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悬饮、溢饮、支饮鉴别

一、痰饮病的分类

按痰饮停积的部位来分1.痰饮 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属饮停胃肠。

2.悬饮 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

3.溢饮 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当汗出而不汗出,或伴咳喘,属饮溢肢体。

4.支饮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属饮邪支撑胸肺。

二、痰饮病的基本病机

基本病机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宣,津液停积机体某部位而成。饮邪具有流动之性,饮留胃肠,则为痰饮;饮流胁下,则为悬饮;饮流肢体,则为溢饮;聚于胸肺,则为支饮。痰饮病的病变脏腑为肺、脾、肾、三焦,以脾首当其冲。痰饮病的病理性质属阳虚阴盛,输化失调,因虚致实,水饮停积为患。

三、痰饮病辨证论治

痰饮的治疗以温化为原则,即所谓“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1.痰饮

多由素体脾虚,运化不健,复加饮食不当,或为外湿所伤而致脾阳虚弱,饮留胃肠引起。

(1)脾阳虚弱证:证候主症: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冷,泛吐清水痰涎,饮入易吐,口渴不欲饮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食少,大便或溏,形体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

证机概要:脾阳虚弱,饮停于胃,清阳不升。

治法:温脾化饮。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

(2)饮留胃肠证证候主症:心下坚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

证机概要:水饮壅结,留于胃肠,郁久化热。

治法:攻下逐饮。

代表方: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加减。

2.悬饮

多因素体不强,或原有其他慢性疾病,肺虚卫弱,时邪外袭,肺失宣通,饮停胸胁,络气不和。如若饮阻气郁,久则可以化火伤阴或耗损肺气。在病程发生发展中,可见如下证型。

(1)邪犯胸肺证证候主症: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发热不恶寒,有汗而热不解,咳嗽,痰少,气急,胸胁刺痛,呼吸、转侧疼痛加重,心下痞硬,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邪犯胸肺,枢机不利,肺失宣降。

治法:和解宣利。

代表方:柴枳半夏汤加减。

(2)饮停胸胁证证候主症:胸胁疼痛,咳唾引痛,痛势逐渐减轻,而呼吸困难加重,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的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可见病侧胸廓隆起,舌苔白,脉沉弦或弦滑。

证机概要:饮停胸胁,脉络受阻,肺气郁滞。

治法:泻肺祛饮。

代表方: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加减。

注意事项:如用十枣汤或控涎丹峻下逐水,剂量均从小量递增,一般连服3~5日,必要时停两三日再服。必须注意顾护胃气,中病即止,如药后出现呕吐、腹痛、腹泻过剧,应减量或停服。

(3)络气不和证证候主症:胸胁疼痛,如灼如刺,胸闷不舒,呼吸不畅,或有闷咳,甚则迁延,经久不已,阴雨天更甚,可见病侧胸廓变形,舌苔薄,质黯,脉弦。

证机概要:饮邪久郁,气机不利,络脉痹阻。

治法:理气和络。

代表方:香附旋覆花汤加减。

(4)阴虚内热证证候主症:咳呛时作,咯吐少量黏痰,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心烦,手足心热,盗汗,或伴胸胁闷痛,病久不复,形体消瘦,舌质偏红,少苔,脉小数。

证机概要:饮阻气郁,化热伤阴,阴虚肺燥。

治法:滋阴清热。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

3.溢饮

多因外感风寒,玄府闭塞,以致肺脾输布失职,水饮流溢四肢肌肉,寒水相杂为患。如宿有寒饮,复加外寒客表而致者,多属表里俱寒;若饮邪化热,可见饮溢体表而热郁于里之候。

表寒里饮证证候主症:身体沉重而疼痛,甚则肢体浮肿,恶寒,无汗,或有咳喘,痰多白沫,胸闷,干呕,口不渴,苔白,脉弦紧。

证机概要:肺脾失调,寒水内留,泛溢肢体。

治法:发表化饮。

代表方:小青龙汤加减。

4.支饮

多由受寒饮冷,饮邪留伏,或因久咳致喘,迁延反复伤肺,肺气不能布津,阳虚不运,饮邪留伏,支撑胸膈,上逆迫肺。此证多呈发作性,在感寒触发之时,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

(1)寒饮伏肺证证候主症:咳逆喘满不得卧,痰吐白沫量多,经久不愈,天冷受寒加重,甚至引起面浮跗肿,或平素伏而不作,遇寒即发,发则寒热,背痛,腰痛,目泣自出,身体振振瞒动,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

证机概要:寒饮伏肺,遇感引动,肺失宣降。

治法:宣肺化饮。

代表方:小青龙汤加减。

(2)脾肾阳虚证证候主症:喘促动则为甚,心悸,气短,或咳而气怯,痰多,食少,胸闷,怯寒肢冷,神疲,少腹拘急不仁,脐下动悸,小便不利,足跗浮肿,或吐涎沫而头目昏眩,舌体胖大,质淡,苔白润或腻,脉沉细而滑。

证机概要:支饮日久,脾肾阳虚,饮凌心肺。

治法:温脾补肾,以化水饮。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 https://www.med66.com/zhongxiyiyishi/fudaopeixun/jy1801262139.shtml

(0)

相关推荐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痰饮】

    痰饮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人体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痰,古作淡,淡与澹通,形容水的淡荡流动:饮,水也,亦称为"淡饮"."流饮".痰饮依据其停留部位 ...

  • 中医内科学——痰饮

    中医内科学——痰饮

  • 饮证的四个类型的鉴别诊断与用药(痰饮、悬饮、溢饮、支饮鉴别)【乙】

    一.痰饮病的分类       按痰饮停积的部位来分 1.痰饮 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属饮停胃肠. 2.悬饮 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 ...

  • 中医四饮:痰饮,悬饮,支饮,溢饮。

    所谓四饮,既痰饮,悬饮,支饮,溢饮. 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原文: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 ...

  • 【苓桂术甘汤-胃肠有痰饮、肾气丸-支饮,肿中有积水】

    <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第 16 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心下有痰饮,就是胃肠里面有痰饮了,会腹满,不能吃饭,但舌干口躁,喜欢喝水,喝了又不吸收,会拉肚子的. 胸胁支 ...

  • 倪海厦点评弟子张孟超诊病案例之悬饮/支饮

    十枣汤案例[二]悬饮/支饮<金匮>疾饮咳嗽病第十二:1.饮后水流在胁下,欬唾引痛,谓之悬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2.脉浮而细滑,伤饮.脉弦数,有寒饮,冬夏难治.脉沈而弦者 ...

  •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饮,即水液停留于人体局部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曾指出:"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 ...

  • 痰饮VS悬饮VS溢饮VS支饮(221)

    痰饮VS悬饮VS溢饮VS支饮(桂林本14-26条) [14.26]问曰:饮病奈何?师曰:饮病有四,曰痰饮,曰悬饮,曰溢饮,曰支饮.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为痰饮:水流胁下,咳唾引痛,为悬饮: ...

  • 什么是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痰饮: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痰饮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是痰饮的总称.其中狭义的痰饮,则是指饮停胃肠之证,临床表现见心下坚满或痛,自利 ...

  • JT叔叔慢慢教-221-痰饮VS悬饮VS溢饮VS支饮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痰饮VS悬饮VS溢饮VS支饮(桂林本14-26条) [14.26]问曰:饮病奈何?师曰:饮病有四,曰痰饮,曰悬饮,曰溢饮,曰支饮.其人素盛今瘦,水走 ...

  • 胸膜积水专方——中医之'悬饮'症是也痰饮...

    胸膜积水专方--中医之'悬饮'症是也 痰饮者,先生痰而后停饮,积水为病也!(费伯雄) 中医饮证:又分'痰饮,悬饮,溢饮,支饮',以饮所致部位而区分之,今择'悬饮'验方二首分享之,希翼帮助到学习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