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那些年,我与绥阳不得不说的事
2016-05-27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关于白居易,传诵着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佳句,《长歌行》、《琵琶行》等等都是传诵度极高的名作。许多人不知道,白居易早在16岁就已经能够写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样的经典名作。
就是这样一位大文豪,与绥阳也有着深刻的联系,有着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
1、拜官播州刺史,与绥阳金山寺结缘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播州置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年),终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其中639年至876年为流官制,876年后,杨端从南诏军手中收复播州,即实行世袭土司制,由杨氏独领。白居易的生卒年代在播州流官制期间,与白居易同时代的大诗人刘禹锡就曾贬为播州刺史,还留下了柳宗元以柳易播的历史佳话。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绥阳志·乡祠》载:“白氏庙:唐播州刺史白居易。在金子坝。”民国17年(1926年)《绥阳县志·坛庙》载:“金山寺:在金字坝,即白氏庙。唐播州刺史白居易子孙移居绥时所建。”该志《邱墓》载:“白居易族墓:在城西二十里金山寺园林内。现有碑存,但年禋代远,碑文糊模,难辨。”
金山寺至今犹存。这座寺庙建于何时,无史可考。最早的金山寺位于现在的风华镇联丰村莲安小学内,解放后迁到了离莲安小学约500米远处,寺庙沿山麓随势构筑,从西向东,现存古建筑一栋,现代建筑两栋,设有观音殿、大雄宝殿、玉皇殿等。不但已没有了白居易的位置,而白居易族墓也已经荡然无存了。
2、绥阳即是历史上播州(今遵义)首府
唐贞观十三年置播州,绥阳为播州(今遵义)州府所在地,是黔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引领西部文化三百年。这是绥阳历史的真正辉煌时期。这一时期是绥阳以诗歌为主的文化繁育时期的开始。唐朝诗歌文化对绥阳的影响的历史遗迹有祀唐柳宗元的柳氏书院,后改为儒溪书院;有陈子昂的后裔陈昭远建的陈子昂祠,祀唐播州刺史白居易的白氏庙等,这些都充分说明绥阳人崇尚诗歌,敬仰诗人从唐代开始就有了渊源,这一时期开始诗歌文化的繁育为后来诗乡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于白居易有没有走马上任播州刺史,正史中没有记载,查《白居易年谱》也找不到蛛丝蚂迹。但人生踪迹不能详载,他或许到播州任过刺史也未可知。倘若白居易曾经真的到播州担任过刺史职务,那么他一定在绥阳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白居易的曾经逗留,必然在绥阳的美景中留下过不少诗歌,其实不管怎样,白居易这位唐代的伟大诗人,和今天的中国诗乡绥阳到底是有着一定联系的,这当然也是诗乡绥阳的历史文化中光彩的一笔。
3、白居易与金山寺,民间传说:金女之墓
在绥阳有座白氏庙,又叫金山寺。为什么叫白氏庙呢?因为是白居易后人移居绥阳所建。这里还有一座白居易后人的墓。
据野史上说,中晚唐诗人白居易做过播州刺史,当时播州的治所在绥阳。那时,白居易很年轻,还没有娶妻,有个姓金的待嫁才女看上了他,他二人从此相恋,并有了肌肤之亲。不久,白居易被召回长安,金姑娘由于没有名分,就留在了绥阳。白居易这一去,远隔千山万水,公务繁忙,书信难通,与金姑娘失去了联系。
其实,金姑娘已经怀上了白居易的孩子,不久后,孩子出生了,可是家里嫌她未婚生子,坏了名誉,就将她赶出了家门。她万般无奈,住到了山洞里,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了。后来,她过世了,葬在了山上。
许多年后,白居易重访故地,领走了他的儿子,为金氏修了墓。人们仰慕白居易的诗名,就在金氏住过的山上建了白氏庙,为纪念金氏,又称这座庙为金山寺。
继李白后又是白居易,看完后是否更期待后面又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