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巨著』针灸甲乙经原文及白话文阅读
针灸甲乙经朝代:晋朝|作者: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皇甫谧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吸收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精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做了十分繁重的选材整理工作,并加入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而著成本书。有北宋熙宁二年初刊本、南宋及元刊本、明正统二年(1437)重刊本、嘉靖刊本及《医统正脉》刊本等。针灸甲乙经全文阅读林序林序皇甫序皇甫序序例序例卷一精神五脏论第一五脏变第二五脏六腑阴阳表里第三五脏六腑官第四五脏大小六腑应候第五十二原第六十二经水第七四海第八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十营气第十营卫三焦第十一阴阳清浊精气津液血脉津液五别第十三奇邪血络第十四五色第十五阴阳二十五人形性血气卷二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奇经八脉第二脉度第三十二经标本第四经脉根结第五经筋第六骨度肠度肠胃所受第七卷三头直鼻中发际傍行至头头直鼻中入发际一寸循头直侠督脉各一寸五分头直目上入发际五分却头缘耳上却行至完骨凡头自发际中央傍行凡五背自第一椎循督脉下行背自第一椎两傍侠脊各背自第二椎两傍侠脊各面凡二十九穴第十耳前后凡二十穴第十一颈凡十七穴第十二肩凡二十八穴第十三胸自天突循任脉下行至胸自输府侠任脉两傍各胸自气户侠输府两傍各胸自云门侠气户两傍各腋胁下凡八穴第十八腹自鸠尾循任脉下行至腹自幽门挟巨阙两傍各腹自不容侠幽门两傍各腹自期门上直两乳侠不腹自章门下行至居凡十手太阴及臂凡一十八穴手厥阴心主及臂凡一十手少阴及臂凡一十六穴手阳明及臂凡二十八穴手少阳及臂凡二十四穴手太阳凡一十六穴第二足太阴及股凡二十二穴足厥阴及股凡二十二穴足少阴及股并阴跷阴维足阳明及股凡三十穴第足少阳及股并阳维四穴足太阳及股并阳跷六穴卷四经脉第一(上)经脉第一(中)经脉第一(下)病形脉诊第二(上)病形脉诊第二(下)三部九候第三卷五针灸禁忌第一(上)针灸禁忌第一(下)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缪刺第三针道第四针道终始第五针道自然逆顺第六针道外揣纵舍第七卷六八正八虚八风大论第一逆顺病本末方宜形志大五脏六腑虚实大论第三阴阳清浊顺治逆乱大论四时贼风邪气大论第五内外形诊老壮肥瘦病旦阴阳大论第七正邪袭内生梦大论第八五味所宜五脏生病大论五脏传病大论第十寿夭形诊病候耐痛不耐形气盛衰大论第十二卷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足阳明脉病发热狂走第阴衰发热厥阳衰发寒厥太阳中风感于寒湿发第阴阳相移发三疟第五卷八五脏传病发寒热第一(五脏传病发寒热第一(经络受病入肠胃五脏积五脏六腑胀第三水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第肾风发风水面肿第五卷九大寒内薄骨髓阳逆发头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发卒邪在肺五脏六腑受病发肝受病及卫气留积发胸邪在心胆及诸脏腑发悲脾受病发四肢不用第六脾胃大肠受病发腹胀满肾小肠受病发腹胀腰痛三焦膀胱受病发少腹肿三焦约内闭发不得大小足厥阴脉动喜怒不时发足太阳脉动发下部痔脱卷十阴受病发痹第一(上)阴受病发痹第一(下)阳受病发风第二(上)阳受病发风第二(下)八虚受病发拘挛第三热在五脏发痿第四手太阴阳明太阳少阳脉水浆不消发饮第六卷十一胸中寒发脉代第一阳厥大惊发狂痫第二阳脉下坠阴脉上争发尸气乱于肠胃发霍乱吐下足太阴厥脉病发溏泄下五气溢发消渴黄瘅第六动作失度内外伤发崩中邪气聚于下脘发内痈第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卷十二欠哕唏振寒噫嚏泣出太寒气客于厌发喑不能言目不得眠不得视及多卧足太阳阳明手少阳脉动手太阳少阳脉动发耳病手足阳明脉动发口齿病血溢发衄第七(鼻鼽息手足阳明少阳脉动发喉气有所结发瘤瘿第九妇人杂病第十小儿杂病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