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百鸟朝凤》:坚守传承 凤舞九天(张颢)

凤为百鸟之王。仙乐飘飘,香风习习,瑞气千条,霞光万道,百鸟朝着两只美丽的大鸟齐鸣。伏羲召来木神问个究竟,木神笑着说,这两只最大的鸟,就是凤凰啊!所谓百鸟朝凤,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也是中华民族祈盼幸福的传统心态与文化。

欣赏著名导演吴天明的电影遗作《百鸟朝凤》,我流了三次眼泪。幸好,我是一个人静静地享受这部好电影,我可以放任眼泪无声地漫过眼眶,淌在脸上,无需顾忌他人或许会投来诧异的目光。

八百里秦川,唢呐声声,尘土飞扬。在无双镇,吹唢呐这种传之久远的民间艺术有一种特殊意义,它是在办丧事时对故去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

整个吴双镇,只有四方闻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爷能吹“百鸟朝凤”。焦三爷老了,急需培养接班人。培养谁?怎样培养?这是电影《百鸟朝凤》讲述的故事。这样一部朴素真实的电影,并没有跌宕起伏的爱恨情仇,没有错综复杂的生离死别,讲诉的仅仅是两代唢呐匠人的故事,而且是用一种白描的手法来讲述,却直入我心,深深感动。难道是我的泪点太低了吗?我竟然流了三次眼泪。

第一次。十三岁的游天鸣被父亲强拉到焦三爷家里,拜师学艺。懵懂的他并不知道唢呐的意义,又生性木讷迟钝,但他是个诚实听话、勤奋努力的孩子。不苟言笑的师傅扔给他一根长长的芦苇杆说,把它伸到河里,把水吸上来,吸上来再回去吃饭,记住,芦苇杆只能刚好触到水里。一望无垠的小河,随风荡漾的芦苇,男孩站在水边深深地弯着细瘦的身子,双手握着芦苇杆,狠命地吸着河水。烈日暴晒,天水间只有一个孤独而坚定的少年。

天黑了,天鸣垂头丧气地回去,师娘给他盛了一大碗饭,师傅把碗抢过来把饭扒拉了一大半出来,然后把碗重重地顿在桌上。第二天天鸣又来到小河边继续完成师傅交给的任务。豆大的汗珠一颗颗滚落下来,当第一口河水吸到嘴里时,他不相信地把双手合拢,将水吐到手掌里,然后开心地笑了。“我吸上来啦、我吸上来啦”,少年在芦苇丛中奔跑,河里的鱼儿跃出水面,天上的飞鸟展翅欢鸣。

第二次。春秋寒暑,在与师傅学艺的日子里,唢呐深深地融入到天鸣的生命里。到了焦家班传声的日子,所谓传声,就是唢呐班班主确定接班人的仪式。传的不仅是“百鸟朝凤”的技巧,更是荣耀,是对一个唢呐艺人人品和艺品最好的肯定。

焦三爷面对乡亲们说:“我快要吹不动了,可咱们这黄河岸上不能没有唢呐,唢呐不能断了种。咱们吹唢呐的,好歹也是一门匠活,就得有人担起责任,把这活传承下去。今天选的这个人,不单是看他唢呐吹得多好,更要紧的,是看他能不能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他才能拼着命把这活保住传下去。”

焦三爷拿出一把金唢呐,又说,这把金唢呐已经传了五六代人,只能用它吹一支曲子,那就是“百鸟朝凤”,今天我把它传下去,希望吴双镇的唢呐匠人们世世代代把它传下去。当游天鸣从师傅手中接过金唢呐时,他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第三次。焦三爷老了,将焦家班托付给了游天鸣。而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洋乐队和流行歌曲走进生活,人们的精神世界有了新的需求。唢呐艺人们已经无法靠吹唢呐过日子了,二十多岁的游天鸣娶媳妇的钱都筹不上,母亲天天唠叨让他扔了唢呐另谋生计,而几位师兄也纷纷远走西安打工。

焦三爷急了,拉着天鸣到唢呐艺人们家中游说,要把队伍重新拉起来。老村长去世了,肺癌晚期的焦三爷领头吹奏“百鸟朝凤”,一滴滴鲜血从唢呐里流出来……焦三爷临终前拿出卖牛的一摞钱交给天鸣,这不是治病的钱,而是重新置办一套家伙的钱,是把唢呐传承下去的钱。

焦三爷走了,游天鸣庄严地立在师傅坟前,用“百鸟朝凤”为师傅送行。天鸣仿佛又看到了师傅,看到师傅手把手地教他学艺,看到师傅让他发誓一辈子吹唢呐,看到师傅在唢呐声里转身离开,渐行渐远。唢呐声声,百鸟朝凤,至真至情,哀伤孤独。我已泪流满面。

焦三爷的扮演者陶泽如是资深老戏骨,我素来喜欢他的表演。好友许姐曾经告诉我,因为演艺工作的缘故,她与陶泽如关系甚好。某次夜深看片之后非常兴奋,与陶泽如通电话聊电影一个多小时,让我好生羡慕了很久。她说陶泽如人品艺品都非常好,是难得的好老师好朋友,可惜,邀我一起去探班的约定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成行。

导演吴天明是中国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为了修改《百鸟朝凤》电影剧本,七十二岁的他闭关一个多月,时常一边创作一边痛哭流涕。他就像焦三爷用生命演奏“百鸟朝凤”一样,他用生命完成了这部电影。这些令人钦佩的优秀艺术家们,正是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坚守、无悔奉献,才成就了一部震憾灵魂的好电影。

关于《百鸟朝凤》,网络上众说纷芸,甚至有“道德绑架”之说,我并非受这些热闹的影响而关注电影。作为一个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整整十年的文化人,我喜欢《百鸟朝凤》更像一种“职业病”,这种“职业病”让我对那些逐渐淡出现代人生活的传统文化艺术心怀深深的热爱和忧虑。

因为工作,我得以去了解很多民间艺术,认识很多民间艺人。文学、音乐、舞蹈、技艺,它们像“百鸟朝凤”一样,凝聚劳动人民的智慧,代表某个地域的风土人情,反映某个时代的文化特征;然而,它们也像“百鸟朝凤”一样,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如同焦三爷渐行渐远的背影。

难道说在现代人的心里,民间传统艺术真的只能成为某个时代的文化记忆?甚至这种记忆都有点麻木了,迟钝了,即使你狠命的戳它,也只是漠然地抬一抬倦怠的眼皮。

电影里有一个场景如同我亲历的现实。一位领导走进焦三爷的家里,对游天鸣说,文化部门要把“百鸟朝凤”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尽快把唢呐艺人集合起来,现场吹奏录音。病榻上的焦三爷听到了,一边剧烈地咳嗽一边对天鸣说,答应啊,赶紧答应,快去西安把你的师兄们都找回!

可是,当天鸣赶到西安,看到的却是二师兄的指头被机器轧断,三师兄在石棉厂染上了肺病。唢呐班已经是再也回不去了。他在古城墙边听到一阵悲怆的唢呐声,循声望去,一位老者吹着唢呐乞讨,时髦的女郎扔下硬币,硬币在碗里发出清脆刺耳的声音,刺痛了天鸣的心。

有人说,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逐渐消亡,根本原因是农村的城市化。民间艺术的形式是多样的,民间艺人的忧虑是相同的。那些流传百年,甚至千年的民间习俗、审美艺术,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和明天,如何坚守?如何传承?

《百鸟朝凤》为我们抛出了这样的困惑与疑问。观影的人,能真正体会到这份沉重与悲壮吗?电影的最后,吹奏“百鸟朝凤”的游天鸣那么孤独,也是那么坚定而执着。向那些将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艺人们致敬!虽然前路艰难,我仍然愿意心存美好,祈盼百鸟朝凤,凤舞九天!

.END.

作者简介:张颢,网名“抚琴”,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湖北省应城市文联。以笔写梦,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梦想原创文学

梦想改变生活    写作改变命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