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悟性论•慧解即圣分第二十一》探玄

【原典】

经云:“虽信有佛,言佛苦行,是名邪见”。

虽信有佛,言佛有金锵马麦之报,是名信不具足,是名一阐提。

解圣法名为圣人,解凡法者名为凡夫。但能舍凡法就圣法,即凡夫成圣人矣。

世间愚人,但欲远求圣人,不信慧解之心为圣人也。

【探玄】

第一段探玄

一、经云:“虽信有佛,言佛苦行,是名邪见”。

以经教圣言量佐证当下心,是一个方便善巧之法。首言经云,就是接通自性三宝之缘,特别经典是佛法载体,故有五法三自性,乃是等等修炼与证悟系统功能。名言传递正能量,都是指月手指,会得离言法性,是可悟解诸佛妙理。会得离言自性,则是开启本觉心源大智大慧宝藏了也。

为什么达摩大师当头棒喝,不令迷者“言佛苦行”,因为一念邪迷就会离心而修,则落入外道人频道里也。佛是化身,有苦修相状,也是表法,不是自身会有苦报。凡夫之人,迷惑颠倒当中,有一定善根者也不应该“言佛苦行。” 何以故?这是邪见故。“邪见来时魔在舍”,生命就被魔所乘,不能自主了也。“正见来时佛在堂”,去除邪见就是正见。正见不是真有个什么见。须会得:不见无不见,才为正见。自心是佛,不苦修,不乐修,不二之法为证境。彼此一如,佛我一体,同一颗心,涵盖乾坤,同一法身,遍入众生心中,一多不异也。言佛苦行者,想心外佛,落入意识,成为凡夫有为法,故不应该。

禅行者和修道人,禅心朗朗,管控思维,莫乱想,以寂静涅槃为归宿,反而轻松入道,不违真性。

二、虽信有佛,言佛有金锵马麦之报,是名信不具足,是名一阐提。

专门记住佛的逆境违缘之事,一是自己无智,二是其心不善。在德能上,言佛有金锵马麦之报,是“信不具足”。其实,佛有法身,报身,应身,化身,等流身。知此五身,心大无极,清虚之体,无为法身,莫作俗世事想,方为上策,是智者致知也。

智者更知佛神通自在,虽现身说法,或者“八相成道”,也都不会真有凡夫所以为之事报。古佛云:“幻化之中无罪福”,圆觉明心,无为无作,何因何报?智者致知矣!

而“是名一阐提人”者,则不明佛意,妄起言说,自然不与自性清净圆明体相应,心生不敬,与本心觉性,背道而驰。忏悔之,回心转意,万德万能在心,开悟成佛有望。

佛言祖语,古往今来,都直言不讳,汝信否?如是简单:自心是佛,不做亦是,太容易尔。只怪汝心不信,信即圆明,信即圆满,信即圆寂,信即圆通,信即圆融,信即圆觉,信即圆证,信即圆成,明矣!故,有偈为证:

一乘圆教如来禅,无修无证本周全。

但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庄严!

第二段探玄

一、解圣法名为圣人,

圣解何须解,无事本澄然。

前往经行窄,回头眼界宽……

这里,《悟性论》没说佛法,达摩大师说个“圣法”,迷人心外求法,还是不知所以然也。其实,除了外相、外境纷然,圣法也好,佛法也罢,都是无法之法,也叫作不二之法。

反着理解也可以,圣法即凡法。不二法门中道谛,就是圣法。悟解此不二法门中道谛,就是圣人了。

如今,大善知识说个中道谛,凡夫之人马上就认为就有个中道谛,还会暗号照旧而不自知,仍然还在遍计所执也。那么,干脆,就是“不二之法”,就可以了。一切意识心的二元对立,都于当下:合二而一,辩证统一,一心所摄,一体承当。这样,就是圣智圣法本来具足,即圣人矣!

二、解凡法者名为凡夫。

凡圣等一法,解凡偏执行。

落在有为上,失心心怎明?

问题看来出在解上,凡法不异圣法,是真实说。可是,凡夫之人活在遍计所执自性上,圣法当然知道万物皆无自性可言,都是空性而已。遍计所执一再落空,凡夫也不会猛醒。其实,解得了凡法,也就解得了圣法了。可见,这个解法者,一定是解了一边,偏执在这凡法一边,不知圣法之义,故名凡夫了也。凡夫之法,不外乎就是贪嗔痴慢疑而已。一切不善言行,由此展开,造业无量无边。

三、但能舍凡法就圣法

作为一个大活人,当然可以舍凡法,去成就圣法。破迷开悟即可,转凡成圣即可,转识成智即可。能舍就能得。这是方便说。究竟说:是一切法都不可得。于无所得时,方能得无上正等正觉,即阿搙多罗三藐三菩陀。

四、即凡夫成圣人矣。

凡夫心即圣,知者明心性。

无成无不成,无证无不证……

凡夫成为圣人,就是一个生命实践论通过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来圆满人生的最终结果。正如太虚大师所言,把“佛由人做”,说了个圆满:

“信仰唯弥陀,完善在人格。

人成则佛成,是名真现实。”

这是佛法的以人为本。离人无佛法。人心即佛心。凡夫即圣人。为了拯救迷惑的人,才有经律论三藏十二部佛经之大教流传世间。智者致知,心宝为上,智慧具足,以心出经,以经印心,心经不二,经心一体,何故有经不看,有法不用,迷不知悟,都是颠倒梦想也。

五、世间愚人,但欲远求圣人,不信慧解之心为圣人也。

佛法中有偈语云:

“一切过失皆由心,心净再无过失痕。

忏悔已作心轻盈,古林白云仍从容。”

世间愚人:造业轮回,不悟自性,修福修善,不舍邪见,终其一生,不给自己生命确立目标,也不启动导航系统功能,智能版本也不知提升,苦海煎熬,以苦为乐,梦想颠倒,尽是愚痴无智,虚妄分别,执着贪婪,触犯众怒,广破威仪,奢侈浪费,透支福报,徳薄命浅,逆境违缘,苦不堪言也。

能修道人,未悟真心之前,也是心外觅佛,远求圣人,不信本心真性具足圣解功能,开悟心性之本,就能活出如来佛命。往往只言自己是凡夫,打死不信自心是佛。

其实,自性清净圆明体遍在,红尘即净土,地狱天堂不二,凡夫闻之,更加难明其至理。

其更有甚者,自我了断圣智,相信自己无智,堕在无明境界,彷徨多多,迷惑重重,即便修学佛法,终是盲修瞎练,不得要领也。

幸有达摩论,达摩禅,为汝去缠解缚,令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活成个明白人,当下承当,以心做佛,不假修持,不从师得,心不被相转,识心达本,明心见性。

圣人无其心,自然生死大事即办,圆明觉了大圆满法已会,一真法界无上清凉印心,唯一大事因缘当下作证,便是妙觉无边,何乐而不为哉?!

具缘者,可以参:

“未生之时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长大成人假名我,转眼朦胧又是谁?”

参!

(0)

相关推荐

  • 大乘

    ​这时,坚净信大菩萨问地藏大菩萨:"如何开示求学大乘之人,令其方便趣入呢?" 地藏菩萨回答道:"善男子,若有众生想求学大乘,应当先知道最初所造作的根本业.其最初所行的根本 ...

  • 达摩《无心论•寂然太上分第九》探玄

    [原典] 又问:"何名为太上?"答曰:"太者大也,上者高也.穷高之妙理,故云太上也.又太者,通泰位也. 三界之天,虽有延康,至寿福尽,是故终轮回六趣,未足为太. 十住菩萨 ...

  • 达摩《悟性论•佛不自成分第十七》探玄(下)

    [原典] 但知心者智内,照身者戒外. 真众生度佛,佛度众生,是名平等.众生度佛者,烦恼生悟解.佛度众生者,悟解灭烦恼. 是知非无烦恼,非无悟解:是知非烦恼无以生悟解,非悟解无以灭烦恼. 若迷时佛度众生 ...

  • 达摩《绝观论•道遍于草木分第二十三》

    [原典] 缘门问曰:"道者为独在于形灵之中耶?亦在于草木之中耶?" 入理曰:"道无所不遍也." 问曰:"道若遍者,何故人有罪.煞草木无罪." ...

  • 达摩《绝观论•世有伪人分第二十六》探玄

    [原典] 缘门问曰:"何为真学道人不为他所知.不为他所识?何为也?" 答曰:"奇珍非为贫穷之所识,真人非为群邪伪人之所知." 问曰:"世有伪人,不闲正 ...

  • 达摩《绝观论•如杵叩钟分第二十九》探玄

    [原典] 缘门问曰:"若有初学道人,忽遇因缘,他欲来害,云何对治而合道乎?" 答曰:"一个不须对治.何以故?可避,避之:不可避,任之:可忍,忍之:不可忍,哭之." ...

  • 祝玄冲:天人合一道解胃经解溪穴第二十一·365医学网

    天人合一道解胃经解溪穴第二十一 作者:祝玄冲[1]  单位:武当玄武派十四代道医传人[1] 解溪穴出自<灵枢本输第二>:"胃出于厉兑------行于解溪,解溪,上冲阳一寸半陷者中 ...

  • 允禧(款| 山水册 允禧,圣祖第二十一子...

    允禧(款| 山水册 允禧,圣祖第二十一子.康熙五十九年,始从幸塞外.雍正八年二月,封贝子.五月,谕以允禧立志向上,进贝勒.十三年十一月,高宗即位,进慎郡王.其诗清秀,尤工画,远希董源,近接文征明,自署 ...

  • 《解人颐》第二十一辑:辟蠹集

    <解人颐>钱德苍 | 来源: 汉典古籍 赌博赋 有志之士,惟亲简籍.无籍之徒,专事赌钱.圆如骰盘,静极而方.方若骰子,动极而圆.红四绚烂,金幺鲜妍.钱财盈诸袖里,筹码堆于案前.习之者如醉如 ...

  • 达摩《悟性论•圣人无心分第十二》探玄

    [原典]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一地狱. 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