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有所思
思的是杨老师对我的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描述内心的状态,二是思考结论的前提。杨老师对我的影响远不止这两个方面。
一、描述内心的状态
我高兴的时候,一般不会深究内心的动态,疑惑、焦虑、恐惧的时候,整个人呆滞了,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之后,会开始一段神秘的“思考人生”。
这时候,思考的指向是自我。
那怎么思考自我?
从描述内心的状态开始,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感受。
举个例子,比如我烦躁了半天,脑袋里空空的,晃晃悠悠的,受到了束缚挣脱不开。突然释怀了或者笑出声了,我会觉得身体和心灵分开了,身体还在僵硬着,但是心里闪了一道光,有石头被移开的感觉。
不过,内心的状态很难捕捉,转瞬即逝,再聚紧眉头,也没有个终了。
或许找不到任何答案,但是这番内心的思索,已经足够了,因为通过这么一番描述,已经不是那么烦躁了。
二、思考结论的前提
这个很有意思,人是观念的集合,是偏见的集合。每当我们得出某个结论的时候,我们都或多或少地有那么些“默认”的前提,这种默认,我们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或者即使意识到了,内心深处也会觉得“理所当然”。
杨老师说过,这种理所当然,是一种“魅”。我们拥抱了某个信条,就会选择相信这个信条,相信它不会错,或者说根本不去考虑它的对错。
思考结论的前提,就是反思那些“人生信条”,把它们找出来,思考它们究竟起到了何种作用。
我记得杨老师的一个经典句式:你得出这个结论,你会这么想,是不是因为XXXX(人生信条)?
我没有说偏见不好,偏见是我们的经验总结,不能说偏见不好,毕竟爱是偏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