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皇帝和后妃们的保健秘笈有哪些?

乾隆和慈禧都认识到了吃丹药的危害,尤其是乾隆,他父亲雍正吃丹药致死,给他的教训极为深刻,不再去吃什么仙丹,而是服用真正的保健品。

长生不老,是历代皇帝梦寐以求的愿望。除了有病吃药,就是保健。他们不遗余力地寻找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可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有限,加之封建迷信和愚昧,很多帝王走上了歪路,他们把道士炼制的所谓仙丹视为宝药,长期服用,结果适得其反,中毒早死。据记载历史上就有十几位帝王因吃丹药致死,清朝的雍正皇帝一反常规,亲笔书写十几份内容相同的谕旨,要各地督抚大吏遍访神医、道士,结果吃了道士炼的丹药中毒死亡。但从中可以看出帝王们是如何奢望长生不老。

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可能是最幸运的,乾隆皇帝享年八十九岁,为历代帝王高寿之冠。慈禧一辈子为了权力,长期用于心计,她也活到了七十四岁,在当时可以说是很不容易的。乾隆皇帝为此非常得意,相继刻有“古稀天子之宝”,“八徵耄年之宝”等印章,以志其寿之长。这大概是乾隆和慈禧都认识到了吃丹药的危害,尤其是乾隆,他父亲雍正吃丹药致死,给他的教训极为深刻,不再去吃什么仙丹,而是服用真正的保健品。据研究,他经常服用养生保健品,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乾隆医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经常服用补益与长寿的保健品,如龟龄集、龟龄酒、松龄太平春酒、椿龄益寿药酒、健脾滋肾状元酒、丸剂健脾滋肾壮元丸、密寿固本仙方等。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十年(1775)以后,也就是在他年逾花甲、寿至耄耋时还经常服用一种名叫八珍糕的保健食品。

其方组成为:党参二两,茯苓二两,白术一两,薏米三两,芡实三两,扁豆三两,□□三两(档案残缺),□□三两,白糖八两。合在一起,研成末,同白米粉蒸糕。年老的人,饮食起居没有规律,百病易生,而八珍糕具有不寒不热、平和温补、抚养脾胃、益气养血之功效。既是食品,又是补品,乾隆晚年经常服用八珍糕是再合适不过了。

光绪十三年(1887),正是慈禧太后二度垂帘听政的年代,这一年慈禧53岁,日常神情已渐入老态,且患有消化不良、气血不足、行动眩晕、体乏无力等症。九月十四日总管太监李连英奉旨由同仁堂传来如意长生酒,具体应用为:陈存捐性加减史国公酒四十斤;陈存捐性加减五加皮酒六十斤;鲜木瓜丝酒十斤;外兑木瓜酒一百斤;以上共合一处,蒸淋入缸内,数年捐妥用之(捐性、捐妥,意为清除副作用)。

此酒除风祛湿、化食止渴、疏通血脉、强筋壮骨,长期服用,可“得心如意,益寿延年。”慈禧太后服用后,精神大为好转,李连英奉承老佛爷显得年轻多了。

有病治病,无病早防是清宫日常保健的重要方面,无病、小病、换季的时候都要进行调理补养,分季节进行调理养身,是中医的传统,只是清宫更加讲究,力求完美罢了。在清代宫廷医案中,分季节使用的保健类药品,调治兼顾,尤其自道光朝开始日渐普遍。保健品有饮料和丸、散、膏、丹等种类繁多,仅以代茶饮为例,代茶饮就是宫中常用的保健品,应当强调的是,代茶饮不是用茶叶冲泡而成,而是由各种药物组成。

在清代宫廷医案中,应用代茶饮的记载很多,其药物组成多寡不一,治疗作用各有不同,应用范围广泛,颇受宫中之人欢迎。归纳起来,代茶饮有:解表类代茶饮、清热类代茶饮、去暑类代茶饮、温中类代茶饮、补益类代茶饮。仅以补益类代茶饮为例,此类代茶饮属滋补剂范畴,主要作用于补气、补血、滋阴等虚损症。道光八年(1829)十二月十三日御医诊得:“全贵妃脉息渐缓,原系大病初愈,元气未复,今届大寒节令,恐伤正气,议用代茶饮”。其配方是:“人参三分,黄芪三钱,甘草五分,水煎代茶。”此茶人参、黄芪、甘草并用,可起补气之作用。

清代宫中除了患病时由御医开方用药外,对于日常防病的方药也甚为留意,无病、小病、换季之时,常用方药制成丸药服用,以达到预防与调理之功效。其实这些方药与民间家常小方相似,但就是因为宫廷成药是以皇帝、妃嫔为主,毫无疑问,为他们提供的药品质量应该是上品,具体体现在:选药地道,炮制得法,制作精细,所谓“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原则在宫廷中得到无以复加的体现,疗效自然就高。仅以清暑益气丸为例,嘉庆朝华妃“素有气血两亏旧症”,嘉庆八年(1803)五月初七日经御医涂景云、张铎诊治,认为“时届暑令,议用清暑益气丸补气养血,除湿健脾,长服调理”。

其方为人参六钱,葛根五钱,五味子五钱,灸芪八钱,青皮四钱(炒),泽泻一两,苍术五钱(炒),麦冬一两,焦白术一两,神曲一两(炒),黄柏五钱(酒炒),陈皮五钱,归身一两,升麻三钱(灸),灸草二钱,合为一起,研成细末,再制成蜜丸,重三钱,每天早晨服一丸,开水送下。御医开出此方制成丸药用于华妃,暑日常服,既补气养血,又可清热益气,防病治病两兼顾,实为妙品。

展开剩余的98%
(0)

相关推荐

  • 历史上太后怀孕了该怎么处理,有何结局?

    由于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有很多都是小皇帝二三十岁的年轻漂亮的女子,在皇帝死后,这些皇后妃子们很多还都属于年轻貌美之际,甚至有些还都是虎狼之年,因此便有可能耐不住寂寞,寻找男宠,或者私通男人,因此就有可能 ...

  • 得了肝病,膏方能治吗?当然能,坚持吃还能长寿!老祖宗留下的宝太神了!

    "膏方啊?我今年早就订好了." 昨天回家的时候,在楼下遇到了邻居. 说到冬天进补这回事,她表示非膏方莫属. 简单寒暄几句. 回家以后,拿出祖辈在宣纸上开膏方的书法墨迹翻阅. 字里行 ...

  • 【客家故事】客家人的茶酒文化

    客家人在饮茶喝酒时有不少约定俗成的礼节.如:茶半杯,酒满杯.茶半杯尊敬客人,酒满杯敬重客人. 饮茶讲究杯小,茶酽,烫嘴.在饮茶.酒宴场合中,当主人给客人斟茶.斟酒时,客人以右手屈曲食指和中指两个指头, ...

  • 老北京茉莉花茶那些事儿(二)

    茉莉源起于古罗马帝国,后经于波斯传入印度后与瑞香.忍冬和石榴一样成为佛教的四大圣树之一.而茉莉的谐音"莫离",代表忠贞不渝爱情,因此又成为中国"七夕情人节"的圣 ...

  • 出走于明清御膳的八珍糕到底是什么?

    文/食客 清光绪六年,紫禁城内的真正掌权人--垂帘听政的西太后慈禧突然圣体欠安,稍感不适.遂传御医会诊,太医院众人诊后,心知太后因常食用珍馐美味,又嗜食口感甜腻油腥之物,导致肠胃不顺,脾脏不健. 可是 ...

  • 古代皇帝死后,后宫几千佳丽如何处理?

    古代皇帝死后,后宫几千佳丽如何处理?处理方法让人难以接受 文|历史帮 今天咱们聊聊古代宫廷那些事儿,话说古代皇帝,都有后宫佳丽3000左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古代皇帝若是死了,后宫这几千美女将何去 ...

  • 古代皇帝死后,新皇帝如何对待后宫3000小妈?这些方法现在难以接受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最高统治者.自秦始皇成为中国第一任皇帝以来,长生不老一直是无数皇帝的追求,他们贪恋世间的权利和荣华富贵,然而,他们都没能成功,那古代皇帝若是死了,新皇帝即位后,会如何处置老皇帝的三千 ...

  • 揭秘古代皇帝补肾的灵验妙方

    众所周知,补肾是我们所有人的需要的,同时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古代皇帝也会补肾,但是他们究竟是怎样补的呢?身上有哪些穴位可以补肾呢?补肾的方法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皇帝都有无数的女人,自然是 ...

  • 吊饿杀剐:皇帝处死后妃有多少种手法

    在被杀的众多后妃中,我们简直可以看到历朝皇帝们杀人方式方法的大展示:幽死.砍去手脚而死.毒死.吓死.死于暴室.死后被斩首示众.吊死.不给饭吃饿死--所有这些刑罚中最最残忍的是磔死,俗称"千刀 ...

  • 古代皇帝有三宫六院妃嫔,那皇帝驾崩了以后,妃子们该何去何从?

    古代后妃依附于皇帝而存,一旦皇帝驾崩,皇后自然不必说,但大多数寻常妃嫔的命运就五花八门了.对于先帝留下的遗孀,历朝历代的处置方法也不尽相同. 第一,成为皇太后或者王太后 古人礼法制度森严,先帝驾崩新帝 ...

  • 古代皇帝死后,为何遗体要停放几个月才入土,尸体腐烂了怎么办?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是封建社会,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诞生了很多的王朝,也出现了很多的皇帝.古代是君主专制的统治,所以皇权是世间最至高无上的权利,皇帝身份非常的尊贵,手中掌握着无上的权利,还坐拥 ...

  • 古代皇帝下葬后,工匠往往面临灭口风险,他们如何逃脱墓室呢?

    在不少盗墓类的小说中,经常有这样的情节--某个皇陵工匠在皇帝下葬后,为防止被灭口,通过自己遗留下的密道.暗门从墓室逃脱. 这类故事虽然只是小说家的杜撰,但在古代的确有统治者为了防止皇陵机密外泄继而杀人 ...

  • 古代皇帝的选妃标准

    看了关于杨贵妃.卫子夫等等这些后宫剧,感觉皇帝在选妃的问题上是有些随机的,喜欢谁就带回皇宫里当妃子,但是这些只是例外. 在中国古代皇帝选妃是有着相当严格的标准.我们来看看到底都有哪些要求呢? 第一家庭 ...

  • 古代皇帝下葬后,工匠们如何从墓里逃出来?来看看他们的智慧

    我国古代的皇帝,都非常注重追求永生之道.也就是说,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一直享受到帝王的待遇. 不过凡是在这件事上下过苦功的皇帝,到最后都被现实情况打败了,即他们最后都意识到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