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课后答案
回复关键词:行为金融学
即可获取更多答案资源
第一章 行为金融学
一、 行为金融学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基本框架
(一)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研究
行为金融学是行为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它分析人
的心理、 行为以及情绪对人的金融决策、 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也是心理学与金融学结合的研究成果。近年来,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得出许多有价值的结果, 引起金融学界的极大关注。将人的行为研究与传统的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 在经济学界已不是新鲜的事情。我们知道, 不少经济学大师都曾将人的行为放到一个特定的或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研究, 从而找出影响经济决策的行为因素, 获得对经济现象的合理解释。
凯恩斯(1936) 在其经典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中用了很大篇幅讨论
人们的心理对有效需求的影响。在凯恩斯的逻辑里, 资本主义发生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从而生产过剩, 爆发危机。为什么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呢, 因为有三大心理规律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与投资。
首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所谓边际消费倾向就是人们新增收入中用于新增消费的比重。 此项比重递减, 也就是说, 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 人们的消费增加不会比收入增加得-快。 人们把收入中的更大比例作为财富存起来。 因此,人们越富裕, 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 由于人们的消费跟不上收入的增长, 就会有一部分产品卖不出去, 社会生产无法保持平衡。
其次, 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资本的边际效率是指新增一个单位的投资所带来的新增利润。 因为开始投资时, 总是投资于资本回报比较高的项目, 随后的投资, 其回报率相对降低, 以此往下, 预期投资的回报率就会下降。 并且, 投资者的心理很容易对未来产生悲观情绪, 这也会使投资者趋于消极, 使资本的边际效率下降。 这样一来, 投资需求不足, 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平衡。
第三, 流动性偏好。所谓流动性偏好, 是指人们对持有现金爱好。人们心理上偏好现金, 是因为三个动机:
1 、 交易动机。为了应付日常开支, 人们需要保留部分现金在手上;
2 、 谨慎动机。为了应急, 防止意外, 人们也会留有部分现金;
3 、 投机动机。即人们为了寻求更大的收益,也需要留有部分现金,以备随时可以调用。
按照凯恩斯的分析, 这三大心理规律的存在, 使宏观经济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无法得到平衡, 其结果就会出现经济危机。要解决经济危机, 就需要政府出面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 增加全社会的有效需求, 抵消三大心理规律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
在管理学的研究中, 行为研究更为重要。因为管理过程不仅是一个管理物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管理人的过程。 上世纪 30 年代的管理理论主要是从行为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这个行为, 一方面是自然人的行为, 另一方面是非自然人(机构、团体、 组织) 的行为。
其他章节可以关注公众号之后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