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穴】泻胃火用穴——内庭!

内庭

《针灸穴名解》:

门内曰庭,主屋正室亦曰庭。本穴之下为“厉兑”。“兑”于《易经》为口,为门。本穴犹在门庭之内也。又其所治症,多不在穴位近处,而在头脑腹心者居多,是其功用有关于内也。于体则庭,于用则内,故名“内庭”。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所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之荥穴

《针灸大成》主治
主四肢厥逆,腹胀满,数欠,恶闻人声,振寒,咽中引痛,口㖞,上齿龋,疟不嗜食,脑皮肤痛,鼻衄不止,伤寒手足逆冷,汗不出,赤白痢。

标准定位

《针灸大成》

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足阳明胃脉所溜为荥水。
《中国针灸学》
在足背第二、三趾的趾缝间,当第二趾跖关节前方凹陷中。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

正坐或仰卧位。在足背第2、3趾的趾蹼正中略后一些(约半横指)的地方,也就是第2、3跖趾关节前,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内庭(荥穴)

【位置】在足大次外间陷者中。(《甲乙》)

【取法】在第二跖趾关节前方,二、三趾缝间的纹头处取穴。

【局部解剖】有足背静脉网;在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分出的趾背神经分歧处。

【主治】齿痛,口㖞,喉痹,鼻衄,腹痛,腹胀,泄泻,痢疾,足背肿痛,热病,鼻衄。

【配伍举例】《千金方》内庭、环跳,主胫痛不可屈伸。

《大成》赤白痢疾,如赤:内庭、天枢、隐白、气海、照海、内关;如白,里急后重,大痛者:外关、中脘、隐白、天枢、申脉。

【刺灸法】直或斜刺0.3〜0.5寸;可灸。

【文献选摘】《马丹阳十二穴歌》内庭次指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 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针三分,灸三壮)

《通玄指要赋》腹膨而胀,夺内庭兮休迟。

《玉龙歌》小腹胀满气攻心,内庭二穴要先针。

《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内庭

【所属经脉】足阳明胃经。

【体表定位】在足背,第2、第3趾之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操作方法】直刺或向上斜刺0.5~1寸。

【临床主治】头痛,齿痛,咽喉肿痛,口喝,鼻衄,热病,腹痛,腹胀,便秘,痢疾,足背肿痛。

【进针层次】

1.皮肤:由足背内侧皮神经的趾背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足背内侧皮神经的趾背神经和足背浅静脉。

3.第2与第3趾的趾长、短伸肌腱之间:第2趾的趾长、短伸肌腱位于进针部位的内侧,第3趾的趾长、短伸肌腱:位于进针部位的外侧。趾长伸肌位于小腿前外侧的皮下,其内侧上方为胫骨前肌,下方为踇长伸肌。该肌起自胫骨上端、腓骨前面及小腿骨间膜,肌束向下移行为一长的总腱,经伸肌上、下支持带的深面至足背,向下分为4个腱,分别止于第2~5趾的中节、远节趾骨底背面,由腓深神经支配。趾短伸肌是位于足背的浅层肌,为弱小的扁肌。该肌起自跟骨前端的上面和外侧面及伸肌支持带,肌束行向前内方,移行为细腱,分别止于第2~4趾的趾背腱膜,由腓深神经支配。

4.第2趾背动、静脉第2趾背动脉是第2跖背动脉的分支,趾背静脉是第2跖背静脉的属支。该穴的深面为第2、第3跖骨头之间。

足阳明胃经巡行视频

视频录自于|3Dbod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