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道教第一洞天

王屋山是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脉南端的一座远古名山,它东接太行,西依中条,北望太岳,南眺黄河,因峰峦三叠,形如王者车盖,状若王者之屋,故名王屋山。它因轩辕黄帝欲破蚩尤祭天峰顶而闻名天下,成为神仙聚集之地;它因老子李耳隐居修道创立道教,成为道教圣地;更因列子和毛泽东的《愚公移山》,使这座远古名山显得更加凝重而神秘。

走过王屋山景区大门,就是愚公村了。愚公村是王屋山南麓的一个小山村,传说中的“愚公移山”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据当地人介绍说,从王屋山绵延而来的大山梁将愚公村和村东的一条小河隔开,村里的人每天都要绕过山梁到小河取水。相传,愚公为村民着想,便带领子孙决心挖穿山梁。如今在山梁的中间确有一陡然凹下去的山口,远远看去,真似人工开挖的一样。愚公挖山的故事因《列子》的记载和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户晓,村里的人都认为那里就是愚公挖山的地方。

在愚公广场的琴书亭里,我有幸看了当地人表演的王屋琴书。王屋琴书是王屋山特有的传统说唱艺术,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当时,黄河南岸有一位名叫王利的艺人,来王屋山一带卖艺。他演唱的琴书音韵沉稳,情调感人,深受当地民众欢迎。当地有一位名叫郭茂林的鼓书艺人,对王利的琴书非常赞赏,于是拜他为师。在王利的指导下,终于掌握了琴书的乐器和板式。以后,郭茂林将琴书与鼓书结合,又吸收大量当地音乐素材,演变为王屋琴书。

村旁还立有愚公移山雕像,雕像由两个平台组成。第一级平台上镌刻着毛泽东的亲笔题词:“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左边镌刻着战国时期列子所著的《愚公移山》全文,右边镌刻着毛泽东所著的《愚公移山》一文的节选。第二级平台上是高大的愚公移山群雕像,群雕看起来威武刚毅,栩栩如生,形象地表现了老愚公率领儿孙共同挖山的场景,愚公那种坚韧不拔、战胜困难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坐上景区的交通车,在盘山路上行驶着,刚转过一个弯,突然看到山沟里有一座错落有致的院子,马上将其收入了相机中,后来才知道这是王屋山的迎恩宫。据说,李世民即位后,驾临王屋山,为其隐居在紫微宫的叔父李道宗祝寿。当一行人马来到王屋山的垂珠峰时,叔父李道宗率领众道士前来迎驾。后来,在垂珠峰下修建了这座道观,并命名为迎恩宫。宋代的徽宗皇帝游王屋山华盖峰时,也曾在此跗驻过。

华盖峰下,一棵高大的银杏树立在老母殿前,这是王屋山著名的千年银杏树。银杏树高约45米,胸围约104米,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当地有“七搂八拐”(七个人加上一根拐杖才能绕一圈)之称。千百年来,这棵树吸日月之精华,蕴王屋之灵气,受善男信女之膜拜,视为神灵,树干四周挂满了善男信女敬献的幔帐。面对如此灵秀的银杏树,我亦是免不了默默地留下自己的祈祷和祝福。

这棵树令人称奇的并不是它的高大,也不是它的历史,而是那份令人无法置信的神奇。每当中国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时,这棵神树必当自断枝桠,以示伤痛,树下陈列的那些粗壮的树干正是当年的残骸。据说,1949年前这棵树得了病,春天也不发芽,人们以为它快要老死了,谁知后来却越长越旺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三位伟人先后逝世。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这棵灵树上都有一枝粗壮的枝桠断落地上。

距离银杏树不远,有一股万年不歇的清泉,人们称之为“不老泉”,谁也不知道这股泉究竟流了多少年。掬一捧喝到嘴里,甘甜清冽,沁人心脾,直觉神清气爽,回味悠长。一些游客情不自禁地撩起水来洗脸洗手,还有的拿出水瓶装些走,更多的人都想在不老泉边留下靓丽的身影,也许是为了“不老泉”这美好的名字,也许是为了心中美好的愿望。不死的树,不老的水,两者万古相伴、珠联璧合,被人赋予爱情永恒的象征,这里是极佳的爱情誓盟地,也是一副大自然绝创的双寿图。

途经紫微宫时,本想进去看看,但此时的紫微宫尚未修复,只留下了一座残破的宫门,院内左右各有几间老房,檐塌椽折,墙壑壁坍。地上散砖烂瓦,杂草乱石,一片荒凉。紫微宫曾是王屋山著名的道观,创建于唐代圣历二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叔父李道宗隐居学道修身的地方。紫微宫在历代均有修葺,直到清末以后才渐被废圮。

天坛神路是当年轩辕黄帝祭天徒步登山之路,神路从紫微宫起,直至天坛峰,全长约4公里,总台阶有4631个。沿途可以见到各样庙宇、丹池、天石等诸多奇观。徒步天坛神路能感受到王屋山的厚重底蕴,体验一番坚韧的愚公精神。由于我前日在登嵩山峻极峰时伤了腿,便决定还是直接坐索道上天坛峰。

轿箱沿着长长的钢缆在绿色的海面上空穿行,坐在索道的轿箱里,脚下是千奇百态峰峦迭起,绿色的树木像一道天然的屏障,使人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多高的海拔上,耳边听着树叶沙沙作响,间或还有鸟儿的鸣叫声,单顾着享受山间的那份静谧和悠然了。

索道站设在主峰旁的日精峰上,下了索道,脚下是一段比较陡峭的用红色石板铺就的上坡路,需要二三十分钟才能爬到天坛峰顶。因在嵩山的峻极峰走怕了,刚踏上几个石阶,我就发现有点心慌,停下脚步,定定神,调整呼吸继续往前走。狭窄的台阶有些陡峭,我盯着脚下的石阶,不徐不缓地往上走。每走出十多阶,就停下来看看,生怕漏过了美丽的风景。

天气虽然晴好,但由于空气中的水气较多,远处的山峰被罩上了一层蒙胧的面纱,犹如怀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那欲语还休的风情让人欲罢不能。沿路上立有一些说明牌,有介绍王屋山独特地质结构的,有介绍王屋山动植物的,有介绍当地风土人情的,还有介绍当地神话传说的。走走看看,看看走走,兴致盎然地行走在山间路上。

尽管石阶路比较陡,但好歹不长,几分钟就来到了一处名叫“扶桑阁”的亭子中。站在这可以看到,王屋山主峰天坛峰独柱凌空,四周俱是百米悬崖。远望实象一座城堡,一峰突起,四周群峰伏拜,气势雄伟壮观。南有华盖峰,北有五斗峰,东有日精峰,西有月华峰,天坛峰独居其中,巍巍然如轩黄驾临,大有唯我独尊的王者气概,难怪自古以来道家尊此山为神圣之地。

正当我放松心情欣赏沿途美不胜收的风景时,忽然,传来一声尖叫。原来是王屋山上的猴子将走在前面两位女游客手中的袋子抢了,袋中装有零食、饮料、登山门票等。一只又肥又胖的猴子就那么悠然自得的坐在路上,丝毫不理会女游客的感受,当着被抢人的面吃起了零食。我狂汗,这哪是猴子,根本就是土匪。

王屋山上的猴子属于太行山猕猴,这种猴子体长51-63厘米,尾长20-32厘米。猴子头部呈棕色,背上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由于王屋山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天然次生植被和原生植物群落,成为了猕猴理想的栖息地,这里生活着约十多个种群的太行山猕猴。

我脚踩石阶,手扶护栏,走过连绵起伏的山脊,来到了天坛峰前。日精峰西崖有山脊与天坛峰相连,脊约百余米,看其形态好像一条缩小版的华山苍龙岭,由于不知这处景观的名称,我就叫它小龙岭吧。石阶路就像龙的脊背,一条极其陡峭的石梯向上延伸,石梯的两旁则是茂盛的植被和陡峭的悬崖。

当来到小龙岭时,回望刚才的日精峰,眼前一座丹崖高耸,巍峨壮观,壁立千仞。峰上的林木同样葱茏,环境清幽,景色诱人。急步登上百级台阶,山那边更是苍山层层,白云悠悠,亦梦亦幻,欲醉欲仙。大凡出游总有告诫“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就是说想要观景的时候无论如何得停下脚步,游览步道一般都是沿山势修建的,仅容一两人通过,要是跌一跤可真不是闹着玩的。好在我喜欢长假后出行,这样就避开了拥挤的人流。

突然,几声澄澈的钟声在山谷间回荡,这钟声给古老的王屋山增添了不少灵动色彩,不知道是肃穆的钟声衬托了山的静谧,还是山的巍峨彰显了钟声的厚重,但这钟声却敲出了这座道教名山沧桑的古老历史和久远的文化。虚幻而飘渺,真实而存在,正像人们初识陌生的事物一样,名山圣地在我的心里总是陌生而神秘,朦朦胧胧,如影似幻,若即若离。

寻着钟声继续往上攀登,来到了立于山崖边的清风台。清风台上建有一座清风亭,亭内挂着一口大钟,这里真是登山小憩最佳处。走进亭中,阵阵微风轻吻我的脸颊,风里带来了山里特有的芬芳,混着些草的香味和花的幽香,我轻轻地吸一口空气,心旷神怡。凭栏远眺,我惊喜了,这里的景色亦兼具了泰山之雄伟,峨眉之清秀,华山之峻峭。当年修道之人选中此山,也是因王屋山的雄伟峻秀吧。

从清风亭到天坛极顶距离很近,中间要经过一个平台,在这平台之上有商店、饭店、茶座,是登山游客休息的地方。平台周边有东极宫、仙人洞、明月台之类的小景点。坐在平台的椅子上,看四周群峰屹立,山石俏丽,悬崖上苍翠的树木如同山花一样斜插在峭岩边,山石因此而刚中带柔,妩媚横生,令我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一座黄色的道观座落在石制平台上,道观很小,只有一间屋子,这是天坛峰的东极宫。屋内供奉着三尊黑色的塑像,中间的是太乙天尊,也称为东极青华大帝,侍卫身旁的是金童和玉女。太乙天尊也称救苦天尊,他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当人们在危难之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天尊即随声赴感,前往解救。

明月台就在通往天坛极顶的石阶旁,只见一块巨石横卧台上,石壁上沟壑粼粼,其间密密麻麻地篷架着小树枝,有的小树枝上还系着许愿的红布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凡是男子在此间矗立一根树枝,便可从此顶天立地,自立一份天地事业;若是家中有人腰椎欠安的,也可据此祈一份平安健康。

踏上一条笔直的石阶路向天坛极顶攀登,石阶路的左侧有座“十大名医殿”。在中国历史上,出过不少的医学家,他们精于医理,经常行医于民间,深得百姓拥戴,人们为了怀念这些治病救人的古代医学家,专门为他们建庙设祀。十大名医殿中供奉着:孙思邈、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皇甫谧、扁鹊、叶天士、葛洪、王叔和、王惟一。殿内还挂有很多锦旗,都是许愿者的心愿得到了满足后,向神仙还愿的物证。

石阶路的右侧是“无生老母殿”,殿堂同十大名医殿相当。无生老母是古代道教中的女神,她集创世主、人类祖先、救世主于一身,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相传,无生老母的祖庭就在王屋山中的灵山,她在百姓的心中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灵,而是一位心肠极软、普度众生的母亲,她专管红尘之事,度尽受苦之人,在民间就流传有十二老母朝无生的传说。这座无生老母殿内共供奉着十三尊身披霞帔、慈祥庄严、面带微笑的老母像。

紧走几步,我来到了天坛极顶的南天门,南天门是一座明代万历二十年由洛阳万安王府修建的建筑,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中间主门券额“无极玄穹门”,系歇山顶牌坊式砖石结构,西门券额为“灵境”,东门券额是“福区”。整个建筑古朴庄重,面临百丈悬崖,极具依悬列缩的意境。南天门的墙砖上有许多善男信女的捐赠碑记,由于年代久远,有的已斑驳不清,难以辨认,为了保护这些碑记,在墙上包了一层玻璃框。

站在南天门前的观景平台上,有一种驾云乘风、超凡脱俗的感觉,似乎能感受到上天的神仙出入南天门,乘风驾云的情景。在这里环顾四望,远处群峰姿态万千,犹如巨蛟蜿蜒;天空中乱云飞渡,瞬息即变,有如万马奔腾。其壮观景色,使人大饱眼福。若天气晴朗时,可以看到远处黄河如玉带般缠绕着王屋山,还可以看到闻名中外的小浪底水库。

立于南天门向南望去,华盖峰在群峰的簇拥下,犹如一位虔诚的朝拜者,跪伏于天坛峰前。华盖峰位于天坛峰南,阳台宫北,与两者同在一中轴线上,因其仰视状若华盖,俯视群峰簇拥如同连珠,故又称华盖连珠峰。早在周代,周灵王的太子王子晋,曾修道于华盖峰,道号华盖君,相传他常和师父浮丘驾鹤来住于王屋山。古时峰上有华盖君祠,今已无存。

穿过南天门,进入到天坛阁的院中,一座新建的三层仿古阁楼高耸眼前。第一层匾额上书“华夏一统胜地”,二层匾额为“天下第一洞天”,三层匾额上写的“天坛阁”。这里就是被道家视为“五岳四渎、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会之所”。据说,在唐代天坛极顶上建有三清殿、轩辕庙、四角亭、黄帝更衣亭、御爱松等,元代改称“总仙宫”,明代又增建了玉皇殿、南天门。

天坛阁上下共有六层,地下两层,地上四层,是一座仿秦汉混凝土砖石结构的建筑。天坛阁的南墙距南天门19.99米,寓意天长地久。天坛阁的第一层是轩辕殿,供奉着华夏始祖人类的祖先轩辕黄帝。第二层是三清殿,供奉的是道教最高的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第三层是王母殿,供奉的是西王母娘娘,她是道教女仙中最高的尊神。第四层是玉皇殿,供奉的是总管着三界十方,十方万灵的主宰玉皇大帝。

站在天坛阁顶层向下望去,只见天坛阁的院内保持着古代道教格局,院落中间八边形石栏围着的是观冠石,这石是王屋山的测绘最高点。远古时,此处被称为天心一柱定中原,所以轩辕黄帝便选在此处祭天,而一举平定中原,这里也被称为华夏第一祭坛。据说,轩辕黄帝在此顶建造了一座三级遥台,成为远古仙人广成子和轩辕黄帝说法论道之地。

在天坛峰北面是灵山峰,依次往后是玉簪峰和五斗峰。玉簪峰因整座山峰似头上带的玉簪而得名,玉簪峰下有王母洞,传说此洞是王母娘娘修道的地方。王母洞所处的位置是王屋山五大风水之一的莲花叶芯之地,站在下边看到有七条距离相近,造型相似的坡岭,山体呈花瓣状,好似七瓣莲花所以称莲花吐芯之风水宝地。王屋山之所以被称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即源于此。

远远望去,可以看到玉簪峰的山崖上写有“第一洞天”四个字。在道教中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根据道教洞天福地中确定,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王屋山因其天坛峰是神仙朝会之所;王屋山列禹王所封的九山之首位;汉代确立的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中济水之源出于王屋山太乙池。由此可见王屋山在远古名山中的地位,《上清天宫地府经》中将王屋山列为十大洞天之首。

王屋山不仅是道家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之地,它还是集雄、奇、险、秀、幽于一体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胜、陶冶情操。“商山四皓”、“仙宗十友”、“初唐四杰”等历代道家、文学家,纷至沓来。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王维、刘禹锡、岑参、杜牧、元稹、李商隐、卢仝、孟郊、苏轼、黄庭坚、元好问、赵孟頫、丘处机、王铎等著名诗人、学者先后在此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和碑碣石刻。

日精峰在天坛峰的东面,它与天坛峰同山同脉,日精峰是王屋山观日出的最佳之处。据说,在月落星稀、天色微明时分,矗立峰巅,极目东望,只见云气缭绕,海浪翻滚,红日升腾,如生沧海,顿时天地骤开,霞光万道,天坛山金碧辉煌。唐代马戴《宿王屋天坛》诗有句:“星斗半沉苍翠色,红霞远照海涛分”,唐代姚合《秋夜月中登天坛》诗有句:“仙飙石上起,海日夜中明”,咏的都是日精峰上观日出的情景。

我虽然不能看到日精峰的日出,但日精峰平日的景色也是迷人的。绿色的山峰蜿蜒起伏,从东向西绵延而来,横亘而绵延的山脊虽然称不上雄浑巍峨,但也绝非其它绵延的丘陵可比,犹如神龙见首而不见尾,卧伏在天坛峰下。远看,山峰竞秀,沟壑争奇;俯瞰,苍凝深邃,竟有山高人为峰之感。

月华峰位于天坛峰的西侧,月华峰也与天坛峰同脉,因月出时光明先照故名月华峰,这里是王屋山赏月的最佳之处,山峰上怪石林立,植被繁茂,古代有诗为证:“露连赢海三千丈,月满楼台十二重,遥向蓬壶探海月,漫扶藜杖啸无风。”说的就是月华峰上赏月的情景。

默然走出天坛阁,我来到了老子祠。老子名叫李耳,他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曾在周朝国都洛邑任藏室史,博学多才。晚年在王屋山上隐居悟道数年,老子祠就是当年老子在王屋山悟道的地方。为使道家思想远播,老子在王屋山隐居数年后,西游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请为著书立说。老子遂著书上下二篇,五千余言,就是后来的《道德经》。

在老子祠不远的悬崖边,有一道宽约三十公分的红色岩石向外突出崖壁,这石头仿佛是刀砍斧劈一般,两边便是万丈深渊。古时凡登山朝拜者,立此石上,以验其诚。据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登上此石后说道:“人心安定,方立此石”,故名“定心石”。站在定心石边的栏杆处,我能感觉到山风在耳边呼啸,心想如果颇具胆量,方敢站立其上定心试胆。若不是有这栏杆,一般常人站立石上心也不会稳的。

定心石东边是舍身崖,舍身崖是突出崖边的石壁,下临深渊,悬空而出,相传古代曾有孝子在此舍身救母而得名。明代礼部郎中都穆在《游王屋山记》中记载:有一李姓年轻人,为使久病的母亲痊愈,来到天坛峰的舍身崖舍身祈愿,从崖顶堕落深谷。天坛峰的老道士闻其舍身,立即下山寻找,将年轻人救了下来。后来其母亲病愈,这年轻人便在山中建一小草屋隐居修道。

此时,同伴们已经去下山的滑道站了,尽管我静静地来匆匆地去,尽管我只能远远地眺望王母洞,尽管我没有看到期盼的云海,但我并不感到有什么遗憾。置身于空灵透彻的自然间,山的无言,石的默然无不荡涤人心灵的埃尘,驱除浮躁的心魔。就像不老泉悦耳的叮咚作响抚慰了我疲惫的身心,就像银杏树深情的绿荫披盖溶解了我莫名的烦恼,我的心就如李白游王屋山时一样:“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0)

相关推荐

  • 初登王屋山

    王屋山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境内,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王屋山名称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谓"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宫,故名曰王屋也":一谓"山有三重, ...

  • 漳州云洞岩,闽南第一洞天

    漳州市区及附近,除了漳州古街外,还有一处云洞岩景区值得一去.云洞岩位于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蔡坂村,算不得漳州市区,但距漳州市中心仅8公里,有好几趟公交车直达,是漳州市区唯一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风 ...

  • 《水浒传》的开篇之地在江西,这个古镇被誉为“中国道教第一镇”

    看完<水浒传>,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开篇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所写的故事. ▲剧照:洪太尉到访龙虎山 当时是仁宗嘉佑三年,洪太尉奉皇帝命前往江西龙虎山, ...

  • 被誉为“中华道教第一山”,轩辕黄帝曾在这里向广成子问道

    文中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推荐阅读(甘肃名胜):敦煌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中国有不少名山都是道教圣地,如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 ...

  • 江北第一洞,就藏在济南城边儿!

    "江北第一洞" 不知道?! 很多人都知道龙奥南边的龙洞景区,其实正确的叫法--西龙洞景区. 这个江北第一洞呢,就是有名的东龙洞啦 借用网友 暴脾气一只喵 的话: "里面冬 ...

  • 中国最“委屈”的山,作为道教第一山,却未被列入道教四大名山中

    不知道为什么小编发现,我们中国人出去旅游,尤其是在国内旅游,一般都喜欢去一些山川水景的地方,什么山河湖泊.似乎山水风景在我国人民心目中的分量是非常重的.很多古代的诗人也都在各大名山写下不少壮观的诗歌. ...

  • 我国被“遗忘”的山,景色不输五岳却少有人知,为道教第一名山

    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饶,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众多的名山大川和江流湖泊,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一睹祖国大好河山.杜甫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了很多人爬山登顶之后最深的感慨,在我国众多的名山大川中 ...

  • 美到令人窒息的道教第一山!

    洛阳,历代王朝建国之地 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栾川,素有"洛阳后花园" "洛阳南天门"之称 而其中最有代表的地方则是"老君山&qu ...

  • 江西现历经4朝的“道教重地”,专家:道教第一宫,仿佛仙气犹在

    宗教对于人们而言,其实是一种信仰,也是对心灵的一种救赎.如今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在我国,佛教的流行程度是另外两个宗教无法企及的.但是佛教并非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它 ...

  • 讲好五台山故事之四 | 第一洞佛母洞

    图:幻影佛母洞(张红兵/摄) 佛母洞又称千佛洞,按佛经说,释迦牟尼亦名千佛,千佛洞是供奉释迦牟尼的洞.据<清凉山志>卷二载:"千佛洞台东北崖畔.嘉靖末,道方者夜游至此,见神灯万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