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唐读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创建的?

大革命失败后,集中体现中国革命正确方向的是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带领起义军首先来到井冈山。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毛泽东选择在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是因为:

这个地区的群众基础比较好,大革命时期湘赣边界各县曾经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这里的部分旧式农民武装,愿意同工农革命军联合;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周围各县有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便于部队筹款筹粮;地处湘赣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比较远,湘赣两省军阀之间又存在矛盾,对这个地区的控制力量比较薄弱。

毛泽东抓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新破裂的有利时机,全力进行边界党、军队和政权的建设。1927年11月,成立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1928年2月中旬,打破江西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地区的进攻。至此,井冈山根据地初步建立,边界党的组织也逐步建立起来。
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一角
对工农革命军,毛泽东要求改变过去军队只顾打仗的旧传统,担负起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三项任务。1928年4月,他又总结部队做群众工作的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以后六项注意又发展成八项注意。这些规定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对于正确处理军队内部关系、军民关系和瓦解敌军等,都起了重大作用。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一万余人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从此,他们领导的军队被称为“朱毛红军”。5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委。
毛泽东、朱德在连续打退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中,概括出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领导红四军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在同国民党军队八九个团甚至十八个团兵力的战斗中,不畏强敌、不畏艰难,使根据地日益扩大。
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是同土地革命分不开的。根据地建立之初,分田只在个别地区试行。随着根据地逐步巩固,1928年5月至7月,边界各县掀起分田高潮,年底颁布井冈山《土地法》。广大贫苦农民从分得土地的事实中认识到红军是为他们的利益而奋斗的,从各方面全力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这是井冈山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井冈山时期留下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1928年12月,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又以3万人的兵力,分五路向井冈山进攻。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随后同从井冈山突围出来的红五军主力会合,并向闽西发展。
1930年春,赣南根据地和闽西根据地形成,先后成立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和闽西苏维埃政府,为后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对各地区红军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根据地建设起了鼓舞和示范作用。

责编:邱继伟 | 编审:彭立群 | 美编:周绍钧 |

来源:人民出版社

(0)

相关推荐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 1928.4-1928.7)三、湘赣边界各县党的“一大”

    三.湘赣边界各县党的"一大" 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二占永新城,第三次击破赣敌对根据地的"进剿"后,根据地的形势为之一变,边界武装力量顿增,军事斗争连获胜利,红色区域 ...

  • 生于1902死于1930,我曾是井冈山上一名捍卫盐的战士

    盐 --为一位红军烈士代写的"自述" ■江 子 一 我曾经是湖南桃江县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一个在南方的水田里奔跑玩耍的男孩. 我有一个任过湖南江道区司令官的父亲,这也许是我与其他农 ...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 1928.4-1928.7)二、割据区域的拓展与边界特委的成立

    二.割据区域的拓展与边界特委的成立 1.会师后的军事斗争 两军会师后,大大增强了根据地的军事实力,也引起敌人的惊恐.国民党江西省政府根据蒋介石的电示,下令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即刻对井冈山根据地&quo ...

  • 打土豪,分田地!这里,诞生了中共第一部土地法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队伍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出身农民.熟悉农民又曾负责农民运动的毛泽东深知,要想动员农民革命,就要满足他们对于土地的渴望,毛泽东在建立根据 ...

  • 历史上的今天,《井冈山的斗争》一文问世

    历史上的今天,<井冈山的斗争>一文问世 历史上的今天(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以中共红四军前委书记名义向中央写报告,即著名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此文是毛泽东在20世纪 ...

  • 文化之约|不灭的明灯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不灭的明灯>杨之光 鸥洋 绘 以"不忘来时路 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革命文物展正在国家大剧院展出. 展品中有一盏油灯静静地矗立在展柜中,尽管 ...

  • 奔赴井冈山

    ​ 井冈山,属于南岭的北支,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的中段,东起永新的拿山,西至湖南酃县的水口,北起江西宁冈的茅坪,南到江西遂川的黄坳,方圆275公里.论海拔高度,一般为1000-1500米.距茨坪12. ...

  • 龙源口大捷

    湘赣边界的红色风暴,越刮越猛,令国民党反动派坐立不安.1928年6月中旬,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奉蒋介石之命,重振旗鼓,以第九师师长杨池生为总指挥,率九师三个团,加上惨败的杨如轩二十七师的两个团,共五团 ...

  • 张子清人物传,张子清生平事迹,张子清评价

    张子清,又名张涛,湖南益阳人,生于一九○一年二月二十六日.父亲张建良,是学徒工,后参加同盟会及湖南新军,辛亥革命后曾任团长及湖南江道区的司令官,一九一七年逝世.张子清受反帝运动和他父亲的影响,幼年即有 ...

  • 井冈山最年轻的巾帼英雄彭儒,彭家将斗争到新中国的唯一幸存者

    2010年10月5日19时30分,井冈山斗争时期最后一个红军战士彭儒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从在宜章出生到在北京逝世,她走过了98个十分不平凡的岁月,经历了98 个激荡人心的春秋. 彭儒是井冈山上彭家将中最 ...

  • 【灵璧游记】那一年,这些灵璧人登上了井冈山

     红色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文/同龄人 我上小学的时候,学习过<八角楼的灯光>和<朱德的扁担>等课文,就知道"朱毛"会师井冈山,建立起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的 ...

  • 五、红五军上山

    1928年7月22日,湖南国民党独立五师一团团长.共产党员彭德怀,组织发动了平江起义.随即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邓萍任参谋长.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行 ...

  • 《红色印记》第11集:“打土豪、分田地”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播音员任志宏.我讲述的这件文物是一份1928年江西宁冈县农民缴纳土地税的记录清单.现收藏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 图为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收藏的宁冈县农民缴纳土地税 ...

  • 【江西老建筑-茨坪:革命旧址群】

    茨坪革命旧居旧址群位于茨坪东山脚下,是一处青瓦黄墙的"干打垒"建筑群.陈列开放的革命旧址共有七处: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四军军部旧址.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军官教导队旧址.新遂边陲特 ...

  • 「井冈红旗」星火燎原,一轮朝日映山巅

    [历史瞬间] 重上井冈 犹记烽火 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江西井冈山的茨坪.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创建. 1965年5月22日,时隔36年 ...

  • 现场教学点·茅坪八角楼

    井冈山斗争时期,茅坪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和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指挥中心.同时,红军的后方留守处.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后勤机构也设立于此.在这里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第 ...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 1928.4-1928.7)四、土地革命风暴的兴起

    四.土地革命风暴的兴起 (一)"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的提出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 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茅坪专题讨 ...

  • 八百矿工上井冈

    走入青山环绕的水口山工人运动陈列馆,就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宋乔生带领八百矿工走上井冈山,他高举右手,带领工友坚毅前行,画面栩栩如生. 画面体现了水口山工人的革命热血力量,正如<毛泽东选集> ...

  • 散文||井岗山的春天

    井冈山的春天 2017年4月回了一次赣州:在返回深圳的途中.夫妻俩商量决定到革命的圣地--井冈山看看. 在明媚的春日,背上行囊,坐座从赣州到井冈山大巴让我们向井冈山进发. 大巴车在盘山公路行进中;司机 ...

  • 红军早期的七大党代表,一位是罗荣桓,另外六人是谁?命运如何?

    毛泽东领导和组织的"三湾改编"是我军创建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改编后成立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是我工农红军的前身."三湾改编"提出的"支部建在 ...

  • 朱毛会师纪念馆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等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部队和湘南暴动农军来到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就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之后,毛泽东和朱德就在龙江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