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庄的观音堂
位于山西省长治市西郊的梁家庄村在山西地区名气很大,原因是该村有一座赫赫有名的“观音堂”。
观音堂是山西上党地区非常常见的寺庙,因为在重现世轻来生的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要比大彻大悟的如来佛祖亲切的多,有什么事情也愿意同慈眉善目的观音娘娘祷告、沟通。
可以说是观音菩萨让外来的佛教在中国民间深入人心。长治地区很多村都有观音堂,有的村甚至都不止一座。
长治观音堂前院。
但梁家庄的观音堂名气很大,一是因为其年代久远,建于明万历年间,殿门上悬有兵部侍郎郜钦所书雕花匾额;二是因为其殿内独具特色的悬空泥塑。
观音堂内的泥塑,可以说让人震撼、让人惊艳。
长治观音堂内部悬塑。
在几十平米的殿内泥塑了大大小小五百多尊儒、释、道三教的各种神像,他们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等级森严、层层叠叠,而又和谐地浑然一体,历经400余年而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堪称海内悬塑之冠。
这些纯手工制作的悬空泥塑瑰宝,令人肃然起敬的不只是其精湛的艺术手法,依然华丽、丰盈的形象,柔弱的它们经历了400多年的岁月洗礼,间或还有一场场的浩劫,却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长治观音堂内部悬塑。
这座古老的庙宇,原是明万历年间梁家庄村一户常姓居民为其母亲所建的一座家庙,几个世纪以来,它早已成为梁家庄村,乃至周边村镇老百姓共同的精神家园。
观音堂见证着他们逢年过节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的人生大事,国泰民安的美好企盼。
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两次庙会,更是全村人民的一件大事,他们请亲戚、聚朋友,过年一般。
几百年来,观音堂与梁家庄村的百十来户居民一起历经朝代更迭、战乱兵祸、社会变革、政治动乱、经济发展。
明代兵部侍郎郜钦所书雕花匾额。
时间的流逝,岁月的侵蚀,观音堂及其殿内大大小小神像的存留经受着一次次的挑战,一代代淳朴的村民为保护这座庙宇所付出的东西,我们可以想象,却永远也无法体会。
这座观音堂的价值可以说就来自于村民的保护,因为历史上像这样的庙宇在很多地方都有过,但都因保护不善而永远地消失了,正因为它们的逐渐消失,才使这座观音堂的价值渐渐地得以彰显。
随着观音堂价值的彰显,也给梁家庄村人的生活带来了改变。先是2001年6月25日,观音堂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观音堂和前面的献殿以及古柏。
接着是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络绎不绝的游客、不断加大的政府修缮投入为村民带来或多或少的收益。
并且观音堂一次次的扩建,原来面南的大门改成了朝西,还新建了许多的附属设施。
我的一位朋友原来就住在观音堂的西面,他的一位本家长辈就一直是观音堂的看庙人,守护了这座庙宇几十年。
十多年前因庙宇扩建,他家搬迁到到离庙500多米的村西,土坯房换成了崭新明亮的砖瓦房。
正在拆迁改造中的梁家庄村。
十几年后的2017年,景区又要扩建,梁家庄村第一批就开始了城中村改造,他家又面临拆迁,这次不只是他家,整村拆迁,全体村民都要住进现代化的高层住宅楼。
如今,一座座回迁楼已拔地而起,美好的现代化生活已在向梁家庄的村民招手。
我曾向那位原先住在观音堂旁边的朋友开玩笑说:“是观音菩萨保佑了你家的生活十几年上了两个大台阶!”
其实应该说这是一代代梁家庄村民,倾情坚守倾力保护观音堂不遭毁坏,所获得的一种回报。
观音堂前的古柏。
昔日的梁家庄村已渐行渐远,以后的游客只能从观音堂的石碑中去得知这个曾经的村庄,从导游解说词中去了解村民们为建庙、修庙、护庙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如果没有梁家庄村,就不会有这样一座保存完好、令人叹为观止的观音堂,我们就没有机会去见识古代民间匠人的精湛技艺,没有机会去体会这样一种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村庄虽然消失了,但一代代村民为建设、守护这座文化瑰宝的付出,他们的故事,理应成为这个景点的内涵之一,成为观音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游观音堂杂想
(为了保护文物,大殿内禁止拍照,所有外部景观照片为本人拍摄,殿内悬塑的照片来自网络)
下午三时许,和朋友一行三人到长治市潞州区梁家庄参观观音堂。
梁家庄的观音堂相传是明朝时期,该村一位财主的母亲很迷信,经常四处奔走,到处烧香,这位财主很有孝心,心疼母亲年纪大了,路上受苦受罪,就在村里买了一块地,自筹资金,并在当时正在家中守孝的兵部侍郎郜钦的支持下,修建了集各地名山、名寺、名观,各路神仙、佛祖、菩萨甚至历史名人与一屋的集佛、道、儒与一体的观音堂。
因为梁家庄正在进行城中村改造,我们绕过一段工地才找到一个不起眼的小院落,大门紧闭。门环扣打好久,才有人出来开门。在院内导游的带领下走进小院落。
一棵二十多米高的槐树立于院中,数百年的风雨侵袭并未改变这棵老树守护观音堂的信念,默默伸展着枝叶为观音堂遮风挡雨。
观音堂的大殿为东西走向,斗拱结构,整个大殿没有一根钉。大殿的前面还有一段护檐(不知识应该如何称呼,大家意会吧),应该是后期加盖的,比房檐略高,增加了观音堂门外的宽度,防止了潮气入侵室内,对室内的泥塑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这也是观音堂泥塑能够较好的保存下来的主要原因。
管理员叮叮当当的一阵操作,才打开了观音堂大殿的大门和保护门。当时是下午的三点左右,导游提着一个巨形的手电为我们解说(保护文物,室内没有电力照明设备)。手电光逐一划过这满屋神佛,光影错落间,这悬挂在半空的神仙们仿佛动了起来,珠冠微摇,衣襟飘荡。昏暗的大殿内,各路大仙们镏金的身体上满是历史的灰尘。真的是历史的灰尘,因为这种悬空而塑的泥像大小不同,制作的太精细,特别容易损坏,所以几百年来,这里从未打扫和修缮过,一切都还是当初的样子。
在参观中,意外发现部分泥塑的眼睛可以反射光,经询问有几尊泥塑的眼睛是琉璃制作的。在佛教中,琉璃是七宝之一,明朝的琉璃制作已经很好了,但像这种黑琉璃应该是高端产品(比如明朝的官帽上就有这种黑琉璃),我猜想,可能是琉璃贵重的原因,所以只有几尊塑像的眼睛是琉璃制作的。
在导游讲解即将结束的时候(大约四点多),我们猛然发现,整个大殿都亮了起来,不用巨型手电,也可以看清泥塑。大殿靠北的窗户投入一束光,由北向南逐步照亮大殿中的神仙群像。神仙们镀金的衣衫在这束光的照耀下,发出璀璨的光芒,时光如同倒流,又回到了四百多年前。昏暗的大殿变得明亮,泥塑上的灰尘几乎消失不见,仿佛又在等待那位虔诚的老太太来念经。一行人在这束光的不停变幻中,目瞪口呆。震撼,发自心底的赞叹,这一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走出大殿,我们略微看了一下旁边修缮中的花园,残破的不知朝代的石狮、石蹲,石碑摆了很多, 工人师傅们忙着修一个类似池塘的地方。期待,观音堂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