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时节,能下多少雨?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雨水节气。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至20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形成降雨。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但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雪本是冬季的重要标志,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一些地区仍下雪,尚未没有走出冬天的范畴,仍是很冷。南方的西南、江南的大多数地方都是一幅早春的景象,日光温暖,早晚湿寒,田野青青,春江水暖。华南地区则是春意盎然,百花盛开。云南南部地区已是春色满园。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

雨水节气时段为公历2月18-20日(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到惊蛰日前(公历3月4—5日)结束。 [9] 雨水节气不仅表明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近代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

其实,在 3000 多年前节气刚诞生时,雨水还是排行老三;后来,汉景帝刘启时把雨水调换到了第二位。

和春天并没有到来的立春相比,雨水就要名副其实得多。雨水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 0℃以上,降雪减少,降雨增多。

同时,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也开始活跃,渐渐向北挺去,和北方的冷空气「相撞」,形成降雨,滋润地面。

总体来看,雨水节气的降水量,比立春增加了约 21%。但这时期的降雨仍是南多北少,北方多地的降水量都在 10 毫米以下。而很多越冬作物正是返青「长身体」的时候,所以说「春雨贵如油」。

我国民间在雨水日也有很多习俗。比如川西地区,出嫁的女儿要在这一天回娘家,给父母送一段红绸和一罐炖肉,表示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话说,都到了雨水时节,我们是不是就能迎来温暖的春天了呢?这段时间,积雪融化,要吸收大量热量,同时阴雨天增加,大地「沐浴」阳光的时间变少了,气温回升就会减速。

另外,雨水时节降雪只是减少,并没有完全停止。古时候有一句谚语「三月还有桃花雪」,意思是说,到农历三月还有可能下雪。

所以,大家别忙着脱下厚厚的棉袄,不妨「春捂」一下。毕竟,真冻着了,难受的还是你啊。

说明:广州中学地理组为本公众号曾用名。本文转自气象知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