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著《闲窗絮语》赠后
拙著《闲窗絮语》赠后
我的《闲窗絮语》(四川民族出版社2021年4月第一版)一书赠亲友后,读到了许多友人发来的微信,微信中所言让我备受感动,心潮起伏,久久难平!特选录几则与大家共享:
【拿到著作,是一种高兴。
先读“自序”,再读“后记”,继读“目录”,觉得你真不容易!“不教书了就写书”,居然写出了两本书,还准备写第三本,这是一种有目标,有追求,有特质,有毅力的人生。
在你读蒙学经典的文章旁边,我批了“用心良苦,潜心饱学,勤思苦酌,裨我良多”几句话。在“一辈子的活法阅读手记”一文的旁边,我批了“用别人的活法,洗自己的心灵”。在“巴金散文读记”旁边,我批了“拒绝泛泛而读,勤于边读边思,读中有思”。在“端午快乐辩”一文旁边,我批了“多思,爱思”。在“读写情状及自悟二十则”旁边,我也依序做了一些批注,比如:七,思想灵魂与语言外壳。 十三,文学语言与叙述式语言。十五,散步也思维。 十六,宏大与细小。 十七,通顺与生动。 十八,写与改。 十九,读书与践行。 二十,读书与写作。
其他的就不说了。
读你的著作,就像坐在你的对面,我的人在那儿,我的思想也在那儿,谢谢你,老杨头(作者微信昵称)。
可惜,我没有给你的。】
——朱方贵
(您能这么细致地阅读并作出精当的旁批,我非常感谢!这是一般的读者做不到的。我之所以两本书都亲自送到您家里去,一是因为您是我的老领导、老同事,也是我的老知已。二是因为我知道您从年轻时起就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人。您既是我生话中的知已,又是我文学上的知音!再次感谢您这么看重我的著作。——作者 )
【朱校长读得认真,批得精准,为其点赞!我读则是划重点或划圈圈,备日后摘引,用你山之“石”攻我之“玉”,有些篇章我是品读两遍以上的,正如朱校长所说,读你的文章仿佛咱们在一起叙旧,追忆你的过往,别有一番风味的。】
——张久春
(快把你的这些'重点’、'圏圈’去掉!这种层次的玩意儿哪值得'摘引’?你我是窗友,更是无话不说的弟兄,最好能提点批评意见。——作者 )
【感谢你赠书,按照你的提点,我认真看了“自序”和“后记”,知道了该著上、下编六个单元的文章排序,我认为你是花了大气力的,通过“后记”知道了你写作之不易。我认为这本《闲窗絮语》应是你的力作,也是你的艰辛之作。且不说你的文学功底,只对于你的坚强我就自叹不如。我退休后比你的家居条件和身体状况好多了,但我之努力不及你万分之一,我很惭愧,但本性已定,改也难。看了你写的“读书情状及自悟二十则”收获颇多。我虽不想在写作上有点什么成绩,但在家闲来无事,也喜欢胡咧几句,假充斯文。你的这二十则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是一种引导和指导,我准备还要细读。我的文字功底也就是个初中水平,今后还望你多加指导。】
——王文君
(谢老兄褒奖!指导不敢当,一起切磋,共同进步。 ——作者)
【老哥,书收到了。一口气把书翻了一遍,品读了几篇,忘了打火灶上的油锅。现在坐下来静心品味,我感觉书中流淌着老哥的情思,每读一篇都让我热血沸腾!这本书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清新大气。书名看似简单,其实蕴含诗意,尤其是镶嵌在山水画之中,满是意境,一下子把人拥入书的怀抱。感谢老哥把我写进了书中,把我“飘”扬得如醉如痴。看来今晚将抱着《闲窗絮语》入梦乡了……】
——李国金
(低层次的著作,没你说的那么好。你能这么喜欢,我很欣慰。
——作者 )
【昨天看到您开着车各地各人送书,我心头涌起的感受不是感动和赞美,而是悲凉和怜惜。说您有如孔圣人周游列国宣传真理吧,显然太过了。不说是荣誉在支撑着您,只能说是一种信念。《文心雕龙》写好后,作者也是背着书稿到处求售,碰到沈约,书才被传扬开来。其实现如今人们已经不像上世纪八十年代对文学那么有兴趣了,特别是当今高科技产品更使人鄙弃人文修养而崇敬理工技术,报考哲学历史中文的还有几人?这也恰是时代的进步。看到您清瘦的面容,单薄的身躯,还有颤抖的手,我不懂您心中燃烧着怎样的理想之火?这些书不能带给您金钱,也不能带给您荣誉,就算荣誉又有多强烈的色彩呢?很多的人早已忘记了您,不认识您,只有差不多同龄的几个人还会惊叹您。您不如好好保重身体,加强健康,适当重读您特别喜欢的某几本书,反复读,痴心读,读出深刻的心得,与朋友们微信交流,消除孤独,增添欢乐。不必再写了,手指都在颤抖了,怎么敲键呢?即使写下去,也不会超越自我。我曾经批评过您的文章,也是批评我自己的。
您要保重身体啊!快乐来自健康啊!】
——万作文
(作文友:上段文字所饱含的怜惜与关爱,让我颔首称是,衷心感谢!
——作者 )
得杨锡垒先生所赠《闲窗絮语》:
手不停披赏赠文,
如滋甘露享芳芬。
问君所运是何笔,
哪得这般功力神!
——黄祥阶
(黄局:您过誉了!平常字句,哪来“功力神”?! ——作者 )
读闲窗絮语之感悟
退隐闲窗脑未闲,
人生况味绘真颜。
何来絮语撩人醉,
垒出新才又豫山。
——漆世华
(世华友:若真的“絮语撩人”,我便心满意足了! ——作者 )
【大作收到,展卷阅读,受益良多。见字如见人,老友生活况味,点点滴滴,如在目前。对你老来的写作精神尤为佩服!再次感谢惠赠!】
——胡孝华
(窗友之言,暖我心田;你我虽老,意趣倍添。一同笔耕,切磋向前!
——作者 )
【锡垒:你好!你托久春赠送给我的《闲窗絮语》一书收到。从书中我看到了你的人生定力,你有“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耐力和追求。我很敬佩!
锡垒同学,你的人生三部曲,已写完了两部,这真是不容易啊!我自愧不如。正如过去社会上流传的“行政干部像丝瓜,越老越空;专业干部像南瓜,越老越甜”。】
——苏兆新
(窗友谬赞了!你的赞语所上升的高度让我汗颜! ——作者 )
【我读了自序、后记。说实话,在我们同学中,像你一样,认真读书,认真写作,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用心、用情,有坚韧毅力的人已经很少了。在我印象中,再找不出第二个!】
——杨国英
(谢老同学夸奖,上十年来尽管用心用力,仍然收获不大,成绩平平,难于突破。书虽出了两本,但均为低层次的作品。尽力了,也就于心无愧了。 ——作者 )
【我昨晚才看到你对我的两首诗的评析。你清丽的文字,透彻的分析,非常准确地反映了我创作的初衷! 我就是一般的触景生情,随感而发,你却用心、用情地来品评,真的感激你!】
——杨国英
(评析的依据是原作,好的品评来自优秀的原作。我读这两首诗,的确被深深打动。 ——作者 )
(《闲窗絮语》一书经市作协几位作家推荐在潜江城上了新华书店和树人书店的书架,对作者来说真是一份极大的慰藉! ——作者 )
【祝贺你!我已看完上编的第一单元——“社会万象”。你观察细致,看得准,对不良现象批评到位,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很值得一读。】
——胡祥波
(你能如此品读,我打内心感激!对一个作者来说有人品读他的作品,真是比什么都强!感谢老同学对我的关注、关心、关爱!
——作者 )
【赠书收到,我会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的。】
——张清凤
(不客气,愿老同学读书如读其人,通过书来了解我的生活,了解我的所思所为。望批评指正。 ——作者 )
【说实话,我跟你是有很大距离的,你的书和你平时发给我的文章,我都会认真读,但也只是认真读而已,我没有评的能力和写的能力。这几天我把《岁月留痕》也拿出来了,有些文章又读了。读你的书就是能感觉到你的真实和真诚,这就是文如其人吧!文学功底就不用说了,那自然是有很深的底蕴的,我想那除了天赋,就是你的勤奋了。你确实是我们同学中的佼佼者,我一贯是发自内心的敬重你的。】
(别再说什么水平距离,依我看来,只是愿写不愿写的问题。我在给一个初中同窗的微信中曾写过这么几句顺口溜:“自掏腰包出本书,纵横比较在低谷,同窗不写非不能,年高懒把心弄苦。”你何尝又不是这样呢? ——作者 )
【人一生最可贵的是不放弃自己的追求,你做到了。我要向你学习!望你平时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不用太劳累,毕竟快七十了。希望我们都健康快乐!】
(言之有理,健康第一! ——作者 )
【杨老师,您好!刚收到《闲窗絮语》。很高兴——能拜读杨老师的作品;很感激——承蒙杨老师赏识!杨老师顶着“三座大山”,还兼顾接送孙女,实现了“不教书就写书”的愿望,令人敬佩不已!我一定好好拜读!老伴追我吃饭,不多说了。祝您及家人端午安康!】
——张嫦娥
(张校长是我们同窗中的才女,拙著及本人能受到您的褒扬和欣赏我感到十分荣幸!也祝您及家人端午节吉祥安康! ——作者 )
【杨老师,您好!你的童年众星捧月,衣食无忧,可谓生活在蜜罐里,让人艳羡;五十二岁丧偶,千斤重担一人扛,欲哭无泪,实属人生之大不幸!灾难没有击垮你:工作出色;为父亲平反;侍奉母亲;儿子优秀,并子承父业。你手把手教儿子学车,让人感受到父爱如山!只是有点不成熟的想法(请原谅,也许与我的性别有关):写丧偶时,强调了压力而忽略了夫妻间的情感,不免让人伤感!老同学,请一定原谅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后面抽空拜读时,有什么心得,同样会如实交流!多保重!】
(张校长,您读得很仔细。我打内心里感激!一个作者的作品有人能细致品读,真是一种幸运!您说到的忽略了夫妻之情的问题,我想您手中一定没有我的第一部著作《岁月留痕》(可惜此著我仅剩一本了),若有,您断不会留下这种印象。因为那上面的“掉亡妻”和“百日祭奠”两篇文章是把许多人都看哭了的,我自己也是读一次就流一次泪。 我很希望能听到读者的评说,您往下读,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同我交流。十分盼望,也十分感谢! ——作者 )
【杨老师,原来如此。为你点赞!】
(您慢慢往后看,把阅读感受反馈给我,是对我最大的帮助和最好的关心。 ——作者 )
【杨老师,晚上好!看完“生活絮语”,呈现在眼前的作者,是一位重情义、讲道义、办事一丝不苟、自信、爱钻研、有功底的人。文章语言流畅,引人入胜,极有画面感。有点不成熟的想法:如果适当配插图就更好了,如“儿时的照片”。另外,四十年同学聚会的时间有误,应该是2017年10月。还有,你自称毛先生的“文友”,我觉得名副其实,自责“厚颜”,似乎太过。】
(四十年同学聚会前我火车票都买了的,但因重感发烧实在去不了,就将车票退了。那篇文章是在聚会的前夕写就的,9月19日没错,年号错了,不是2016年是2017年。毛道海先生是我市著名的民俗文学作家,对我市民俗文化的发掘整理作出过杰出贡献,故言不敢称“文友”,称“粉丝”的确恰当不过。 ——作者 )
202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