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创新生态赋能型城市建设全面转向新经济?

整体而言,产业成群融创、园区成场聚创、企业成器首创、创新成核领创、智力成材众创、数字成驱智创、场景成用引创、金融成网促创、服务成台协创、开放成气联创,是创新型城市构筑新经济创新生态圈、加快建设新经济创新生态赋能型城市的基本逻辑、重点抓手与行动指南。

一、产业成群融创

“产业成群融创”就是在产业集群走向产业族群基础上,通过不同产业之间的深度跨界融合,形成具有带动系数大、辐射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综合效益高的现代产业新生态与现代化经济体系,重点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型产业族群、促进产业跨界融合。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将过去以战略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先导和主体的产业体系,向以未来新兴产业(先导产业)、原创新兴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战略产业)、现代基础产业(优势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方向发展,促进一维传统产业、二维平台产业向三维数字产业、高维智能产业方向发展。

——培育新兴产业族群。以产业创新生态为视角经营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高度集聚、价值链条完善、企业协同发展、服务体系完备、产城深度融合的产业集群,向产业跨界融合、企业互联融通、服务空间耦合、资源高度集聚、开放协同创新的产业族群方向发展。

——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大力发展具有产业跨界融合特征的智能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逐步形成“数据驱动+平台赋能+智能终端+场景服务+敏捷供应”融为一体的全新生产方式,以技术跨界、市场跨界、产品跨界、企业跨界以及产融融合、文科融合等促进产业内部、不同产业之间的产业跨界融合。

二、园区成场聚创

“园区成场聚创”就是将各类开发园区作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创新能力、集聚高端要素、营造创新生态的主平台与主战场、核心载体与战略平台,重点是加快园区整合提升、促进科产城人融合、提高园区开发层级。

——加快园区整合提升。推进国家级、省级重点开发园区采取合作共建、整合托管、一区多园等灵活方式,加快各类开发区域整合及归并,构建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和区域错位发展的空间布局结构,促进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模式开发园区的分工协作、错位发展、联动发展。

——促进科产城人融合。加快从“产城融合”2.0发展理念向“科产城人融合”3.0发展理念升级,强化地区、城市或园区科研研发、产业孵化、科技服务、人才集聚等功能区块配置,促进科技功能、产业功能、城市功能耦合发展与空间结合,带动产业发展模式、城市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模式有机结合。

——提高园区开发层级。促进开发园区从形态开发、功能开发向生态开发方向发展,强化空间资源供给,促进从空间分解到空间集聚融合,为创业创新、产业化、生活发展提供万物互联、社交活跃、数据共享、高接触高情感的主要空间形态,加快构建共生共荣、循环闭环、自组织自成长、开放创新的局部生态圈。

三、企业成器首创

“企业成器首创”就是在壮大创业企业源头、突出企业创新能力、加速企业联动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形成创业高端化、企业高新化、瞪羚公众化、大企业平台化发展趋势,发展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重点是提高创业成活水平、建立新型企业梯队、加快企业互联融通。

——提高创业成活水平。坚持“有创业的创新”“有创新的创业”“创业带动创新”,在普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同时,强化对科技创业、高技术创业、前沿技术创业的支持,引导各级政府在创业类人才引进培育上下足功夫,重点引进在国内外大企业取得一定技术水平、商业成就、管理业绩的高级人才,提高创业层级与创业成活率。

——建立新型企业梯队。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快将“小微企业-规上企业-龙头企业-跨国公司”企业梯队向“科技初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高技术大公司”以及“哪吒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龙企业”方向转型,支持企业将硬科技与软创新、厚创新与薄创新相结合,着力提升创新能力。

——加快企业互联融通。借助大企业平台化、平台企业、战略联盟、枢纽组织等,通过资源开放、战略投资、兼并重组、供应链协同、技术转移等新机制新模式新形式建立企业联动发展机制、优化企业资源组织方式,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资本链、服务链、供应链,营造全新的产业创新生态。

四、创新成核领创

“创新成核领创”就是突出创新发展硬核,率先形成“政产学研金介用”多位一体、“产品技术创新、产业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业组织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有机结合、“内生增长、内涵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引领一个地区或城市高质量发展,重点是布局创新条件平台、强化产业技术创新、优化创新组织模式。

——布局创新条件平台。加快从研发基础设施向创新平台方向转型,建立完善政府引导、产业导向、企业主体、院所支撑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创新实力,支持高校院所、企业集团、跨国公司、高技术公司等创新源头、创新主体承担国家及地方科研条件平台建设,建设一批新型共性技术研发组织。

——强化产业技术创新。瞄准未来产业、战略产业、新兴产业等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技术主导权与发展主动权,加快创新范式从跟随创新、适应创新、集成创新向引领创新、颠覆创新、原始创新方向转变,加速前沿技术“抢跑”、尖端技术“并跑”、瓶颈技术“跟跑”,强化优化前端基础研究、中端共性技术、后端应用技术的供给及供给结构。

——优化创新组织模式。打破以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商业研究-转移转化-产业化”链式创新,开展“产业化+转移转化+商业研究+应用研究+基础研究”于一体的垂直化逆向创新;打破以往从技术预测到科技计划的科技项目计划及科研投入机制,转而通过新场景新技术新业态预测反向地、开放式地配置有限的科技项目与科研资源。

五、智力成材众创

“智力成材众创”就是集聚领军型、复合型、实用型、专业型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促进人才创业创新与“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建立以人的价值为驱动的动力结构,重点是优化选引留用机制、优化人才服务供给、建设质优人文环境。

——优化选引留用机制。围绕“产业技术领军人才-高端创业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用工程人才”的人才新梯队,建立“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事特办”人才特区,形成“引进一个领军人才,汇聚一批人才,办好一个企业、突破一批技术、带动一个产业”发展态势。

——优化人才服务供给。在科技项目布局、科研经费倾斜、财政资金资助、税收优惠、人才培养、落户安置、医疗服务、住房补贴、配偶安置、子女教育、科研创业环境等方面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强度,开辟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绿色通道。

——建设质优人文环境。营造宜商宜居宜业宜游发展环境,以及鼓励异端、崇尚原创、容忍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着力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以人的价值驱动带动创新驱动格局加快形成。

六、数字成驱智创

“数字成驱智创”就是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将数字作为基础设施,加快建立完善数字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加快形成数字驱动发展,带动数字经济发展,重点是加快数智技术跨界、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构建数字经济生态。

——加快数智技术跨界。借助互联网插上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通信的翅膀,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结合在一起,围绕前沿技术、高新技术领域交叉融合、颠覆性技术突破催生等未来领域,紧盯全球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形成一批具有领先优势的原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数智技术与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城市管理深度融合。

——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加速建设以数字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将过去的智慧转化为智能,让数据从中自动发生作用,实现万物互联,核心是完善5G、下一代互联网、窄带物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数据资源平台、算法服务平台等大数据平台和综合治理平台,推动“城市大脑”等在交通、医疗、政务、安防、城管等领域示范应用。

——构建数字经济生态。打破以往注重政务、生活、财政、安防、交通、口岸、教育、医疗、房产、环保、养老等各细分领域的上下贯通的顶层设计,加快从打造条块工具转向构建生态协作与市场化、企业化、平台化、商业化运作机制,在若干领域培育出基于新场景的全新商业模式、生活方式、产业形态。

七、场景成用引创

“场景成用引创”就是将市场扩容、消费升级、服务再造与智能终端有机结合,促进数据算法、服务内容、消费体验、智能硬件等有机结合,从正向配置资源的链式创新到反向配置资源的逆向创新,从支持行业供给到激发市场需求,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推广应用,重点是开放城市创新场景、开展场景业态创新、打破传统产业规制。

——开放城市创新场景。在消费娱乐、时尚创意、文化旅游、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领域发布城市场景创新清单,在城市交通、医疗、教育、商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场景创新规划布局,建设具有科技感、适宜场景落地应用的新载体,推广应用一批具有带动消费、提高体验、升级服务、扩容市场功能的新场景。

——开展场景业态创新。融合产品、服务、体验、空间的综合创新生态,重点支持高端创业、前沿科技创业、独角兽企业的场景创新需求,加强对高端创业创新企业在技术研究试验和场景示范应用的支持,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和业务转型。

——打破传统产业规制。营造场景创新及推广应用的良好环境,制定行业监管与促进发展兼顾的政策,为处于产业变革与产业规制领域的重点企业开辟政策创新、监管创新“绿色通道”,通过政府采购、试点示范、牌照优先发放等多种形式,创造对原始创新相对包容的环境,推动开放包容的制度创新。

八、金融成网促创

“金融成网促创”就是科技企业的成长规律和融资需求,建立覆盖技术链条与关键节点、财政科技与社会资本相结合、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与科技金融政策体系,重点是优先发展股权投资、积极发展债务融资、借力资本市场发展。

——优先发展股权投资。针对技术生命周期不同环节,积极培育天使投资、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壮大发展私募基金、积极培育战略投资,引进培育和集聚高水平专业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加快股权投资产业化行业化发展水平。

——积极发展债务融资。结合高新技术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需求,重点鼓励信用贷款、加快发展担保融资、优先支持小额贷款、培育发展融资租赁、壮大发展信用保险,加快投贷结合试点推广,创新科技金融业态、科技金融产品、科技金融服务。

——借力资本市场发展。支持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引导企业实施并购重组,支持企业债券及信托计划发展,探索高新技术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加快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大。

九、服务成台协创

“服务成台协创”就是突出科技服务作为服务体系、产业行业、产业促进“三重属性”,加快科技服务业从形态开发、功能开发到生态开发“三阶发展”,培育具有资源配置、创新赋能、产业促进功能的服务平台,建成创新生态核心组件,重点是壮大发展创新服务、优化提升服务功能、强化创新生态基地。

——壮大发展创新服务。推动科技服务各细分产业领域业态创新,增强研发创新原动力,强化创业孵化衍生力,加快技术转移生成力,提高科技金融撬动力,巩固知识产权保障力,提升集成服务穿透力,加强检验检测公信力,强化科技咨询支撑力。

——优化提升服务功能。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既要促进科技服务业作为产业来发展,还要强调作为服务体系来建设,但更为重要的是着眼创新生态建设,探索产业促进的新模式新机制新形式新途径。

——强化创新生态基底。作为一种战略增长点,形成较为完整产业体系;作为一种资源聚合器,搭建集群发展的平台载体;作为一种高端辐射源,衍生一批平台企业及新业态;作为一种重要粘合剂,成为创业创新生态的核心组件。

十、开放成气联创

“开放成气联创”就是进一步突破地区、地域、地理限制,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参与区域创新合作与竞争,在更高能级、更高平台上融入区域创新网络,以新一轮区域一体化抢占新一轮创新全球化先机,重点是加速地区一体发展、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强化高端链接辐射。

——加速地区一体发展。加快建立由内到外、圈层联动、从弱联系到强链接的创新经济生态圈、产业创新共同体,推动跨系统跨地区配置资源,在空间范围纵横交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实现产业分工优势互补、创新生态共生共荣、思想文化开放包容、体制机制相互弥合的创新共同体。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以跨境科技园区(园区)为载体,促进跨国科技创业(人才)、跨国技术转移(技术)、跨国科技投资(资本)、跨国研发合作(项目)、国际产能合作(产能)、国际科技交流(文化)等方面的双向流动,融入万众、泛在、网络、协同、分享、共赢的全球创新网络。

——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强化与创新高地、产业高地高端链接,加强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端辐射,有效聚集、优化、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及产业要素,并通过创业创新将其转化为生成社会财富、引领产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现实力量。

作者简介:

徐苏涛,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高级合伙人、副总。

推 荐 阅 读

区域透视 | 昆明如何从自然生态之城到创新生态之都?

淄博以“超常规”空间战略调整抢占“超周期”战略突围空间

让太湖明珠迸发出更具活力与厚重的神威之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