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之苦恼?
下午泡好茶,看了会历史书。突然收到一个朋友发来的烦恼:
看中医书很头痛,同样是讲《伤寒论》,一个老师这样讲,一个老师那样说,三个专家三种说法。如果是说说法多也就算了。问题在于一个说这是原文,一个说这是后人加的,另一个说不确定到底是不是原文还是后人加的。
然后就问我如何看这个问题?
以前不太去思考这种问题,因为我大学的时候基本就考试才看教材,平时都是背四大经典来着。可仔细一想,这个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影响到了方方面面。
就学习中医的问题而言,问题的根本在于现代教育只是在教会我们如何应付考试,并没有教会我们如何读书。
什么叫做应付考试?比如你行医一辈子,常常用附子、干姜等扶阳的药物。那么这样的医者可能脑海里就不太会出现阴虚的概念,或者说诊断辩证疾病的时候是很难想到阴虚的。简单来说就是你选择了善的存在,就等于默认了恶的潜伏。
什么叫做读书?这让我想起以前给人分享医道源流时所言:
比如头痛,中医认为头痛是外感六淫、内伤脏腑、情志内乱等三因造成,通过中医的手法头痛给治愈了。
西医认为头疼是某某指标过高造成,解决指标后头痛就好了。
心理学头痛是心理压力过大,通过心理疗法舒缓压力,头痛好转了。
佛学认为头疼是前世冤孽造成,通过忏悔法术消除冤孽,头疼就痊愈了。
所以你看同样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治疗手段,这些都是属于佛学、心理学、西医、中医在医学领域之运用。
读书之目的也是在掌握这种运用规律。她告诉我们:同样一个问题,其实可以从很多的角度去看,可以有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医者在治疗手段上在其中选择一两种而已(如头疼,可以选择扎针,也可以选择艾灸,选择汤药等)。而在认识上就很难做到认识上的平衡,比如可以试试同时学习扶阳派与滋阴派理论知识就知道答案了。
因此学中医,除了应付考试以外,要学会读书。学会读书之后才会懂得平衡各种在认识上的矛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从而解决矛盾之方法,于生活,于中医都有益处。这就是中医的阴阳基础啊!
后来朋友问我,读书与应付考试如何区别?
我说来了一个头疼病人,应付考试会去寻找对应的方证。而读书会在头脑中形成至少十多种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