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3000死士对自己效忠?司马懿靠这2招,强行灌输“忠义”思想

怎能确保3000死士对自己效忠!司马懿靠这2招,强行灌输“忠义”思想

曹魏权臣司马懿,在公元249年以3000死士发动高平陵之变,逼曹爽交出军权,奠定司马家篡位的基础,但为何这些死士会对司马家死心蹋地,愿意替司马懿上刀山下油锅呢?原因是司马懿靠这2字,将「忠义」的观念深植于死士的心中。

古人非常讲求「孝道」,如果孝道未尽,很难替自己的君主效命,司马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刻意找穷苦人家的小孩或是孤儿,训练成自己的死士,他知道小孩子思想单纯且没有成型,接受能力也强,只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思想就会变得纯粹,让这群死士可以抛弃「孝道」,全心全意的替司马家效力,除此之外,司马懿也会将一些走投无路的人,训练成自己的死士。

▲司马懿把穷苦人家的小孩培养成自己的死士,强化「忠义」的概念。(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为了让死士们永远对司马家效忠,司马懿除了进行思想上的改造外,还会给予厚禄,并保证他们的家人衣食无忧,在三国时期,穷苦人家根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失去性命,但向司马家献出性命,不但生活有保障,后代子孙也能享福,死士们知道这点,就更愿意替司马家卖命。

司马懿养死士的手段很高明,回报也相当丰厚,不但透过死士渗入曹魏的权力,甚至是权倾朝野,就算之后被许多人的嫉恨,死士也愿意替他献出性命保障他的安全,让司马懿活得够长,耗死政敌的性命,奠定日后司马炎篡位的基础。

曹操时魏国就曾“开募屯田于淮南”(《三国志·魏书·仓慈传》),但仅是民屯。正始二年(241),司马懿主持对吴作战时,始与邓艾筹画在淮南淮北创建军屯。

正始四年(243),司马懿又'在于积谷,乃大兴屯田,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又修诸陂于颍之南北,万余顷。自是淮北仓庾相望,寿阳至于京师,农官屯兵连属焉。’'因欲广田积谷,为兼并之计,乃使邓艾行陈、项以东,至寿春地’(《晋书·食货志》),使得'遂北临淮水,自钟离而南横石以西,尽沘水四百余里,五里置一营,营六十人,且佃且守。兼修广淮阳、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颍,大治诸陂于颍南、颍北,穿渠三百余里,溉田二万顷,淮南、淮北皆相连接。自寿春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在识拔人才上,司马懿从寒门中提拔邓艾、王基、州泰、贾越等人,如虞预所说,经略之才可谓远矣。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三国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