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榜挂帅!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迈出又一步

继2020年提出“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将“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健全奖补结合的资金支持机制”纳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通过科研管理方式改革,全面激发创新潜能与活力,一些地方很快行动起来。

6月15日,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抓手,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关键,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等。

同一天,成都高新区 “岷山行动”计划首批6个项目揭榜,总计支持金额高达4.5亿元。同时,成都高新区“岷山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第二批12个新型研发机构榜单发布,一系列创新改革呼之欲出。

成都高新区

身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的基因早已融入成都高新区的成长血脉,成为其站牢全国科创版图第一方阵的有力支撑。

眼下,在“十四五”开局起步的重要时刻,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都高新区又一次率先开启创新探索。

张榜求贤: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创新已成为重塑全球和区域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如何优化调整科研组织体系、“解锁”更多战略必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事关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全球科创体系中的话语权。

在此背景下,“揭榜挂帅”作为一种新型科研组织模式被寄予期待。2020年以来,“揭榜挂帅”一词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等重要会议和文件中频频出现,足见其愈发凸显的重要性。

对于科创改革前沿趋势,天然肩负“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使命的国家高新区,显然有着敏锐的“嗅觉”。

成都高新区

今年1月,成都高新区先行启动“岷山行动”计划并发布首批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需求榜单,包括功率半导体技术研究院、细胞工程技术研究院、太赫兹技术研究院、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等14个项目。

“我们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进行张榜发布,创新领域的各类科研团队、大学机构,谁有本事完成目标,谁就来揭这个榜。”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张榜求贤,成都高新区希望通过积极引入国内外顶尖科技创新团队或科研机构,构建参与主体多元、内部分工合理、相互协同支撑的新型研发机构体系,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

首批需求榜单一经发布,便引来各界广泛关注,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德国工程院、加拿大工程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92个申报团队,其中包括18个院士领衔团队。

经过严密评审和磋商等环节,成都岷山氢能及碳中和技术研究院、成都岷山综合定位导航授时技术研究院、成都岷山功率半导体技术研究院、成都岷山微电子先进封测技术研究院、成都岷山细胞工程技术研究院、成都岷山华西医疗手术机器人技术研究院等6个项目成功揭榜,成都高新区总计给予支持金额约4.5亿元,平均扶持力度约7500万元,其中单个项目最高支持近1亿元,力度可谓空前。

在当天举行的成都高新区 “岷山行动”计划首批项目揭榜暨第二批需求榜单发布会上,6个研究院负责人现场签下“揭榜任务书”,明确未来5年的团队规模、营收和估值等量化目标。

发布会现场

揭榜挂帅: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回顾全球科技创新发展历程,类似的科技悬赏模式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典型如英国1717年设立科技创新奖“经度奖”、法国1795年设立“食物储存奖”、瑞典设立“消防技术奖”等,并逐渐成为欧洲政府资助并引导独立科研活动的重要方式。

我国的“揭榜挂帅”机制探索,则是进一步聚焦“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体制机制”等维度,需求明确、导向清晰、参与面广的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方式。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看来,实行“揭榜挂帅”的办法,能以更加开放姿态选拔人才,打破科研“小圈子”,从学术驱动转变为需求驱动,促使更多优秀科研团队脱颖而出。

成都高新区 “岷山行动”计划首批揭榜项目就是直观案例——6个脱颖而出的揭榜项目均由业界核心领军人物发起、有顶尖创新平台作为支撑,能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并且具备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华为成都研究所

“医疗机器人领域本身是一个朝阳产业,在老龄化人口迅速增加、国内可支配收入水平上升的背景下,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而目前我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尚处于引进阶段,国内手术机器人产业刚刚起步。”成都岷山华西医疗手术机器人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工智能和医疗机器人实验室主任李康介绍,该研究院瞄准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产业发展需求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有望弥补国内在胸腔穿刺手术、关节手术、脊柱手术、康复科以及放射检验科机器人产品上的空白。

作为成都高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布局,成都岷山氢能及碳中和技术研究院则由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原国家电网欧洲研究院院长雷宪章牵头,依托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碳中和发展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上下游技术,突破平板型高温电堆、热管理相变流体材料、有机液态储氢技术、高压氢罐瓶口阀等技术瓶颈。预计5年内研究院实现聚集120人,累计营收1.68亿元,总估值不低于10亿元的目标。

“尤其在西部地区,这种方式对新兴产业发展非常关键。新兴产业往往自身规模还比较小,要让产业界马上投入经费去推动是很困难的,政府就相当于补上了这块'拼图’,把科研成果产业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给填上了。”成都岷山氢能及碳中和技术研究院负责人、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唐鋆磊对成都高新区的创新探索给出很高的评价。

前瞻谋局: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先机

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既是国之大者,也是省之大计。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为引领,优化区域创新布局。

四川省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

作为我国中西部创新资源最富集、创新活力最充沛的科创“排头兵”,以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为牵引,助力成渝地区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都高新区自然责无旁贷。

6月15日的发布会上,成都高新区发布第二批12个新型研发机构榜单,以“揭榜挂帅”的形式向全球顶尖人才发出邀请。其中涉及新一代通讯网络、柔性电子、脑科学、合成生物学、数字孪生等多个领域,无一不是聚焦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为做好落地项目服务,成都高新区“岷山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将围绕新型研发机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提供创业导师、投融资服务、市场拓展等全方位服务。

“科学家只管搞科研,其他的事,放着让成都高新区来做。”从PI(首席科学家)到IP(知识产权)再到IPO(企业上市),成都高新区要做的,是通过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让科学家在这里“乐享创业”。

根据“岷山行动”计划,成都高新区未来5年将投入300亿元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激发区域创新创造活力,发挥创新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力争到2025年,通过新型研发机构聚集产业领军等各类人才10000人以上,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6000人以上,建设公共技术平台50家以上,孵化引进科技创新企业300家以上,其中估值不低于1亿元企业50家以上。

瞪羚谷

岷山山脉位于四川省北部,绵延约500公里,高原、高峰叠起。据介绍,取名“岷山行动”,既与成都高新区形成创新策源能力、打造技术源头的“领头羊”担当相呼应,亦宣示出其科技创新工作立足“高原”筑造“高峰”的决心。

“这是一次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和如何更好地激励科学家、解放科学家的有益探索。我们创新了一整套的政策、机制和服务体系,既有效支持研发,且支持阶段比'天使’还早期,又可以最大限度保护科学家自身利益,激发科学家创业梦想,还能以市场化的方式让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也是'于高原筑高峰’的逻辑起点。”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如此,“揭榜挂帅”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还有利于通过市场化导向布局未来产业。上述负责人补充说:“我们将重点关注新型研发机构团队是否能够解决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或布局未来产业,是否能够从专家认可转变为专家和创投机构共同认可,是否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良好的产业化前景,是否能够孵化、带动形成新的产业集群等。”

这也正是对《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中有关“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谋划布局未来产业”部署的落实。

从“英雄不问出处”的张榜求贤到挂帅出征破解难题,再到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深远谋局……这一切都释放出清晰的信号:在新一轮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浪潮中,成都高新区已经抢先迈出一大步。

李梦/文

本组图片均由成都高新区提供

原文链接: http://www.zdm5.com/article-2276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