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child分级
1954年Child首先提出肝功能分级的概念
表1 Child分级(1954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泌尿外科刘斌
项目 |
A |
B |
C |
血清胆红素(μmol/L) |
<34.2 |
34.2~51.3 |
>51.3 |
血浆白蛋白(g/l) |
>35 |
30~35 |
<30 |
腹水 |
无 |
易控制 |
难控制 |
一般状态 |
好 |
中等 |
差 |
营养 |
好 |
良好 |
差 |
在此基础上,Child-Turcotte于1964年提出Child-Turcotte分级,即通常所称的Child分级。它以血清胆红素、血浆白蛋白、腹水、肝性脑病和营养为指标,估计肝功能状况,具有经典、简单、实用的优点,是目前国内外肝功能分级最常用的方法。
表2 Child-Turcotte分级(1964年)
项目 |
A |
B |
C |
血清胆红素(μmol/L) |
<34.2 |
34.2~51.3 |
>51.3 |
血浆白蛋白(g/l) |
>35 |
30~35 |
<30 |
腹水 |
无 |
易控制 |
难控制 |
脑病 |
无 |
轻度 |
重度 |
营养 |
好 |
良好 |
差 |
但是,在应用中,该方法具有以下缺陷:(1)营养状况及腹水为非量化指标,评价较为困难,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2)将相关指标分别列出,独立对待,以一项指标确定整个肝功能分级不够全面。白蛋白、腹水及营养状况是并存和相关的,不宜简单重复;(3)未能针对不同病因予以考虑,胆汁性肝硬变、肝炎后肝硬变及酒精性肝硬变在上述指标上有不同的反映,采用相同的标准不全面;(4)缺乏凝血酶原时间这一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指标;(5)血浆白蛋白、血清胆红素不敏感,白蛋白半寿期为2~3周,不能及时反映肝功能变化,同时,血浆制品的广泛应用易造成临床上的假象,影响了肝功能的准确评价。
1973年,Pugh在Child-Turcotte分级的基础上,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代替营养状况,并以综合评分的方式评价肝功能;同时将肝性脑病的程度也予以分期;对病因予以重视,单列出胆汁性肝硬变血清胆红素,部分克服了Child-Turcotte分级的缺点。Child-Pugh分级的最大优点在于采用评分法估计肝功能的状况,使原来独立的指标得以全面考虑,从而不至于受一个指标过大的影响。其缺点是不够简便。
表3Child-Pugh分级(1972年)
项目 |
1分 |
2分 |
3分 |
血清胆红素(μmol/L) |
<34.2 |
34.2~51.3 |
>51.3 |
血浆白蛋白(g/l) |
>35 |
30~35 |
<30 |
胆汁性肝硬变 |
<4.0 |
4.0~10.0 |
>10.0 |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s) |
1~4 |
4~6 |
>6 |
腹水 |
无 |
轻 |
重 |
脑病 |
无 |
1~2度 |
3~4度 |
参照国外肝功能分级标准,结合我国国情,1983年武汉全国首届门静脉高压症研讨会制定了我国的肝功能分级标准。对Child-Turcotte分级血清胆红素和血浆白蛋白加以改动。
表4 武汉会议分级(1983年)
项目 |
Ⅰ |
Ⅱ |
Ⅲ |
血清胆红素(μmol/L) |
<34.2 |
34.2~51.3 |
>51.3 |
血浆白蛋白(g/l) |
>35 |
30~35 |
<30 |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s) |
1~3 |
4~6 |
>6 |
谷丙转氨酶(金/赖)(u) |
<100/40 |
100~200/40~80 |
>200 |
腹水 |
无 |
少、易控制 |
多、难控制 |
脑病 |
无 |
无 |
有 |
血清胆红素Ⅰ级由< 2.0mg%降为< 1.2mg%,Ⅲ级将> 3.0mg%降为> 2.0mg%;血浆白蛋白Ⅰ级> 3.5g%不变,Ⅲ级将< 3.0g%降为< 2.5g%;凝血酶原时间保持不变。腹水、脑病的分级标准与Child-Turcotte分级相同。此外,考虑我国肝硬变多由肝炎引起,对肝炎是否活动予以注意,增加了转氨酶一项〔4〕。武汉会议分级标准试行至今已历14年,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也有值得讨论的问题:(1)与国际接轨问题,指标标准不同,分级不一致,与采用其它分级标准的研究缺乏可比性;(2)肝功能Ⅲ级标准中血浆白蛋白< 2.5g%过低;(3)丙氨酸转氨酶(ALT)(旧称谷丙转氨酶)主要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坏死的程度,但对于判定肝储备功能则意义不大,即使肝萎缩严重,功能性肝细胞数下降,而无进一步肝坏死时,转氨酶仍可维持正常。因此,丙氨酸转氨酶(ALT)(旧称谷丙转氨酶)是否列入肝功能分级标准值得讨论。此外,该分级标准也有类似Child-Turcotte分级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