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顽固性胃痛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卫红
何某,女,70岁,2012年8月初诊。
主诉:胃痛30余年,间断发作。以往服用中成药(不详)即愈,今年开始频繁发作。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在某中医馆连续吃中药3个月,效果不理想。
刻诊:胃脘疼痛,且固定、局限,自觉有冷风直穿于胃中,喜暖、喜按,但又不任重按。舌暗,脉弦紧。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全身怕冷,食欲可。
辨证:寒凝胃腑,血瘀胃络。
处方:丹参30克,檀香8克,砂仁4克,百合30克,乌药10克,高良姜8克,香附10克,生蒲黄10克,炒五灵脂10克,细辛5克,莪术10克,桂枝10克,炒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红糖30克,党参10克。
患者服7剂后胃痛大减,守方共服用30剂,未再疼痛。后改散剂,以小量巩固善后,半年后随访,病情稳定。
按:本案隐含了4组药证。一是久痛、固定、局限,不任重按,是胃腑深层次的瘀滞,故针对性选用四合汤加细辛、莪术,活血化瘀,疏通胃络。二是喜暖,为胃寒之象,用桂枝以温暖胃络。三是喜按,为胃虚之象,不荣则痛,故用炒白芍、炙甘草、红糖,荣养胃络。四是面色不华,形体消瘦,此为脾气虚,故用党参,以健脾益气。
以笔者的经验,治疗胃痛时在准确辨证所得方药中加细辛,可以明显增效。且看病的过程是“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过程,既要在宏观上看清楚一气周流到底是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又要在微观上把握好“方证”“药证”的选择和使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