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酒不审计:这三年来,发审委的审核方向和逻辑!
笑傲股市(原书第4版·典藏版)
作者:[美]威廉·欧奈尔(William J.O’Neil)、宋三江、王洋子、韩靖、关旭译
三天晚上没睡觉了,就是喝喝喝
一场酒,从晚上9点多,喝到4点多天亮。
我的发小,来自证监会
国内大型券商的总经理,也是保代
国内八大所的合伙人、所长
发审委的委员,来自证监局
当然还有我,专业陪酒20年
酒不止一场,明天我再带个律师和评估过去,就集齐七颗可以召唤神龙了。
这种委员和中介机构一起喝酒的场面,是极其罕见的。
今天在这里暴露了,私下都是朋友,这个酒与业务无关,只谈感情。
老男人们之间的感情是奇妙的,我们从最近的监管,聊到那些出事的项目。
从正中珠江,聊到瑞华。
从审核的趋势和方向,聊到军旅生活。
从各自业务中的有趣的故事,聊到漂亮的姑娘。
既然大佬云集,那就今天给大家总结一下这三年来,发审委的审核方向和逻辑。
从IPO的规矩来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实质的数字,一个是规范。
数字除了那些所谓的标准线以外,更主要关注的是关联交易、同业竞争、资金募集的运用,最后其实概括起来就是个持续经营能力。
比如关联交易就会涉及收入是否真实的问题,如果收入不真实,那么其经营能力就会打折扣。
规范是IPO过程中最复杂的,整个IPO的过程其实都在规范,除了规范财务以外,运行的规范,非财务信息的匹配和合理性,商业模式的合法性。
比如我们昨天聊到一个共同的项目,再过会前紧急撤材料,客户被处罚,但是中介因为跑的早,免于一难。我们对这项目,对这老板都赞赏有佳,企业其实也不错,但是就是在商业模式中,违反了医药行业的某个政策,从而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所以,在整个IPO过程中,行业特性非常重要,这也是发审委审核着重会去关注的。
所以为什么说审计要先去了解企业、了解行业,这直接影响着你之后的审计和风险。
比如,医药、游戏、地产、金融这些都是极其烫手的行业,如果你接了类似的项目,就需要费点劲。
监管者是审核思路,是从监管思路出发的。
也就是一个项目,规范和真实一定是前提,利润是排在之后的。
你知道你的项目哪里规范,哪里真实吗,不是客户给你提供资料容易填底稿就是规范了,而是要去了解。
1、实质性
实质性是我们关注最多的,因为作为审计出身,我们最先接触的都是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收入。
收入中,每年审核的重点,都离不开关联方。
因为关联方天生就是影响独立性的,更是影响真实收入的,这些年,多少财务造假,都离不开关联方舞弊收入。
不管是推注册制,还是原来的审核制,都是首当其冲的重要。
通常,关联交易占比太高,就会认为它是不是存在利益输送。
比如,我之前借调在资产管理公司工作,当年我们来自于一个关联方的租金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30%多,这时候就要被怀疑利润是否存在依赖性了,其次就是租金是否合理,租金的不合理就会导致利益的输送问题。
另外,由于我们把这个楼租下来,我们要进行改造装修,然后让它提升价值,再租出去。我们花费了大量的装修和改造费用,我们将这些费用资本化,资本化后的数字已经占到了总资产的50%以上,这时候也会怀疑两个问题,一个是你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是不是符合准则规定的,另外就是这个装修改造过程中是不是也存在关联交易的问题。在IPO过程中,资产的结构也是要关注的,不能存在瑕疵。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什么情况下会怀疑关联交易的问题,并且直接指向合规性,真实性,附带着还能牵出净资产。
在我做很多审计、尽调业务的时候,有一项内容就是对于高管的调查,除了高管的履历以外,我一定要获得高管的对外的其他任职和兼职,高管旗下的其他公司,和客户的其他关联公司。
客户的其他关联公司,包括一些高管有关的其他公司,一定要了解它的实际经营业务,这个实际经营业务不是看看营业执照就完了,而是要搞清楚它真正的业务是在做什么,与我们的被审计单位是否具有关联、相似等等。
我们也见过,很多公司进行过大量的对外投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对投资的原因、流程、控制、风险、公允价值的定价都要了解清楚,尤其是这些对外的投资与高管们到底有没有关系。我们需要检查资金往来,这些投资发生前后的交易情况。
很多公司要利用关联交易做事情的时候, 很多时候,不直接的股权关系,我们很难发现,这是对于审计,尤其是IPO审计也重要的考验。
我之前在物业公司,在我们的兄弟企业中,有很多贸易类公司,他们负责不同板块产品的销售,这时候,当我们的商户出租给大量贸易企业的时候,就会被引起怀疑,招商的过程是不是合理的,有没有利用兄弟公司的关系,去为我们上市做利益输送。当我们在报告期内租金上涨的时候,如果涨幅超过周边太多,也会引起关注,当我们真正要做一些手段的时候, 我们也会搜集各个相关地区的地价和租金行情。
这些内容,都IPO审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关联方还涉及的问题就是关联方担保了,上市公司应该避免关联方担保,尤其是担保金额过大的时候,基本就很麻烦了。
在我们审计的程序中,重大的担保、往来、大额客户、大额供应商都需重点考虑,尤其一旦涉及关联方,就要重点关注了。
2、同业
同业方面,主要关注这样几个问题.
一个是实质,尤其是关联方间的大额借款、委托贷款都需要关注。
一个是人的问题,我之前辅导过一个公司,我见他的时候,他说他的股东可以几千人,我说你滚吧。
就算股东人数符合要求,也要有非常明确的实际控制人,太散太多,对于公司的内控和管理就是隐患。
另外就是很多公司的灵活用工问题,对于灵活用工,或者临时工的使用,到底是不是劳务关系,还是劳动关系,对一个公司的利润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你涉及社保和公积金的补缴问题。尤其是很多行业需要大量底层工人的时候,不要觉得他们工资低就影响不大,每年最低工资一上浮,这个金额是非常可怕的。
另外,昨天开会,我们也提到了所得税核定征收的问题,所得税的核定征收其实很少会用,而恰恰我们的一个客户就使用了所得税核定的政策,这时候它要上市,就要重新做上市的期间,因为所得税核定是不能上市的。
资金的体外循环,这是很多IPO公司常见的手法。
我们还见过的就是关联方的客户、供应商和被审计单位的客户、供应商是重叠的,这时候也要怀疑,定价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公允的。
3、募集资金
公司IPO的目的,就算募集资金,募集了资金干什么,这是券商需要关注的。
对于审计来说,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呢?
业务模式是一定要了解的,比如被审计单位目前如果有多种产品,那么每种产品的收入,占比,趋势。从中我们要分析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产品和模式是什么。
我之前审计过很多类似的公司,这一年它的收入和毛利变化非常大,原因就是产品结构变化了,变化的原因很多,比如市场、战略调整、比如政策等等。
对于IPO来说,最终的判断是募集资金用于这个项目,根据现有的财务分析,是不是合理的。
4、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能力,是我们学财务的人脑子里必须时刻装的东西。
会计准则的改革,我认为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着重增加对持续经营的解释和应用。
有了持续经营的概念,你会自然的去了解一个公司,了解业务模式,了解发展战略,了解它的账务处理。
持续经营能力,通常也是两个部分,一个是经营,一个是财务状况。
经营状况比如我们需要关注市场容量、市场环境、产品定价能力,未来对持续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是否存在重大不利影响。
财务状况,常见的收入分析,大额客商分析,费用分析和其他的财务内容。
我记得前两年有个养猪上市公司公告,好像说没钱买饲料,所以猪死了。
那么你就得去查猪死了多少,猪出生了多少,死亡率和出生率,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对客户的经营有什么影响。
猪死了,怎么处理,环保是不是也会有连带的隐患,这种隐患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多大影响。
猪的疾病,质量怎么管理等等。
其他的影响持续经营的,还有部分指标,比如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比如是否存在重大减值迹象,产品成本是不是偏高,经营性现金流如何,是否存在现金压力,处置资产的收益,政府补助的收益占比,业绩的变动,产品周期和更新换代,客商的依赖性,账期的长短和坏账等等
5、环保问题,这也是很多行业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重大因素。
6、售后服务,这种服务机制下,对管理和财务的影响。
7、现金的交易,这是非常常见的情况,我们对现金审计,主要关注现金交易的真实性、必要性以及变化的原因,现金交易的流程及相关内部控制措施,未来降低现金交易的相关措施,对关联方、主要客户、供应商之间是否存在资金往来,是否存在资金体外循环以及输送利益,销售的真实性。
8、票据融资及通过第三方客户获取贷款等
我之前的一个项目,客户有非常多的大额资金贷款,都是通过往来单位获取隐患贷款,开了很多银行承兑汇票,但是并没有真实交易,这种情况下,就被怀疑是否违规,是否影响收入确认,内控和管理是不是存在问题。
9、业务
业务真的是审计的重点,我们聊到一个医药公司,生意很好,但是制药是采用的一种外包形式,我记不清了,但是这种模式是严禁禁止的。实际上从我们看来,这种做法本身没问题,但是他就是违反了某项规定,所以不仅IPO失败,还把自己搭进去了。
所以我们需要关注的,环保,税务,工商,食品和药品,人力,社保,海关等这些部门的法规和处罚。这都是客户的风险点。
10、当然,还有财务,IPO过程中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财务合规了。
首当其冲,毛利率。
一般毛利率异常,一定要列入重点,掐指一算,这是财务舞弊的大胸罩
财务造假的目的一般都很明确,公司的财务指标, 利润、营业收入、资产规模等达到IPO条件,主营业务突出、业绩保持增长态势,争取IPO价格。
通常采取虚构经济业务的方式进行财务造假,而且可以同时解决多个问题,公司的主营业务将变得突出,利润、收入、资产的同步增长态势,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能保持稳健性,一切都那么完美,几乎在审计师眼里就是标准的好项目,而且底稿太好做了,每一项都完美的填进去。
虚构业务,通常伴随着毛利率的异常。
比如很多企业毛利率很稳定,很多时候,稳定并不一定意味着没问题,你看它的收入,逐年上升,没错,我之前帮企业去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也喜欢把报表做成这样样子。
但是跟同行业一对标,却明显偏高,这时候我们抓住这个点,就顺势发现了问题。
所以,收入逐年增长,毛利率远高同行,异常平稳的优质状态,往往是舞弊的特点之一。
其他的常见问题,比如不同产品的收入和毛利差异,主要产品的下降和副产品的增长异常情况。
比如收入持续上升,单价持续下降的状态。
比如收入、单价、毛利持续下降。
某些行业的爆发性增长,是否合理,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我们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客户、市场、定价、成本核算、成本单价、应用范围、技术、周期、周转率、变动趋势、费用率、应收账款、经营获得现金流,销售结构、增长的配比等等
11、毛利率异常下的周转率
比如,我们见过一些公司,存货余额持续增长,周转率也持续偏低,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关注持续增长的原因,是不是需要计提坏账。
上次讲课讲到过,当我的很多产品采用外包加工的方式时,我们需要了解外包的流程,我们都需要提供哪些材料,哪些材料由外包单位自行购买,分析这方面的原因,就是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生产质量如何。
当存货余额较高的时候,我们需要分析生产模式、采购与生产周期、原材料和预付货款的情况,较高存货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12、不能发函怎么办?
主要说说收入,很多软件公司,收取服务费,软件费,使用费,手续费等等,很多时候需要利用第三方平台,比如我在平台讲课,学员也是把钱付给平台。
那么这些平台很可能是不给你回函的,我在它平台上有多少钱,你就没法函证,怎么办,这些其实都是我的收入。
尤其是,今天跟朋友提到很多电商,我去年做的一个项目,为了满足营销,满足某项活动要求,它必须要刷单,但是刷单的资金流和真实的销售混在一起,你就难以区分。
这时候就必须做很多的替代程序,比如抽样进行电话访谈,是不是真实客户,这种做法其实很多时候很有效。
然后就是分析对比,流水、收入、推广费是不是匹配的。
这时候就说到费用了,大额的费用,也要关注是否有问题,尤其是通常会伴随着内控的问题。
13、分段确认的方式,很容易操纵收入
分段确认,我们常见的,需要了解客户的情况,了解项目情况,包括合同的类型,工期时间,完工进度,预计完工时间,验收时间,来确定收入确认的依据。
14、会计估计也是舞弊的方式
比如缩短折旧年限,在建工程不转固,长期待摊的费用计入固定资产等等
15、产权合规,一个是关注相关证件证明,一个是规划的用途与实际用途是否一致。
16、 业务开展的相关资质。
17、历史沿革,除了我们去打印一堆工商资料外,要着重关注,国有资产的交易,股权激励的公允价值,涉及的外资问题,实际控制人的认定
作为审计,我想,审计虽然是财务的技术工作,但是在关注细节测试的前提是,必须找到重大风险和问题的发生点。想做好审计,一定要跳出一个弊端,只要程序做好了,审计就解决了。
一定一定要跳出这个弊端,跳出这个思路。
审计员很多,但是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对各种专业融会贯通的人太少了,这是未来审计的缺口。
收入、关联方、毛利率,一定一定是重点,重点问题一定要重点解决,不要总想着赶进度,不解决问题,跑的越快,实际上是在原地踏步。
解决了重点问题,看似原地,其实已经走上了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