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美术馆调查 北京SKP把艺术话语权交还大众

在近30年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民营美术馆同样经历了几个波次的发展,甚至是井喷式的爆发期。当代艺术的发展需要资金投入支持各种艺术项目,以及艺术家的创作、展示、收藏。民营美术馆的发展中总是无法绕过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支持。随着中国经济和艺术品市场的变化,以及今年的疫情影响,不同于惯常意义的美术馆展示空间的SKP RENDEZ-VOUS GALLERY,同样是非盈利空间,并作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新体验场”,为这城市提供了怎样的活力?

SKP RENDEZ-VOUS GALLERY 入口SKP倾力打造的旗舰项目SKP-S中,当代雕塑、平面、多媒体、装置、观念艺术把沉浸式体验的消费环境推向当代生活方式的“新体验场”。马路对面是位于大望桥东北角的北京SKP(北京华联(SKP)百货有限公司),在SKP的四楼SKP RENDEZ-VOUS,法语RENDEZ-VOUS中有“约会、汇合”之意,汇集书店、潮流设计品牌、café、美酒、好物、艺术展演、文化沙龙于一体。SKP RENDEZ-VOUS GALLERY恰好就在书店的环抱中。SKP RENDEZ-VOUS GALLERY于2019年诞生,作为SKP着力打造的非盈利空间,意图重塑本土艺术生态。兼具美术馆展示功能和公教相结合的复合型文化空间SKP RENDEZ-VOUS,与SKP RENDEZ-VOUS GALLERY共同形成SKP的人文小环境。目前,SKP RENDEZ-VOUS GALLERY正在展出的“花随心意 杨先让彩墨花卉画展”是去年年底开幕的。

视频截屏艺术家陈丹青所认识的杨先让先生,是民国晚期的热血文艺青年,他曾说起“杨先让老师是非常好玩的一个人,精力充沛,满肚子故事。”上学的时候他不是一个爱听讲座的人,但唯独三场讲座:话剧演员于是之、著名连环画画家贺友直、歌唱家郭兰英,都是杨先让先生请来美术学院做演讲。

“花随心意 杨先让彩墨花卉画展”展览现场今年90岁高龄的杨先让教授说自己从小就喜欢花,然而,男孩子喜欢花却很让父亲担心,怕长大后会沾花惹草,一次他和其他孩子们一起将花瓣贴在脸上追跑着玩,被父亲看到后狠狠地打了一巴掌,被骂没出息,至今感到委屈。即便是这样也没有改变他喜欢花的性格。其实父亲也是特别喜欢花的,每年都要花很多钱用来买花养花,家中庭院内永远有盛开的鲜花。想一想,世界上美好的事物,有人会不喜欢吗?学术上,杨先让先生为他的老师徐悲鸿著书立说。教育上,徐冰、陈文骥、吕胜中、韩书力等艺术大家都是他的爱徒;艺术上,他在偏远的民间土地上挖掘出库淑兰、苏兰花、潘京乐等一众惊艳世界的民间艺人。在汉声的大力邀请下,他将历时3年的民艺寻访途中记录的30万字考察报告整理成书,即蜚声卓著的《黄河十四走》。这部收录了杨先让十四次考察黄河民艺、串联起当地百余个乡镇沉淀数千年民俗的“活化石”,被黄永玉奉为“就好像当年梁思成、林徽因为了传统建筑的那一走……理出文化行当一条新的脉络,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无可估量”。说杨先让充实了中国艺术教育史,并不为过。中国漫画www.cglao.com

“花随心意 杨先让彩墨花卉画展”展览现场杨先生讲,30多年前,曾在美国费城举办画展,当90岁的老父亲看到其中的花卉作品时,由衷的表示欣赏,“他一定没有想到,当年那个令他担心的小儿子,可以把花画得更加艺术并高尚。尊重花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中国式审美,造物主创造了花,就是一种天大的赐予。”2019年SKP RENDEZ-VOUS GALLERY展出的“瞬息万象-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和“岁月里的光 朱宪民摄影作品收藏展”,以及目前仍然在展出的“花随心意 杨先让彩墨花卉画展”。这些展览或以当下的瞬间关照一段视觉历史的变迁;或通过凝固在胶片上的瞬间为民族画像,也渗透着人的尊严;或者一位人们所敬爱的师长本身就以绘画的方式把岁月时光沁入作品。每个展览又有相对应的论坛,参与论坛的嘉宾走进开放的书店沙龙,听众参与演讲者融洽自在。

“瞬息万象-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展览现场去年11月,SKP RENDEZ-VOUS GALLERY 与荣宝斋在线联合推出“瞬息万象-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意在探讨当代社会情境下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探索和创新,以及在艺术与社会瞬息万变的今天,艺术家如何通过内外兼具的思辨性视角对东西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思索,逐步完成从传统迈向当代的转变。

“瞬息万象-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展览现场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几十年间,中国艺术受到西方思想的剧烈冲击,从对中西艺术内涵的矛盾对立、融合统一的探寻,衍变到如今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回归”“融合”“颠覆”的探讨和实验,从未止歇。正因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百花齐放的景象,也看到了传统艺术表现元素的丰富解读,以及在当代艺术中的解构重生。艺术家们让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在当代的边界拓展,用新材料、新方式去呈现各自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抽象,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析理。

民以食为天 1980 朱宪民摄创新、创造是艺术前进的生命力,而富有独创精神的艺术作品,常常和传统经典之间达成了某种深刻的联系,尽管不显于形,甚至瞬息万象,但我们总能透过自身的天性和成长的基因,感受到“难以名状”的共鸣。

“岁月里的光 朱宪民摄影作品收藏展”展览现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