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姜子牙、孔子、管仲这些古人学读心识人!
识人是一门学问。识人首先要读懂人心,读懂人心的善恶、读懂人心的舍得、读懂人心的公道、读懂人心的信仰。几千年的风雨洗礼,使得古圣先贤们总结了很多读心识人的方法,如战国时的魏人李悝、秦人吕不韦,三国时的诸葛亮等。这些方法在今天看来,对识人和用人依然有古为今用的价值。
姜子牙的'六征'识人法
姜子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亦是西周的开国元勋,在识人用人方面,提出了洞察人心的'六征'识人法,即'问之以言,以观其详;穷之以辞,以观其变;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告之以难,以观其勇;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 问之以言,以观其详
这是说要了解一个人可以通过与之谈话,向他询问、听他的回答,言谈是观察一个人的最佳途径,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谈吐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出此人的性格和品行。
- 穷之以辞,以观其变
在谈话当中,不仅要听对方说,还要有技巧地提问。如果要考察一个人,以通过连续不断地发问来观察对方的反应。如果一个人缺乏自信、意志不坚定在面对连珠炮式的发问时,必会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如果一个人本来就谎话连篇,在连续的发问下就很容易语言混乱、自相矛盾、答非所问。
- 明白显问,以观其德
如果想要考察一个人的品行,可以告诉他一些无关紧要的秘密,观察他的反应。有的人对于别人的秘密能够守口如瓶,即使有人询问也假装不知,这样的人是靠得住的。而有的人刚刚听说一个秘密,就忙着四处散播、以此为乐,这样的人不仅不宜与之深交,最好也不要合作。
- 使之以财,以观其廉
要看一个人是否廉洁,可以让他到容易拿到灰色收人的职位上,如果是唯利是图的人,就会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回扣等,而如果是廉洁的人,即使处在这样的位子上也会坚持自己的原则。
- 告之以难,以观其勇
做事情除了需要能力之外,也需要勇气和毅力。尤其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有的人能够迎难而上,越是难题越要挑战,想尽办法也要解决。而有的人自信不足、个性软弱,遇到困难就想逃避、退缩,即使真有才能也使不出来。因此,要试探一个人的勇气,不妨把一些棘手的问题交给他处理。
- 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行走社会,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厚厚的面具,平时很难看出一个人的真面目。而醉酒之后,往往能够吐真言,将心里的真心话都说出来。因此,以酒试性、借酒察人,也是一种重要的识人方法。
通过这六个方面,大致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和才能,关键要注意在考察一个人的时候,必须要从整体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进行了解,看到一个人各个方面的优点和缺点,才能给出一个较为公正和客观的评价。
孔子的识人三法
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表面上很有涵养,其实并非如此。关于识人,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这样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孔子的这句话,就是要从人的行为中认识他,考察他行为的动机、行为的途径以及平时的所作所为,一步一步地对人进行全面和完整的考察。
- 视其所以
即看一个人行为的动机。我们观察别人,人的各种行为,必有其用意,而不是无缘无故的,不仅要看一个人做了什么,更要看他为什么这样做,即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看一个人的动机,这样才能知道他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动机有正有邪。例如有的人做事只求一己之快乐,有的人则为公众谋利益。动机纯正者,必富于仁德;而动机邪恶者,必是寡德之人。
- 观其所由
即看一个人为了达到目的所用的方式手段。对于同样的目标和追求,不同的人可能采用不同的方式。纯正的动机,必须辅以适当的手段才能得到善果。如果一个人达到目标的方式不正当,即使他所追求的目标是好的,也不能视为君子。并且,通过一个人做事的方式,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才能。
- 察其所安
即看一个人平时能够安心做什么,什么事情能够让他满足,也就知道一个人关注的是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有的人安于玩乐、有的安于贫困、有的安于平淡......而其中最难的就是安于平淡。能够安于平淡的人,即能够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不会因为突然升官、发财而兴奋不已,也不会因为坎坷逆境而怨天尤人。这样的人才是能够经受住人生的各种考验,能够做成事情的人。
总之,我们平时只要注意考察对方行为的动机、行为的途径以及他平时能够安心做什么,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管仲的观人术
管仲是春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管仲也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而他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他'观人有术'。管仲在《管子.形势》中,详细阐述了他的'观人术',值得我们后来人学习。
- 訾之人,勿与任大
即不要把重任交给嫉妒心强的人。嫉妒心强的人无法用客观公正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而且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对别人怀恨在心,甚至伺机报复,因此这样的人即使有才能,也不能重用,心态不平衡决定他们的才能无法发挥或者难用在正道上,不能公平、公正地处理事情,并且还是需要小心防范的一类人。
- 抚巨者,可以远举
即目光长远、懂得规划的人,值得推荐。有的人目光短浅、只图近利,这样的人只能让他做一些不影响大局的事情,而那些有长远眼光和计划的人,则适合统领大局,可以放心地让他独当一面。
- 顾忧者,可与敬道
即善于从过去的经历中总结和检讨的人,可以把一些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 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也
即急功近利、盲目行动的人,不能担任要职。有的人对事情不做周密的考虑和计划,急匆匆地就去做,以为可以立刻完成,相反事情越到后面越发现不对劲,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样的人,不能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 举长者,可远见也
即懂得追求长期利益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这种人的特点是含而不露、韬光养晦,把精力放在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上,初期不露锋芒,但后期则能有大的成就,属于大器晚成型。而一些当下着起来聪明机灵的人,沉不住气、不够踏实,往往不能有长足的进步。
- 必得之事,不足赖也
即轻易许诺的人,不值得信赖。有的人对于别人求助的事情,喜欢拍着胸脯说:'没问题,这事简单,包在我身上',却半天看不到实际行动,这样轻易许诺的人是不值得信赖的。相反,那些说话比较慎重的人,经过考虑才答应别人,会尽心尽力地去做事,才是可靠之人。
- 小谨者,不大立
即过分拘泥于小节的人,很难有大成就。一些人看问题往往会就钻牛角尖,过分关注细节问题而忽视大局,因为常常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很难有所作为。
- 有无弃之言者,必参之于天地也
即出语绝无废话的人,即使把天下交给他治理,也可以放一百个心。这样的人和任何人来往,都能谨言慎行,语无赘词,非常值得信赖,可以委以重任的。而饶舌多嘴的人,口无遮拦,常常泄露秘密、祸从口出,无法承担重任。
古人的理论能够延续至今,一定有他的精妙之处,所以,只要我们仔细研究管仲的观人术,就一定有所收获。
察人识人,神骨为先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理学家,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是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由于他的努力,晚清一度呈现中兴之势,他被称为'中兴名臣'。他的学术造诣极深,一生著述颇丰,其中以《曾国藩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一方面因为他天资聪颖且刻苦修身,另一方面与他的精于识人、知人善任也密不可分。
在曾国藩的著作中不止一次提到识人之术,其中当以《冰鉴》叙述得最为详细。《冰鉴·神骨篇》中写道:'脱谷为糠,其髓斯存……山骞不崩,唯石为镇……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大意是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谷糠,但稻谷的精华仍然存在着;山岳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岩石;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可见,精神和骨骼是观人的第一要诀。'
神发自内心,一般通过眼睛透露出来。眼睛清澈透亮,眼神端正,表明其人精力充沛,健康状况良好,同时内心坦荡,光明正大,态度诚恳;眼睛昏暗闪烁,目光游离,表明其人疲劳,或者内心有事,抑或心术不正;眼神喜欢向上的人,内心一定有傲气;眼神朝下的人,一定喜欢算计,习惯经常思考问题;眼神斜视的人,心中一定有鬼。一般说来,眼睛大而明亮,眼球凸,这种人个性强、智商高;眼睛较小、白眼球多的人心思细腻,性情变化不定,做事情往往不循常规,为人比较功利;双眼比较对称,面部器官比较和谐,这种人做事中规中矩,往往成功;眼窝较深,眼神坚毅的人一定智虑较深,经历的挫折也比较多。
曾国藩谈到的'骨'也不是指人体的全部骨骼,而是专指与'神'相配,能够传'神'的头部和面部的骨骼。此外,枕骨、颗骨、太阳骨、眉骨都是看骨相的重要依据。人的骨相更多地与先天资质有关,即使外貌有损伤,骨相也不会改变,足以判断人的显达。
日常生活中有'天庭饱满'这一说法,就是指天庭骨丰满圆隆,为贵人之相。颧骨不能太高,骨高且没有肉的人,个性很强,具有强烈的权利欲。眉骨凸起的人,自尊心强,精于实干,性格比较刚烈率直,但容易有过火行为。如果眉骨较粗的话,运势就比较强。太阳骨位于眉毛尾端、太阳穴的上部,以凸起为佳。枕骨位于人的后脑勺,一般来说,枕骨越凸起,脑容量就越大,人对外界信息的接受就越快,处理得就越准确。
例如,诸葛亮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善于识人。魏延率兵降刘备,刘备委以重任。但诸葛亮观完魏延骨相之后,断定其'脑有反骨,日后必反'。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果然造反,后被姜维设计所杀。
可见,'神'和'骨'是识人的两扇大门,'骨'为内,'神'为外,观神可辨忠奸。识骨可断显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识内刚柔,以辨才奸
曾国藩在五行学说基础上提出了'外刚柔'和'内刚柔'的说法。他认为,人的外表和内心皆有'刚柔'两种状态,所谓'刚'和'柔',意指阳刚和阴柔。'外刚柔'是人的阳刚和阴柔之气的外在表现,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五行。'内刚柔'指的是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激动或平静的情绪和有时深、有时浅的心机或城府。
办事果断,性格刚猛,是为'刚';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为'柔'。有的人从外表柔弱、平静,对任何事情有意见并不直说,外人也很难从其外表判断其内心的想法,内心却很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属于刚柔相济类型。这类人一般处世经验很丰富,经常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心思较深,处世圆滑,适合做领导者。有的人外表强悍,遇到高兴的事情就乐得忘乎所以,遇到令人愤怒的事就怒发冲冠,但情绪发泄完之后很快就将事情忘记,这就是阳刚之气太重,缺乏阴柔。这类人心里藏不住事情,所思所想完全能从外表看出来,比较单纯,适合做只需要踏实肯干的工作。有的人从外表上看毫无生气,无论是遇到高兴的事还是愤怒的事,既不欢呼雀跃也不怒不可遏,毫无张扬之气,这是阴柔太重的表现,缺乏阳刚之气。这类人的情绪不易受到周遭环境的污染,一般比较长寿,但由于缺乏激情,做事情也就缺少动力,需要时不时地接受鼓励才能做出成绩。一般适合做事务性工作。有的人外表上看似喜怒形于色,心性坦率,实际上心思缜密,做的事情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这种人通常看起来很豁达,给人的印象不错,是可同呼吸、不能共命运之人,这类人一般不能被安排在重要的职位,只适合一般性质的工作。
'内刚柔'其实主要是指人的性格。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好的性格使人处乱不惊,能坦然积极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不良性格则会让人受尽挫折,严重者走上绝路。因此,内刚柔不仅是识人的一个标准,更是每一个人后天应该注意培养的特质。
有一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去拜见曾国藩,请曾国藩给这三个人安排职位。曾国藩先在旁边默默地观察一阵后,再与三个人粗略交谈,随后给李鸿章答复。第一个人心思缜密,胆小甚微,可以给他一个小官的职位;第二个人油嘴滑舌,城府较深,喜欢阳奉阴违,不可重用;第三个人话语得体,谈吐进退得当,刚猛之中透露细致,是将才,可委以重任。这第三个人就是日后立下赫赫战功并官至台湾巡抚的刘铭传。
曾国藩在《冰鉴》中把'刚柔'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因为'刚柔'是人立世之本。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刚柔并济,拿捏好刚柔的尺度,才能够有所建树,否则只能一事无成。
要全面地考察一个人,不但要看清他的表现,而且还要洞察他的内心品格,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则任何人的本来面目不论是虚伪贪婪还是诚实谦让,不论是卑鄙庸俗还是磊落高尚,不论是邪恶阴险还是正派善良,都将一一明察而不会有丝毫的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