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博文物 | 弘治款云龙纹鎏金铜钟
钟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打击乐器,早在原始社会,作为礼器的钟就出现了,当时的钟或以木制,或以竹制,或以陶制等。随着青铜文明时代的到来,青铜钟逐渐成为古代祭祀或宴飨时用的重要乐器。
现在所见最古老的青铜钟是西周时期的。先秦时期,钟和鼎一样是统治阶级王权的象征,“钟鸣鼎食”就是权势地位的标志。统治者铸造巨型铜钟象征王权,这种钟也叫“朝钟”,“视朝,官出署,必用以集众。”
钟也是人们心目中崇高、公正、贤明的华夏文明的象征。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著名诗句,就是这种象征的反映。
自唐代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竞相铸造各种朝钟、佛钟、道钟、乐钟,并且越铸越大,以求达到利用神权和政权的结合来巩固统治的目的。明代的“永乐大钟”重约46吨,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体积重量,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襄阳市博物馆也收藏有1件明代的珍贵铜钟——明弘治款云龙纹鎏金铜钟,形体尽管不大,但铸造规整,纹饰、铭文的专有和表面鎏金的技法显示了它非凡的出身。
铜器篇
明弘治款云龙纹鎏金铜钟↓
此钟通高25.8厘米、口径16.5厘米。表面通体鎏金。圆体,龙首蒲牢纽,以双龙腹尾缠绕为提手,龙拱背四脚撑地与钟体相连,五爪。顶端圆弧近平,由细凸弦纹分为内外二区,内区饰四朵对称如意云纹,外区饰十六个变形莲瓣纹,顶部正中有直径1.5厘米的圆孔。钟身上部由凸弦纹划分为八区,区内浮雕八个云龙图案,区间各饰一朵如意云纹,共八朵。下部有一圈海水波涛纹,口沿均匀地分布着四个圆形突起。
口部铸正楷阳文一行16字:“大明弘治丁巳年十二月吉日坤宁宫施。”铭文清晰地说明铸钟的年代和铸造者,其年代为明弘治十年,即公元1497年;铸造者为坤宁宫主人,即弘治皇帝的皇后。
延伸
弘治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朱祐樘的年号,弘治帝幼年坎坷,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驱除奸臣、选用贤臣,使明朝再度中兴,史称“弘治中兴”。其时,皇后为张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选为太子妃,弘治皇帝即位后册立为皇后,并一直陪伴到弘治皇帝驾崩。
朱祐樘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对女色一生淡泊的皇帝,他不仅没有宠妃,而且没有册立过一个妃嫔,只是与皇后张氏过着民间恩爱夫妻式的生活。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由于幼年体弱多病,英年早逝,享年36岁。这件铜钟就是张皇后于弘治十年(1497年)铸好后施舍给武当山的。
铜钟也是中国道教、佛教的一种重要法器,在道教中具有降神除魔之双重作用,大小道观必不可少。
武当山为道教圣地,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山上的宫观都是由明王朝按皇家的规格创建。由于云龙纹鎏金铜钟主人明确,且身份特殊,因此视之为武当山为明朝皇室家庙的有力佐证。
虽然武当山的铜钟多不胜数,云龙纹鎏金铜钟体量也较小,但此钟声音洪亮,造型庄重而不失秀美,用料厚重而不失精致,特别是整器金光闪烁,浮雕金龙翻腾叱咤于云海之间,龙体虽略显瘦小,但仍生动威武,不失明代皇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