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不是正,是卜筮的意思,这是古代的通识,不要再做其他解释了
贞,甲骨文的文字就是一个方鼎,方鼎在商朝是祭祀的鼎,尤其是祀地;天子是使用圆鼎祭天,因为天圆地方。也就是说,方鼎是巫师祭祀的工具。
帛书写:键,元享利贞。今文版:乾,元亨利贞。而朱伯昆主编的《周易知识通览》(1993)(注一)也说明:”元,大;亨通享,即以供物祭祀神灵;利,利益的利;贞,占筮。这卦辞是说,人们筮遇此卦,可举行大享祭祀,并有利于占问。”(编这本书20位大多是社科院的专家,请不要再怀疑了)
比较有意思讨论的方鼎,就是大禾方鼎和后母戊鼎,大禾方鼎是因为刻有”大禾”两字而得名,但是其四面的人面颇引人侧目,按商早期盛行人祭,
石志廉(1985)(注二)认为商代卜辞有大量贞卜有关农作物是否获得丰收的事件,加上商代可能有做为祈报仪式的大禾祭,是祈求丰收的祭祀方鼎。
令人好奇的是四个面都是人面,这很可能是鼎内装有牺牲的人头,因为商朝早期至中期盛行人祭,其中尤以羌人最多,经常有几十、几百俘虏的奴隶供做祭祀可否的卜辞纪录,到了商晚期人祭的就几乎没有了。王元朝(2011)(注三)说明,光是在祭祀区的遗址,小屯南宗庙区发现牲人遗骨702具,侯家庄王陵区祭祀场发现牲人遗骨3455具,等等。
甲午卜,贞,翌乙未侑于[祖乙]羌十人。(《合集》324)
已巳,贞于未,侑伐于父丁羌三十,卯三□。(《合集》32053)
石志廉(1985)也提及古代国内外各农业民族以血祭农神,以恢复地力,祈求获得丰收,以人为牺牲的事例不胜枚举。所以这人面的方鼎是有可能制作于商早期或中期,用于人祭祈求丰收大禾祭所制作的。
右图的鼎,虽然后来定名为”后母戊鼎”,但是我还是钟情于”司母戊鼎”,因为青铜器翻铸时书写要写颠倒,反司为后,这个说法普遍在考古学家都有认识,因为司和后在甲骨文字刚好完全颠倒,工匠有时候会写相反。
根据常玉芝(2013)(注四)粗略统计殷墟甲骨卜辞,有”司”的卜辞约90余条,其中写成”后”有30条左右,”司”占大多数。因为”司”做祭祀解,而且”司”也是意为掌管的官名,和带有司的女性名。而主张后母戊鼎者,这是鼎是商王武丁的两个儿子为祭祀其母亲而制的,因而定名,意思上更接近”商王之后”。
无论是哪一个名称,方鼎做为祭祀之鼎是确定的,甲骨文”贞”字形似方鼎,易经爻辞多写”贞”问,就是占卜,或是以方鼎祭祀后执行卜筮仪式,再纪录于所占出的卦爻。
(注一)朱伯昆主编(1993)。周易知识通览。山东:齐鲁书社。
(注二)石志廉(1985)。商大禾鼎与古代农业。文博,1985年第2期。
(注三)王元朝(2011)。人祭习俗商盛周衰原因新探。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6期,2011年12月。
(注四)常玉芝(2013)。是”司母戊鼎”还是”后母戊鼎”─论卜辞中的”司”、毓”。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