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恺简介生平经历 廖仲恺是谁杀的 廖仲恺遇刺案真相揭秘
廖仲恺(1877—1925),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广东归善(今惠阳)人。出身于美国华侨家庭,1893年回国,1902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兼理财政。1914年任中华革命党财政部副部长。1919年8月,和朱执信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宣传孙中山的政治主张等。1921年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1922年后,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先后担任工人部部长、黄埔军官学校党代表、广东省省长、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军需总监等职。
廖仲恺简介生平经历 廖仲恺是谁杀的 廖仲恺遇刺案真相揭秘
国民党是一个成份复杂、组织松散的政治联盟。1924年1月,孙中山完成了对国民党的改组。改组后的国民党,吸收了工人、农民和其他革命分子入党,扩大了国民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给国民党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国民党获得了新的力量和生机。但是,原有国民党的组织成员,并没有变更和吐故。这样,国民党改组后,仍有一些地主买办阶级分子留在党内,并拥有一定势力。既然国民党是各阶级的政治联盟,随着国共合作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内分化成不同政治派别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国民革命中,国民党在政治上逐步分化为左、中、右三派。左派代表工农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派代表上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右派代表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右翼。三派中的分子在不同时期是有所变化的,一些在国共合作初期的中派甚至左派后来成为新右派,而老右派的一些人则公开分裂国民党,实际上成为反动派。国民党新老右派都反对国共合作、反对实行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不同之处在于老右派是公开反对,新右派的手法比较隐蔽,他们往往以假左派的面目出现,进行阴谋活动。
国民党内的矛盾和斗争由来已久。早在孙中山着手改组国民党时,1923年11月,邓泽如、林直勉等等11人以国民党广东支部名义联名上书孙中山,反对共产党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讨论党章时,方瑞麟、江伟藩等以禁止国民党跨党为由,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反对国共合作。同年6月,邓泽如、谢持、张继等以中央监察委员会名义,向孙中山和国民党中央提出《弹劾共产党案》,诬蔑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言论行动皆不忠于本党”,“于本党之生存发展有重大妨碍”,要求从速严重处理,公开分裂国共合作。国民党右派的反共活动,由于孙中山、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坚决批评和斗争,在孙中山在世时,其活动不得不暂时有所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