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化】危如累卵有何惧,屡败屡战曾国藩!

如果你年已六十但仍颠沛流离、生命时刻受到威胁,你会如何度过后半生?

如果你是艰难崛起但屡遭挫折、赔尽家资的中年男人,你会如何计划未来?

如果你年过古稀仍身陷囹圄、背负巨债,一旦重获自由你最想做什么?

人生没有假设,这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切切实实地发生在有些人身上。

春秋时期。

晋献公受骊姬挑唆,认为儿子们意图谋反。于是,太子被杀,听到消息的重耳、夷吾慌忙出逃才保全了性命。重耳此时大概还不知道,二十出头的他,流亡生活竟会持续四十年之久。

四十年的逃亡,他受到过礼遇,也遭遇过非难。有一次重耳一行人饥寒交迫地经过一块田地,向农夫乞求食物。不料农夫竟嘲笑着捧起一把泥土给他。重耳不但不生气,反而跪地感谢上苍赐给他“土地”。终于,61岁的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史称晋文公。继位后的晋文公并没有“安享晚年”,他任用贤臣推行善政,在他的努力下,晋国成为中原霸主,他本人也位列春秋五霸。

清朝晚期。

古代文人的最高奖赏莫过于“盖棺定论”时朝廷赐予“文正”的谥号,不过纵观中国古代史,获得这一谥号的不足三十人,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位。

少年曾国藩似乎是一个“笨小孩”,但却格外用功。成年后他建立了湘军,并以儒家思想统领指挥。当时,面对来势汹汹的太平军,清王朝几乎没有抵抗力量。湘军,这支被寄予厚望的军队,却在与太平军的交战中屡战屡败,甚至差点儿“全军覆没”。曾国藩痛不欲生投湖自尽,被手下将领救起。不过从此后,他整顿军队,加强训练。经过十一年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彻底打败了太平军。

现代社会。

烟草大王褚时健曾一度沦为阶下囚:身陷囹圄,背负巨债,女儿自杀,夫人锒铛入狱……待褚老重获自由时,已年过古稀。此时若倚老卖老要求晚辈同仁给予帮助安享晚年并不难,可他却开始书写自己的另一种传奇。

2002年,74岁的他向昔日的朋友们筹款1000万,包下哀牢山,带着妻子开始种植冰糖橙。六年后,已经80的褚老收获了如今举国皆知的“褚橙”。

老爷子曾经说:“年轻人就是太着急了,你看我80多了,还在摸爬滚打。”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上天越是想让你成就,就越要不断考验你是否承受得起未来巨大的成功。譬如重耳,四十多年的流亡生涯磨砺出坚忍心性;诸如曾文正,十多年屡战屡败的失意铸就了屡败屡战的恒心;再如褚老,生活的大起大落不过是增添了他笑傲天下的资本。

他们为何没有如大多数人一样一蹶不振、最终“泯然众人矣”?

首先,“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不逃避,不退缩。

鲁迅先生在撰文纪念为革命运动而牺牲的学生时曾写下这两句,这当是每个人面对困难时的正确态度。若想笑到最后,除了直面问题、持之以恒,没有更好的方法。

第二,遇事不冲动,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经验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今团购市场“美团”一家独大,但曾经是“百家争鸣”般的各路竞争。美团创始人王兴在十年间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他不断试错纠错——他的团队几乎每两个月就会完成一个项目机会的验证与总结。总结他成功的经验,“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恰如其分。

第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立志不可不坚。面对困境,有人选择“一蓑烟雨任平生”,潇洒面对;有人选择“心远地自偏”,隐居遁世;有人哀叹“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自怨自怜……如何选择无可厚非,但困境中坚守理想最令人钦佩。华裔导演李安的经验告诉世人:每一次经过原点的我们,其实都已浴火重生。

第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无论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毋庸置疑,“办法总比困难多”,动起手迈开腿即是成功的一半。

最后,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孔子曾教育弟子说,马车如果缺少套牲口的横木就无法行走,人如果不讲信义就如这马车,无法立足社会。若没有诚信为本,想来褚老也很难融到自己古稀之年后的“第一桶金”。

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