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之子许光追悼会:场景布置简陋,临终前将20万积蓄捐给家乡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生而为人,接受父母的养育,怎么不尽孝道呢?当父母老去,白发苍苍,无法照顾自己起居,你会遵守本心放下高薪工作回来照顾他吗?

这一点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光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许光在前途无量的时候,选择放弃前途回乡照顾年迈的奶奶,奶奶去世后仍然不愿意回海军,选择留在家乡照顾红军老战士,这一照顾就是9年。

虎父无犬子

一提起许光,就会想起他那位大名鼎鼎的父亲—许世友将军。

许世友将军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曾经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职位。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战功赫赫,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当之无愧的英雄,许光是许世友的长子,出生于湖北麻城县乘马岗乡许家洼,自小跟在奶奶的身后。

对于父亲,年幼的许光并没有什么印象,在许光两岁刚刚记事的时候,许世友便告别老母亲和儿子随红四方面军从大别山转战川陕,这一别就是17年,在这17年里,许世友没有寄回来一封家书,谁也不知道他是生是死。从那时起,许光便和奶奶相依为命,因为是军人家属,许光的童年遭遇了很多磨难。

在抗日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挨家挨户搜刮红军战士,因为是红军家属,他们一家人只能被迫逃亡,许光的童年就是在逃亡中度过的。

有一次,敌人扫荡鄂豫皖根据地,姑母为了保护许光,带着他一起躲进了山洞里,那几晚许光被山里淅淅沥沥的声音吓的不敢睡觉。

时间一转,许光在这种白色恐怖下长到了7岁,他再已忍受不了这种“黑暗”了,他决定加入儿童团,和其它红军战士一起坚守在大别山革命老区。

儿童团的团长听说许光的遭遇后,非常同情他,破格同意他加入儿童团,但儿童团的生活非常艰苦,团长也不确定许光能否坚持下去。

团长的担心显然是多虑了,参加了儿童团的许光,第一次嗅到了自由的味道,在这里他再也不用担心是否会被国民党抓住,对于团长给出的任务不管多艰难,他都会尽力而为。

在儿童团的短短几个月里,许光凭借他与生俱来的侦查伪装能力,立了不少大功,成为了儿童团里响当当的人物。

离别17年,父子终相见

1948年,在父子离别的17年之际,许世友的同乡王树声来到鄂豫军区当司令员,这个消息让许光看到了希望。在这十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担忧着自己的父亲,尽管亲戚们都告诉他父亲已经在战场上牺牲了,但他不相信,如今王树声回到家乡,他一定要去问一问。

带着这样的期望,他留意着王树声的行程,终于在大别山和王树声相遇了。

一见到王树声,他来不及寒暄便迫不及待的问自己的父亲是否还活着,王树声一看许光那像极了许世友的脸庞,一下子明白了他的身份,连忙告知许世友的现状,如今已经是山东军区的司令。

在王树声的帮助下,许光踏上了前往山东的班车,经过几天的颠簸,终于见到了离别17年的父亲许世友。

父子一番寒暄后,许世友突然严肃了起来,他问许光以后想做什么,许光丝毫没有犹豫回答父亲:我想当兵!和父亲一样报效祖国!

许世友尊重儿子的选择,几天后便将他送到了山东军区文化速成中学学习,对于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许光非常珍惜。

时任速成班班主任的李心田老师见许光如此用功被他所打动,常常和他一起聊天,在聊天过程中才发现面前这位小伙子居然是许世友将军的长子,当即惊讶的愣在原地,倒是许光对于将军儿子的身份满不在乎,和李心田分享着自己儿时的故事。

在听完许光的事迹后,李心田心血来潮,根据他的经历创作出了经典的红色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

小说创作完毕后,获得了大卖,此时的许光也已经完成了速成班的课程,前往大连海军舰艇学院继续学习,到1958年从海军学院毕业,成为共和国第一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优秀的舰艇长

在海军队伍里,他表现突出,眼看前途无量,许世友将军却做出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决定,让他回到老家照顾奶奶。

放弃前途 照顾奶奶

对于父亲的决定,最初许光心里很不是滋味,父亲一共有六个孩子,为什么一定是自己呢?更何况他正值晋升的关键时刻,可是马上他又想明白了,奶奶和父亲都已经年迈,是他报养育之恩的时候了。

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告别了父亲,辞去海军舰长之职,毅然决然踏上了回乡之路,回到家乡后,他尽心尽力照顾奶奶,可惜老人已经年迈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奶奶去世后,父亲招许光回去,但许光拒绝了,他留在了新县继续照顾那些红军老战士,这一照顾就是48年,在这48年里他曾经担任县武装部副部长。工作兢兢业业,数次走村串户,密切联系群众,并且立下了新县著名的三大规定:下乡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

在担任县领导职务时还发生了一场意外,正值夏季,洪水爆发,新县处于河流下游,洪水决堤,县里救援队员不够,许光身先立卒,加入了救险的队伍。

在抢险时因为太靠前,被洪水冲倒,撞在了石头上身负重伤,昏迷了三天三夜,在医院苏醒过后顾不上休息又立即赶到抗洪一线,救灾后,政府要给他升迁,他却婉言拒绝了,选择继续留着新县。

在许光的身上继承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虽然出生于功勋之家,但他从不以将军之子自居,为人光明磊落,多次拒绝上级的提拔,坚持留中家乡建设家乡。

在工作时,他非常体恤那些贫苦之家,经常拿自己的薪水去补贴县里的贫困户,对自己扣扣搜搜,几十年间,家里的家具家电还是最旧的那种。

一生清贫,在晚年时却资助了老红军10多万元,临终前更是不顾亲戚朋友的反对,将自己仅有的20万元积蓄全部捐赠给家乡的慈善事业

2013年1月初,84岁的许光因病去世乡亲们为他举办了追悼会,会上按照他的嘱托布置的极其简陋,尽管这样,来参加追悼会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小结:

许光的出现就像是一道光一样,点亮了贫困县城前进的路,在弥留之际,许光还不忘将遗产捐给家乡,这份大爱让人为之动容,他是永远的英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