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老友

日子过得如此匆忙,自己也不记得有多久没买杂志,没在报刊亭前驻足了。

那天从外面回来,天色已晚,人行道上有那么一个寂寥的报刊亭,白色而昏暗的灯光,更让人感到经营者的惨淡。已经匆匆走过的我,被县书拉住,他看过我写的《我是三毛的“中国雨”》,知道读书不多的我,曾经钟情于《读者》。

“给你买一本《读者》吧?是不是好久没读了。”

心里一热:是啊,真是有多久,都记不清了。

《读者》应该还是很受欢迎的,摆在摊面上最正中的位置。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一本在手里翻阅。

“多少钱?”

“五元”

“微信支付?支付宝?”

“都行”

小摊主始终懒懒地回答,甚至没有抬一下头。

《读者》的大小、厚度和纸张的感觉跟多年前没什么两样,只是翻开来,曾经黑白的插图,都被彩色的照片和插图代替,有了些许时代感。那些内容呢?不会也与时俱进了吧?

回到家,静下心来,一篇篇地看下去,不得不感慨,除了排版做了一些板块的规划,这么多年,不变的风格:还是那些温情的小故事,朴实的文字,点点滴滴里透出的那些正能量。与现在漫天的公众号,铺天盖地的“鸡汤文”,不知是否是我的先入为主,总觉得《读者》所选择的文章,更精,更美,更动人。

这份伴随我成长的杂志,曾经流过多少感动的眼泪,又在那些文字里,构建了基本的价值观,一直影响到现在的我,甚至我的孩子。

谢谢县书,让我又见老友,真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