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公众号回复“海底捞”,可领取“海底捞管理金句100条”亲爱的餐友们,假期快乐!
这个假期,内参君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七日小灶”,囊括趋势研判、营销秘诀、旺店案例等7篇干货。帮你综合性学习,系统性复盘思考。
当然,福利依旧:假日期间,每天在评论区打卡获赞最高的前两名餐友,可以获得一本《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产品主义》两本经典之作。
“吃饭就是吃场景体验”的理念已经越来越被餐饮人广泛接受,以场景体验制胜的网红品牌层出不穷,懂得年轻人的大品牌也在不断创新。甚至,有人判断,在产品之外,餐饮品牌竞争的下一个焦点是场景体验。
许多传统思维的餐饮老板有一个落伍的思维:“我产品这么好、服务这么好、运营这么好,为什么还做不过那个刚开一两年的品牌?”根本原因,他们更关心产品和自己的核心优势,不懂年轻人。在年轻人的认知里,你把产品、服务运营做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更关注品牌的个性标签、环境场景是怎样的,有没有额外吸引他们的地方。矛盾的结果就是,以90后、95后为主导的主力消费人群看不到那些老品牌,那些传统品牌的生意要么衰落,要么初显颓势。第一种刚需类消费高频,需要性价比、产品稳定和快速便捷,这类品牌需要的是模块化、快速复制,不需要太强调个性。第二种解馋类需要突出很强的个性化,怎样的产品、产品的热点、背后的文化和口味溯源。第三种社交类相对低频,需要让消费者坐下来细细体验,空间氛围感要很强,用空间沉浸式的体验设计,提高消费频率。现在的主力消费人群以90后、95后为主,他们不愁吃穿,不为生计发愁,他们对于餐饮的需求正在大规模往第二种、第三种需求迁移。总的来说,新兴消费群体,对口味的偏执在减弱,对新鲜感和独特体验的追求在增强。新品牌虽然年轻,但他们切切实实吸引到了年轻人,要想了解他们背后的逻辑,请看下面的文章。巴奴为什么要建2300平的概念餐厅?为什么要请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师?为什么2300平的面积,只摆放61个台位?从星巴克到巴奴,从海底捞到九毛九,这些品牌都在用各种体验店来建立自己的“品牌教堂”。比如星巴克在上海的烘焙工坊,比如巴奴在郑州的、2300平米只有61套桌椅的概念餐厅,比如海底捞造价高达1亿的智慧餐厅……大品牌们把门店打造成商业地标,从而吸引消费者朝圣。当品牌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会建立一家规格、理念明显高于普通店的标杆性门店,用来集中展示品牌文化、未来愿景,拉升品牌高度,给消费者带来更深刻的体验、理解。这样的门店,往往是超前的、概念性的,是一个区域的“制高点”,品牌意义大于盈利意义,我们把它们叫做“品牌教堂”。网红餐厅对年轻消费群体的洞察,对潮流的把握,对创新的不断追求,对场景体验的探索,都体现在符合其定位的场景设计上:比如,奈雪的茶特别擅长“重造消费场景”,出道时以大空间、茶+软欧包的创新定位颠覆消费认知,这几年在多元用户体验方面更是动作频频。
在北京和深圳,奈雪同时开了两家Bla Bla Bar奈雪酒屋。在这里,顾客白天可以喝茶吃软欧包,晚上可以进入一门之隔的酒吧喝一杯,新店内,四分之一的面积作为了礼物区。
比如,马路边边是最早一批将“市井文化”应用在门店上的。正如“马路边边”的名字,郭一凡和团队把“室内做成了室外的感觉”,门店里加上下水道井盖,画上斑马线,种上路灯,让消费者感觉,你就在路边吃饭。
每家店的装修内容都是独一无二的,团队将会根据店铺周围的历史去构思、绘画,可以说是“千店千面”。
实际上,现在商场店的场景设计也有明显的趋势:两年前内参君逛高颜值门店扎堆的上海万象城,最大感受是“眼前一黑”:黑色系餐厅太多了!但今年逛购物中心,最大感受变成了“亮”:“黑势力”大多已经退散,取而代之的是更明亮的原木/金属+浅色搭配的“白金”配色,而且照明增加,餐厅格局也变得更加通透。
转载联系:首席小秘书 微信 neicanmishu课程咨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