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这三大亮点反倒限制票房,注定无法超越《战狼2》
大年初一上映的《红海行动》和《唐人街探案2》领跑,成为春节档最大赢家。从2月25日排片来看,《红海行动》已经全面逆袭,排片略高于《唐探2》,而票房几乎是《唐探2》的2倍,按照目前的走势来看,《红海行动》最终总票房将超过40亿,成为春节档总冠军。

这值得观众为之高兴,真正的好电影取得了应有的回报,也意味着中国观众的观影品位有大幅度的提升;而另一方面,对电影行业也有积极促进的作用,《红海行动》总制片成本超过5亿人民币,在偏主旋律的战争片中,这样的投资是史无前例的,它的成功也给了行业一剂强心针,让投资方可以大胆的放开手脚,只要是认真创作的电影,投再多的钱也不会亏本,目前中国的银幕已经超过50000块,市场有足够大的容量,只要能得到观众认可就会有好的回报。
但是,略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尽管电影品质要高出好几倍,但《红海行动》的票房却无法超过《战狼2》,甚至至少有十几亿的差距。相同的题材,观众还是那些观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有一方面的原因是,《战狼2》在2017年暑期档上映,同期几乎没有量级相当的大片与之竞争,和《战狼2》同期上映的只有《建国大业》一部,但很快就败下阵来,从2017年7月底到8月中下旬,市场空间近半都被《战狼2》占据了,加上中印关系敏感期,观众对《战狼2》这部扬我国威的电影有情感寄托,所以《战狼2》的大卖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但是以上这个理由绝对不足以造成十几亿的票房落差,从宣传方面切入,会发现也无关宣传,电影品质好,口碑起来之后根本也无需宣传了,观众甘当自来水为影片助威,仔细分析之后,会发现还是影片本身的问题。
相对于《战狼2》,《红海行动》其实有三个很明显的优点,这三个优点决定了电影够燃、够硬的品质,并赢得了豆瓣8.5的高分,但也恰恰是这三个优点,限制了电影的票房,让它落后于《战狼2》。

第一点,《红海行动》是实打实的战争片,军事装备更专业,战争场面更火爆,但也正因如此,在迎合观众心理预期层面显得弱了一些,在引起共鸣方面差了一口气。林超贤本身就是军迷,所以在各种武器和军事装备的运用上,力求还原真正能达到的效果。但这样的效果,其实是观众在电影中,特别是近年国内的战争片中见不到的,以往的作品,包括《战狼2》在内对战争场面都或多或少的有艺术加工,比如一颗手雷能把人撕碎,或者角色身处炮弹的爆炸范围内,一个空翻之后毫发无损。林超贤的严谨让观众这些思维惯性在电影里频频受阻,手雷的威力原来没有那么大,迫击炮一颗炮弹竟然能造成这么大的伤亡,在蛟龙小分队做困兽斗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奇迹出现,该死的死,该伤的伤,缺少让观众拍手叫好的艺术创作。所以,电影看到最后,尽管蛟龙小分队赢得了战争,可是观众的内心或多或少是沉重的,而不像《战狼2》时,看完是打了鸡血般的兴奋,有欲望马上表达出来。这也是为什么《红海行动》的热度足够,可是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没有《战狼2》时的那么多安利。

第二点,没有主角光环、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路子很对,但是不好。这点是两部电影最大的区别,《战狼2》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吴京饰演的主角冷锋,完成了从被开除军籍,成为草根阶层,随着一次次救人,渐变成民族英雄的过程;《红海行动》则还原了战场上本来的面貌,蛟龙小分队团队作战,各司其职,即便是戏份较多的张译也没有给戴上主角光环,大家都是主角,又都不是,观众很难找到一个角色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冷锋具备超级英雄的多种属性,骨子硬、玩转各种枪械,身手又好,结尾安排一场和“交叉骨”的拳脚戏,让喜欢战争片和动作片的观众得到充分满足,蛟龙小分队里的角色都是普通的战士,通讯兵在和恐怖分子肉搏的过程中身亡,作战比较单一,这么多年来,观众还是喜欢看戏剧性更强的个人英雄主义啊!

第三点,《战狼2》融入了很多个人情感,《红海行动》显得分外冰冷。就算再爷们儿的男人戏也需要有女性角色的衬托和点缀,吴京和林超贤都深知这一点,所以《战狼》里有余男和吴京谈情说爱,《战狼2》则找来卢靖姗和吴京玩暧昧,这种男女间的情感让电影多了一分味道,也为观众提供了谈资。《红海行动》是一路硬到底,剔除了所有不必要的戏份和情感,机枪手佟莉是女性,可是比男人更爷们儿,海清是女性化的角色,可是她和张译的对手戏,只是为了凸显对方的军人气质——很轴,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红海行动》其实是缺乏感情色彩的,只有战场上的残酷和冰冷,观众的情感寄托无处安放。

以上三点,奠定了《红海行动》成为华语战争第一猛片的地位,但也让电影不是很迎合市场和观众的思维惯性。不过,林超贤的这个选择是对的,作为电影创作者自然应该以电影品质为主,《红海行动》是一部值得所有人铭记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