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中:治疗痛经取十七椎或神阙
导读:十七椎治疗痛经是高树中老师在常规取关元、三阴交、血海等穴效果不显时偶然发现的,后来就变成他的常用之法了,现在咱们也学着点。
穴位外治临证琐谈之——痛经
从脏腑辨证的角度看,痛经主要与肝脾肾有关,因此常规的针灸方法是取关元、三阴交、血海等足三阴经和任脉穴位。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当痛经发作时,针刺上述穴位的即刻止痛效果并不理想。
之后又反复思考痛经的治法,笔者认为,痛经的病位在胞宫,即女子胞。女子胞为奇恒之腑之一,因为冲脉、任脉、督脉皆起于胞中,所以本病的治疗也离不开冲、任、督脉。治肝脾肾三脏虽能起效但远不如调节冲任督脉而直接作用于胞宫而效显。故临证多用十七椎或神阙穴治疗,疗效颇佳。
如1985年笔者大学毕业后留学院针灸教研室任教,并担任了第一届针灸专业本科班的辅导员,当年正好招收了第一届中医少年班。笔者办公室兼宿舍和学生在一层楼上,有一女生患痛经,知我是针灸老师,请我针灸,这也是笔者治的第一位痛经者。
先按常规针灸处方为其针关元、三阴交、血海等穴,留针30min,疼痛未见明显减轻。起针后本想再为其针八髎等穴,但无明显压痛点,反而在十七椎压痛非常明显,先用拇指按压了不到1min,疼痛已基本消失,继针此穴,针后疼痛消失。
之后又治几例痛经,也是针关元、三阴交等穴都未能即刻止痛,唯针按压针刺十七椎疼痛立止。20多年来,凡遇痛经,恒用十七椎先按压后针刺,多能即刻获效。在针刺十七椎穴时,也可加刺承山穴,用3寸毫针向上斜刺,起针后可在十七椎处拔罐5min~10min,效果更好。
十七椎在第五腰椎棘突下,虽是经外奇穴,但在督脉循行线上,针之取效,与督脉为阳脉之海,又起于胞中有关,对于寒凝血瘀的痛经,用之最宜。痛经多为腹痛,腹部属阴,十七椎在腰骶部,腰骶部属阳,所以十七椎治痛经也属“从阳引阴”,“阴病治阳”。
神阙穴治疗痛经疗效也颇佳,笔者曾指导两位硕士研究生完成了硕士课题。在整理脐疗文献的过程中,发现脐疗治疗痛经的效果较好,便让研究生马玉侠在山东省滨州市中医妇科研究所所长、妇科名医郑其国主任医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用隔药灸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作为其研究课题,结果治疗30例,有效率达100%,此成果获滨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后在天津市把处方制成了巴布贴,由研究生吕庆超先对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的女大学生进行了痛经患病的调查,后又将志愿者分为针刺组、隔药灸脐组、巴布膏贴脐组分别给予免费治疗,后进行疗效观察,并对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雌孕激素等做了检测,发现巴布膏也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但少数人贴后有局部皮肤过敏的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
从理论上讲,神阙穴可以通治一切妇科病症。为什么呢?妇科病的基本病机是冲任督带4条经脉的损伤,而肚脐——神阙穴就直接与4脉相通。限于篇幅,本文对此法不做详细介绍,有兴趣者可参考拙著《中医脐疗大全》第二版。
本文摘自中医外治杂志2006年12月第15卷第6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