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万能的吗?金钱观与自我认知

忽然想探讨两个命题:1)钱是万能的吗?2)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吗?

1

关于第一条,钱换不来很多东西,比如说生命、健康、友情、亲情,这些已经老生常谈了,本质上是因为这些概念不存在市场交换,只能自己用时间和真心去挣。我这几年的感悟是,即使对于一些存在市场的东西,比如说商品和服务,钱也往往不能换来真正需要的东西。

对于商品,消费欲的产生往往在于在无孔不入的广告,购物带来最强烈的满足感,在于点击下单的那一刻。在那之后,再新鲜刺激的商品,也会随着热情减退而逐渐变成窗帘上的蚊子血,是占空间又要消耗精力处理的鸡肋。

广告和社交媒体的产生,恰恰是通过创造一种对比心态,来让人永远无法满足。扰动你的内心,让你觉得生活还缺了点什么。购物带来的是一种想象中的生活状态,其实还是一种“懒”的体现。我们会以为一件商品可以轻松带来一种美好生活,殊不知生活的真谛在与每分每秒超越自我的创造。

对于服务,现代社会广泛的行业分工,好像任何事情都可以有人代劳。我们也常常理所应当觉得只要自己付了钱,就应该享受最好的服务。在资本的世界中,买方时刻将卖方异化,认为对方应该是完美无缺的存在。可对于提供服务的卖方而言,服务本身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只要是人在进行的工作,就会有犯错和失误的可能。

对完美的期待和不完美的现实,时刻在市场中碰撞,无数的纠纷由此产生。我们开始把他人的失误归结为自己生活的不顺利,认为只要花了钱但依然没有得到理想中的服务,生活就有了悲惨沮丧的理由。

但其实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永远把生活变得完美,金钱也不可以。唯一能逃避不完美的力量,是自己的视角与内心。接受不完美的现状,然后在废墟和崩塌的生活中,找到重建的方向。生活本来就是一场不断被无形的手推翻的多米诺骨牌,拥有再多财富的人,也不可能凌驾于这种规律之上

比如说遇到飞机晚点,与其暴跳如雷与柜台吵架,不如静下心来让自己等待的时间变得更舒服一点,心平气和去与人交涉,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2

另外一种情况,是因为花了钱,我们会对服务的效果有更强烈的预期,甚至指望他人来拯救自己的懒惰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自我提升的需求,在这条路上,也时刻需要别人的帮助。很多人没意识到的是,这种帮助是讲究缘分的,同样不是一个花钱就能买到的标准产品

我在学滑雪、自由潜的路上找过很多次教练,深切意识到教练对我的帮助程度,跟找教练的花费是没有逻辑关系的。完全取决于我的技术进步在哪一个阶段,需要突破哪种难关,而对方又是什么样的风格、提供哪种训练体系。

有时我在想,那些拼命鸡娃要上补习班的家长,是不是也是无意识间进入了这种误区。

一个人真正能力的提升来自于两点,一个是兴趣,一个是坚持

在有自发动力的情况下,依照正确的方法,持之以恒的投入时间,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可是被动而痛苦的“上课”和“补习班”,直接打击了兴趣,也未必能找到最适合那个孩子的方法。

所以真正指望花钱购买教育就能让孩子“成才”,或者花钱投资自己去接受培训就能改变人生,都是舍本逐末,用花钱来掩饰自己的懒惰和恐惧。想让自己进步,找到兴趣、找到方法,这些都是高度个人化的东西,需要深度剖析自己,耐心与孩子交流,放下期待和执念去观察,才能找到那个灵机一动的瞬间。

从家长的角度而言,培养孩子真的爱上学习、找到自己有兴趣和愿意坚持的方向,是不能假手于人的补习班、名师、练习册这些都还只是外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一定还是内因。内因的培养,需要一对一的耐心观察和引导,需要父母去感受孩子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真的去体会对方灵魂中的热爱和局限性,再因地制宜制定方式来促使ta成长。

金钱只能换来外因,可有些家长觉得花了钱、投入了外因,就可以彻底放弃在内因上的努力,这完全是事倍功半的教育方法。真正从内因角度开始的引导,不可能以来市场机制获得一个随拆随用的教育产品,必须辅以真正的关心、尊重和理解。

这种引导往往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教育最奇妙的瞬间,不是像填鸭一样把小孩子填满,而是见到对方在自己的引导下, 一点点找到了对一件事情的兴趣和方法,拥有了自发向上的动力。

这一点,不管是育人还是育己都同样适用。让自己找到学习一项新技能的兴趣与方法,同样不能依赖别人来拯救自己的懒惰,认为钱和市场可以买到一切。需要高度的自我觉知,耐心地与自己对话,最终获得内生的驱动力。

拥有了兴趣与方法,接下来就像种一棵树一样,要坚持投入,耐心等着成长。这种感觉,只要是自己找到的,会有一种无比坚定的信念感,意识到自己的确在一条通往光明的路上。但如果从未投入精力去自己寻找方向,只是通过模仿别人或依靠外界,那会陷入随时想要求证结果的恐惧里,总是怀疑自己能否真的成功,别人的方法是否有用。

所以为什么说钱不是万能的,因为钱既买不到内心的幸福,又买不到真正的自我成长。那些我们渴望的人生状态,想要努力实现的人生目标,归根结底还是要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不可能通过市场这个机制,来轻松“换”来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那条更难走的路,却也是唯一一条可以自己控制、自己播种,最后收获成果的路。

3

如果钱不能解决一切,如果不是有钱了就万事大吉,那我们辛辛苦苦挣钱是为了什么呢?

也许,钱的确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起码,能拥有比现在更多一点的财富,我们就多了一些选择和自由的空间,人生就多了一点可能性,不是吗?我们没有指望用钱来解决一切,但更多的钱的确可以使生活变得更好啊?

我刚工作的时候很迷恋【财务自由】这个词。觉得自己生活中所有的不自由,所有想做而无法实现的事情,都是因为我挣得还不够多。如果我每天躺着就能赚钱,那我想旅游就旅游,想读书就读书,再也不用在不想工作的时候工作了。

后来有一次看一个Youtube博主转述一个读者实现了财务自由,并移民加拿大的故事。简单而言就是财务自由后也不快乐,因为依然存在攀比之心,觉得人家的钱和房产比自己多,而且时刻操心下一代的财富状况,唯恐后代达不到自己的高度。

那个故事在我脑子里躺了很久。

我发现,人内心深处那些阻碍我们实现幸福的东西——恐惧、焦虑、攀比、担忧,跟有钱没钱是没关系的。反而这个社会不断宣扬金钱能带来一切成功的价值观,让我们觉得当务之急只是要先赚到钱。于是我们将视线从当下的生活中移开,转而投向一个梦幻泡影的未来。

其实人类对物质的基本要求,真的不多。一房以遮雨,一衣以蔽体,吃饱穿暖,衣食无忧,其实都是很容易做到的。在此之上的大部分物质欲望,都来自于社会中的比较,在于“别人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在于自己心里的一种期待感和值得感。

4

上个月看了一个文艺片,叫Paterson。讲的是一个叫Paterson的青年,生活在新泽西一个叫Paterson的小镇,每天的职业就是开公交车,但热爱写诗的故事。电影的画面和叙事如流水一般自然,让人感受到Paterson写诗不是为了名气、或者别人的认可,只是自己生活中的光而已。

他所有写的诗都在自己的一个手抄本子上,女友几次让他试试投稿,给别人看看,他都不置可否。是那种真正对于外界认可无所谓的淡然。

开公交车,这样一个在任何社会都会觉得没有那么刺激的工作,却成了他每天写诗的素材来源。他认真观察每一个街景,倾听身后每一场对话,他从不评判,却又总能找到光。

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日落时分才能回家,这种生活自由吗?在我的想象里,大概是枯燥乏味、充满束缚的。可在这个电影里,我看到了最大的自由。是精神的自由。

这个电影就这样静默无声地改变了我对财富的看法。电影里Paterson那个小镇,离我家开车就20分钟,在我眼里只是新泽西一个再也不过枯燥无聊的地方,那些可以滑雪、潜水、冲浪的地方刺激,更比不过曼哈顿的灯红酒绿。

我忽然意识到,如果我没有办法从每天的生活中发现美,或者从当下开始给自己创造精神上自由的空间,那即使我拥有了数不清的财富,我也依然无法获得自由。

自由是一种可以自己创造的能力,而非一种囿于财富的外界环境。

我们每天重复着一样的生活,坐在自己为自己划的监牢里,还总觉得只有获得财富,才能是走出监牢的钥匙,殊不知钥匙一直就拿在自己手里。

我们时常看着别人的生活觉得艳羡,认为自己与那种生活唯一的阻碍在于【没钱】。就像我曾经迷恋于各种需要花大价钱才能达到的体验,想去学开飞机、潜水、直升机滑雪,觉得一定要努力赚钱玩遍天下最刺激新奇的东西,人生才没有白活一次。

这依然是逃避生活真相的一种懒惰,觉得将所有的不满都集中在一个出口,就不用面临更残酷的真相:改变生活状态的钥匙在今天,在眼前,就在当下这一刻自己的手里。

如果我们不愿面对当下那一刻自己的懒惰、恐惧、自负、迷茫,就永远不可能让自己发生任何改变。

5

从去年开始,我一直让自己做一个练习。在不换工作、不花更多钱的情况下,每天都给自己的生活找一点“光”。这个“光”,来自于改变,即使是最微小的改变

是在清晨的电话会后,注意到阳光透过窗子洒在沙发上,猫在打滚,狗在睡觉的那种满足感。

是想写诗的时候就写首诗,想弹琴了就去弹琴。不为“进步”,不为“成长”,不为收获某种样子的人生,就是在当下那一刻,闭眼、呼吸,找到那个代表“美好”的一件小事。

也是每一次超越恐惧的自律。是晚上吃完饭躺在沙发上,想运动但又懒得起来,让自己去想象运动后大汗淋漓的舒爽感受,让自己从懒惰中走出来的“勇气”。

是这种在生活的每一个当下去寻找光,寻找爱,拥有克服自我的恐惧和懒惰的勇气,给人带来了超越环境限制的自由。

这种自由感是逐渐累积的,它会让你意识到,很多你所期待的事情,并不一定要等自己准备好了、自己有钱了、等世界变成某种样子了才会发生。一切的改变都在当下。是这种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一点一滴的“自由”感,能在任何外界环境里给自己创造精神空间的能力,像杠杆一样撬动更大的生命可能。

这些微小的练习让我发现,我体验“幸福”与“爱”的心理阈值降低了。我不再一直觉得我一定要经历强烈的刺激、去最美味的餐厅、去最遥远的地方旅行,才能获得对生活的幸福感和意义感。

我开始变得很容易满足,很容易注意到生活里那些微小的事情。那些我曾经忽视的生活细节,开始一点一滴提供了最“日常”的温暖。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去夏威夷旅行了两个星期。在可爱岛的一周因为连续暴雨,所有安排和计划好的项目都要推迟或取消,我却难得的没有暴走而异常淡定。以前的我,总觉得旅行一定要按计划来,因为我的计划会充分利用每天的时间,设计最大化体验的行程。所以任何一点旅行中的偏离计划,都意味着我无法获得最饱满的体验

在夏威夷那一次,我忽然便接受了——“饱满”、“最大化”、“效率”这些只不过是大脑中的幻象。它预先设定了我过去期待的就一定要发生,只有在我想象中的才是唯一美好的未来。这种预设带来的执着,反而让我失去了在当下感受美好的可能

其实不管是在旅行中,还是在生活里,偏离计划本身也是一种美。它意味着打破常规,让我们有机会去体验自己期待之外的事情。每一次不得不偏离计划的时候,我们看到心中的失望与恐惧,都在面临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超越小我,超越期待,超越执念,去让一种意料之外的美来震撼内心,推动内在成长。

6

我们与“钱”的关系,其实是我们与自我的关系。

拼命想花钱的人,和拼命不舍得花钱的人,其实都在让“钱”这样一个本该只是工具和媒介的载体,左右了我们的内心

前者认为钱可以不断换来美好的生活,满足内心的渴望,后者认为银行账户里数字的增长便决定了自己的全部价值。

我们的金钱观很容易被父母,被自己成长的环境所影响。一个从小因为“没钱”而屡次被父母拒绝自己渴望的人,很容易将生活中所有的不行都归结于“钱”上,对财富有着无比的渴求和执念。

再加上整个社会对于金钱和财富都有些浮躁,在媒体、影视的渲染和社交网络上的炫耀中,很容易就忘掉了初心和坚持,选择那个最显而易见的借口,逃避真正的成长与努力。

但幸运的是,“钱”也是一个我们每天都在打交道的东西,依赖消费和财富,究竟能否带来幻想中的那种快乐,每个人都可以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不断去体验真正属于自己的答案

保持独立思考,保持对自己内心的观察,保持一切皆在当下的信念。每当我们觉得自己因为没钱,因为外界的种种限制,而无法拥有理想生活时,记得提醒自己:我们永远有选择,一个在当下去超越自己的选择

END

(0)

相关推荐

  • 论钱的重要性

    钱,不是万能,但没钱,可是万万不能!  钱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没钱,很多事情都不能解决,没钱,寸步难行,社会就是这么现实!   论钱的重要性,说的太绝太透彻了   晚日未收鸡上树,春风欲度鸟耘田. ...

  • 埋头苦干赚不了大钱,真正的高手有这2种思维,比勤奋更重要

    人到中年,逐渐认识到仅靠勤奋不足以改变人生,如果一个人很穷困的话,生活的恶意也便扑面而来.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童话.压垮一个成年人的,可能是几十年的房贷,也可能是一场疾病.总之,人生没有退路,崩溃往往从 ...

  • 30岁时,我明白了这10件事

    我现在还记得,23岁刚毕业,住在北京四惠东地铁站旁边的康家园小区,有一天晚上,心血来潮,给自己列了一份30岁前要实现的目标清单. 那个清单上的内容,比如买一套房.出一本书······在我30岁的当口, ...

  • 与财富的关系,你敢有钱么?21天自由书写Day.13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观念的囚徒 . 一个人拥有怎样的金钱观,ta对金钱的态度,与金钱的关系,驾驭金钱的能力如何等会深深影响ta的现实生活. 金钱是让大多数人为止神魂颠倒的美妙东西,围绕着金钱有太多的情绪和 ...

  • 一个人要想赚钱,需要突破2个思维误区,但很多人却不在意

    如果一个人身无分文.负债累累,多少都会抱怨命运的不公,让自己陷入消极的境地.一位前辈就曾经经历过这样的困境,他很恳切地对我说:"人穷的时候,一天没赚到的钱,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一个星期 ...

  • 王思聪前女友卖水果,前后颜值差距大,果然钱是万能的

    王思聪的前女友可以说是很多的,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没几个,王思聪的前女友豆得儿,就能让人记得住,因为豆得儿的长相和身材是很好的,笑起来非常清纯,可离开了王思聪之后,好像过的并不是很好.近日王思聪前女友豆得 ...

  • 曹德旺:原来我以为钱是万能的,现在发现要钱有啥用???

    曹德旺:原来我以为钱是万能的,现在发现要钱有啥用???

  • 钱,万能又万恶【随笔】

    最近听闻了一些事情,让我想起在哪里看到过一段话,大概是这个意思: 父母之情止于久病, 兄弟之情止于分家产, 朋友之情止于借钱, 只有夫妻之情,止于外遇. "羊知跪乳情",父母生病, ...

  • 钱是万能的

    「野小梗」脑洞系列小漫画的第1149期 ------------------------------- ...  The End  ... 微博 | @野小梗 -------------------- ...

  • 对于普通人,就去赚钱好了,就觉得钱是万能的好了

    @北京高生:关于金钱,ZZ正确的一句话是,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实际上这是句空话,没有东西是万能的,钱当然不是. 但就像常说的以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还轮不到拼天赋,那么以多数人的有钱程度 ...

  • 散户的自我认知和修养

    散户的自我认知和修养. 你在市场里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走势结构的认知变现, 而所亏的每一分,都是对走势结构的认知缺陷. 你永远赚不到对市场认知判断之外的财富,除非运气. 但这个运气之后,依旧会为之买 ...

  • 普通人如何钱生钱?为什么有人始终贫穷?颠覆认知的财富分配原理

    普通人如何钱生钱?为什么有人始终贫穷?颠覆认知的财富分配原理

  • 完善的自我认知对我们的人生有多重要

    有时候很想做一件事,却又觉得没意义?想到未来时感到惶恐焦虑?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不知道目标是什么? 你能想象的最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纠结是选一个爱自己的人还是自己爱的人共度一生? 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谈恋 ...

  • 自我认知偏差:32岁剩女自觉“贵如千金”,六次相亲都被对方嫌弃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不应该在世俗之中降低自己谈恋爱结婚的眼界标准,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一味地心比天高.好高骛远,你永远没有办法遇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 虽然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大龄剩女一词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