葡萄藤。心里想着,若把整沟的葡萄藤都埋入地下,这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呀。我不知道葡萄藤会埋多深、埋多久,是怎么埋的,只知道这些葡萄藤承载着葡萄沟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全部希望。
如果说天山消融的雪水是神对葡萄沟的恩赐,那么遍布沟谷的坎儿井则是古代劳动者智慧的结晶。人们为了将天山上的雪水引入农田,而创造了这一独特的水利灌溉工程。自从有了坎儿井,葡萄沟才真正成为了“火洲桃花源”。
吐鲁番有1100多条坎儿井,全长约5000公里,它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春夏时节天山的雪水流入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挖掘地下暗渠,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而使水分蒸发,保证了农田的灌溉和生活用水。
在吐鲁番的戈壁、田野、村庄,随处可见带有方形孔洞的葡萄晾房,这些晾房可以算是吐鲁番的一大景观了。晾房既保证了葡萄晾晒时的通风,又避免了阳光对葡萄的直射。新鲜的葡萄就是在这晾房中,通过当地特有的干燥空气,自然蒸发出水分成为葡萄干的。
行走在挂满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披肩和丝巾的葡萄长廊,葡萄藤织起的绿荫遮住了阳光,清风拂面,人也感到轻松了许多。长廊两侧的葡萄架层层叠叠,郁郁葱葱,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大多到了采摘季节,令人垂涎不止。
当地的维族居民在悠长的葡萄长廊里,设置了许多销售手工艺品和各种干果的摊子。众多种类的果品铺满了摊位,几乎听不到吆喝声,新疆的果品名扬四海,还需要放肆叫卖吗?为了解馋,我买了一小袋干果,一粒一粒往嘴里塞着。
我选择了路边一家宽敞洁净的农家乐落座,维族女孩微笑着端上了自产的葡萄、西瓜,其甜度是我吃到过的瓜果中所不能比拟的。不禁让我想起了《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歌曲,说实话我最早也是从这首歌中知道吐鲁番的。
食间,小女孩跳起了维族歌舞,农家乐的主人如数家珍的向我介绍着葡萄,这个叫无核白葡萄,那个是马奶子、红葡萄、喀什哈儿、日加干。我一边欣赏维族歌舞,一边品尝甘甜的葡萄、瓜果,简直就是神仙下凡,其乐融融。
院内的葡萄架下放着一张大床,听说吐鲁番的家人都将床放在室外。这是缘于吐鲁番昼夜温差大,白天炎热,夜晚凉爽,不似江南潮湿闷热。人们晚上在室外休息是很舒适的,透过葡萄藤的枝蔓可以看到星星,坐起来便可摘到成熟的葡萄。
游罢葡萄沟,我由衷赞叹大自然的神奇,火焰山上寸草不生,火焰山下郁郁葱葱,偏偏让世界上最好的葡萄生长在火焰山的夹缝之中,为葡萄沟的维族百姓千秋造福,正应了“天有一亏,地有一补”,葡萄沟真的是“火洲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