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广东省———蕉岭县南礤镇石寨村

2013年2月25日,今天跟同学约好一起去探访家乡的古村落,而我们的第一站便是蕉岭县南礤石寨村,之所以选择蕉岭县的古村落作为我们的第一站是因为蕉岭县在今年刚被获得“中国长寿之乡”的称号,更重要的蕉岭县南礤石寨村土楼的知名度很高,在2010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乡土》栏目组来到蕉岭,把镜头对准了依山傍水、历史悠久、带有郭氏家族文化神秘色彩的石寨村,进行为期五天的拍摄活动,这是中央电视台近3年来第4次走进蕉岭。据了解,为期五天的拍摄完成后,该栏目组将制作一期时长30分钟的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乡土》栏目播出。

本以为蕉岭县南礤石寨村知名度这么高,交通工具方面应该不成问题,结果出乎人的意料,交通工具成了我们最大的难题。南礤石寨村因为靠近闽西地区离蕉岭县城县城较远,所以未开通公交路线,进出南礤石寨村要么自己驾车去,要么只能乘坐当地人的出租车。出租车司机还告诉我们当地的出租车不是在一天内任何时间都会进出村的,中午13:30后就只有进村的车而没有离村的车。我是中午12点才到蕉岭县城,而石寨村距离蕉岭县城的车程大概是60分钟,也就是说我们进村参观的时间只有15分钟。我们就在车上商量怎么办才好,司机看到这种情形,就给我们出了一个主意:我们包他的车进村,随便我们在村里参观,等我们参观完再载我们出去。看似司机是在好心帮我们,其实我们都明白,他是要狠狠的宰我们一顿,不过没办法啦,我们只有今天有时间去探访这个古村落,注定今天我们要成为那位司机嘴里待宰的羔羊。

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盘山公路,今天我们亲身体验了一下什么叫盘山公路,我第一走这么蜿蜒的道路嘴里感慨:山路十八弯!司机接过来说:“这哪里是山路十八弯,是山路一百八十弯”车上发出了哈-哈-哈的阵阵笑声…其实司机说的并无道理,进村的前面大部分的道路间隔大概6-7米就有一个拐弯处,所以司机的驾驶技术要过硬而且开车要特别小心,一不留神就会连车带人掉到悬崖。

60分钟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沿着弯弯曲曲的巷道,我们走进了僻静的树德楼。站在楼内抬眼望去,建筑宏伟壮观,灰瓦红栏,显得格外醒目,布局错落有致,屋檐、走廊等多处地方雕栏画凤,逸趣横生。

在广东省蕉岭县南磜镇石寨村,有两座建筑形制独特的客家民居——土楼(土楼,顾名思义就是用泥土、沙石夯筑成墙的土木结构楼房,建筑材料是就地取材的山石、黄土、沙、石灰、杉木、瓦等。)好似两座雕堡雄踞村中。土楼为方形建筑。旧土楼称“方楼”,为郭姓五世祖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460多年,建筑面积旧方楼为3060平方米;新土楼称“树德楼”,为郭姓十世祖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340多年,建筑面积为2388平方米。88平方米。楼高13米,内为3层结构,每座楼有60多个单体房间。底层多为厨房、浴室;二、三层为住房或粮仓。每座土楼最多时曾住近20户、100余人,现仍分别居住着近10户、30人,不过现在在此土楼居住的只有一位已过花甲的老伯伯了。

土楼墙厚达80厘米

楼上的窗户用花岗岩石条制成,形状细长。内圈和纵向结构用土筑墙,横向用大杉木架构承重。桁子每条长达7米,大梁直径达40余厘米,上盖瓦屋顶。

楼上的窗户用花岗岩石条制成,形状细长。内圈和纵向结构用土筑墙,横向用大杉木架构承重。桁子每条长达7米,大梁直径达40余厘米,上盖瓦屋顶。

旧土楼有1个大门、1个侧门。树德楼则在主楼大门外还有4扇大门,层层紧扣。主楼前面建有祠堂,是楼内族人喜庆活动的场所,四周还建有外楼。真可谓门外有门,楼外有楼。这种结构,不仅更适合于人口发展后居住的需要;而且更具防御性。

大门用特大木料制成,门框及门栓厚约20厘米,门板厚10余厘米,并用铁皮钉面。尤为奇特的是,门框上方从二楼斜挖数个嵌以竹简的孔,称“护门孔”,倘有匪徒攻门,可往下打枪或灌注开水。相传清同治年间,太平军余部康王汪海洋率兵退至石寨村时,曾在此楼固守。太平军在二楼架起大锅,边煮开水,边从木简导出“护门孔”,有效地抵御了清军攻门。

树德楼不但设计巧妙,而且暗含机关。今年63岁的郭贵新告诉我们,由于当时社会环境复杂,盗匪的劫掠不断,土楼如此建设可以抵挡盗贼的进攻。例如,大门上设置一面厚铁皮可以防火和防刀枪,门上的几个小孔可以用开水等物来攻击入侵的盗贼,而且楼内四角有碉堡,楼下有水井和厨房,楼上有住房、粮仓和储物间。“据我们前辈说,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就曾经在我们这个土楼和方楼里躲藏,逃避清兵的追杀”,郭大伯笑着说。

楼内中间有1口井,供居民饮用。现井已废弃。

石寨土楼有厚实的墙、坚固的门、细长的石窗、四角设雕楼、用大杉木架构承重等特色。这种建筑结构使土楼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等特点。其核心是防御性,包括防风、防震、防兽、防火、防盗、御敌等多种功能。而且有经济实惠、施工简便、经久耐用等优点。石寨土楼历时逾三四百年,历经风雨侵蚀、地震摇动,仍然屹立于崇山峻岭之中,可见其结构的坚固程度。这种传统民居,既保留有客家先民从中原带来的屋村形式,又有从转徙地闽西带来的特色,是典型的防御形。

走出树德楼往左走20米便可看到石头铺成的古道,石头形状、大小虽各不相同,但走在这条道路上很舒服,即使脱掉鞋也不会“帮人”按摩。在周围颜色深邃而高大墙面的存托下,显得特别的安详,给人一种看上去很舒适的感觉,这是除树德楼外,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石寨土楼是极具典型地方特色的古代客家民居,充分显示了客家人合族聚居的风格和艰苦开拓的精神,在土木建筑史上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价值。2002年石寨土楼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蕉岭县积极筹措资金进行文物保护工作,于前年4月筹资50万元对树德楼实施首期修缮工程。去年1月,又用拨60万元维修经费实施第二期维修工程,并于7月31日完工。但政府的维护工作仅仅局限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的小的土放楼得不到保护,破坏的情况相当严重,有的古建筑被被用来堆放杂物,有的用来堆放柴薪,有的还甚至被造成猪圈等等。

来石寨村游玩的游来客此地只是对土楼的知名度慕名而来,并不是被当地的其他景点所吸引,土楼保护工作尚未形成规模化,周围景点开发不到位,来石寨村游玩的游客参观完两座土楼就想离开,当地居民不断往外搬迁,各项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极度缺乏,想想又有谁会在此地多呆一会?又怎么吸引游客在此消费,没有消费又谈何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土楼附近的风景:

当地居民自制梅菜干

石桥

古榕

圣王山上的桥、亭子和庙

圣王山上的青云塔
             

青云塔俯瞰石寨村全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