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伦灿:文化形态是多种多样并且与时变化的

英国学者雷蒙,威廉斯的论述,文化在一个时段往往可能存在有三种形态:“主流的"(dominant)、“剩余的”residual)和“新生的”(emergent)。主流型是指在现在占主导、正统或统治地位的形态,剩余型是指过去时段遗留下来但仍具影响力的形态,新生型是指正在生长的新兴形态。这种分析模式的长处在于它不仅看到审美文化发展变化的连续性和断裂性,而且也内在指向了对文化权力的批判。

文化形态是指文化的具体存在方式或状态。文化的形态其实是多种多样的并且与时变化的。在特定社会和社群的文化内部,往往存在若干层次和类型。这些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文化也往往有着不同的特征和功能,形成形态各异的文化形态。如此说来,文化应是一个容纳特征和功能。多重层面井被此形成复杂时空关系的结合体。这个结合体不一定就是统的整体,而可能呈现出差异和联系。

例如,对于博物馆而言, 动态展示的优点在于其丰富性和参与性强, 更加易于让观众成为文化表现的主动参与者, 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过程显得更具有吸引力。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有鉴于此, 推出了以“国学文化节”为代表的、活动性的礼乐文化表现形态。作为北京地区较为大型的一项国学文化活动,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国学文化节”的出现, 以弘扬国学文化作为目标, 以礼乐文化深植其中,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将北京孔庙和国子监数百年来蕴含的礼乐精神逐步地表达出来。文化节的举办得到了从北京市到东城区的礼乐文化研究、爱好者以及广大普通市民观众和中小学生的积极参与, 以礼乐文化为纽带, 将传统文化传达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同时丰富了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体验。北京孔庙文化节的举行安排在每年的九月份, 这个月份集中了孔子诞辰、教师节、重阳节三个最具有教育意义的纪念日, 北京孔庙国学文化节在此期间推出可以说是适逢其会。

国学文化节为期二十天, 其活动内容包括了“祭孔大典”、“教师节拜师礼”、“重阳节敬老礼”、“市民道德文化讲堂”等, 突出礼乐文化中的仪式感及动态参与体验。

1 李瑞振 王前,论博物馆文化形态的建构——以北京孔庙礼乐文化为例,博物馆研究 2019,(01),63-67。

谢伦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微信公众号:文化工匠

(每日更新,用匠人的脚踏实地与你一起重拾文化自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