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瓷器的鉴定真假方法
南宋龙泉窑有很多釉色。偏白的是粉青。偏绿的是梅子青。偏灰的偏黄的,都是温度没控制好的结果。大多数都很难烧成完全均匀的釉色。
元代的龙泉青瓷的釉色则有青中带黄或青灰色。这种釉色上的差别是因为釉的成分与工艺差别导致的。它的釉层从薄胎厚釉的多层施釉改变为一次施釉,釉色呈豆青、艾青色,豆青滋润如玉。像玉温润而泽。釉色温和润泽、不张扬也就是没有“贼光”,光泽柔和内敛,似水一般。瓷釉没有瑕疵、杂斑。
元灭宋以后,即建都北方,政治、经济重 心自然也随之转移,浙江地区不如南宋时期繁荣,龙泉窑生产不能不受到影响。加以官营垄断的景德镇,一跃而成为全国的瓷业中 心,远非交通不便的龙泉窑可以与之抗衡。况且白瓷在这时正蓬勃发展,居于主导地位,青花、釉里红等新品种,更受国内外欢迎,各地瓷窑多改烧白瓷。在这种情况下,龙泉窑大部分都生产商品,追求产量,艺术质量显著下降,瓷胎呈灰色,器物厚重粗拙,前阶段的白胎青瓷和黑胎青瓷已停止生产。釉层也改为一次施成,薄而透明,釉色青黄不一,缺乏莹润柔和的美感。可能为了使釉色增加一点变化,有些盘、碗、瓶、罐等器皿上采用东晋以来所流行的褐斑装饰。至于那种精美的粉青和梅子青釉色,已难得见到了。
在欧美国家,龙泉窑的美丽则源于他们对东方神秘古国的好奇,与对精美瓷器的向往。当西方人第 一次见到来自中国的精美瓷器时,惊讶于东方的器物竟能烧得如此精美。由于他们对中国瓷器的热爱,瓷器自然也就成了中国对欧洲贸易中的大宗商品。
龙泉窑的生产主要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我们叫龙泉窑的山寨时代,主要时间点是北宋早期,这个时候的龙泉窑并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的东西,主要生产一些与当时的老大哥越窑风格接近的器物。
明代张应文的《清秘藏》也说 “龙泉豆绿者,与汝窑大致相同,往往易于相混。今为析之,汝胎色粗而略糠,龙泉坚而且细;汝釉薄而清,龙泉釉厚而混;汝无釉之处,色如羊肝,龙泉无釉之处,色如瓦屑;汝釉上有光,透脱如料,龙泉釉上无光,滋润若玉;汝多有鱼子文,少有蟹爪文;龙泉间有蟹爪文,绝无鱼子文,其相异之点在此。” “古宋龙泉窑器土细质厚,色甚葱翠,妙者与官窑争艳,但少纹片,紫骨铁足耳,且极耐磨弄,不易茅篾。”张应文的《清秘藏》对中国的古陶瓷记述较详,尽管没有太多的新鲜观点,但功课还算是做得非常认真细致的,一部值得重视的文献。
在龙泉窑的精湛技艺和精美的釉色及高超的质量影响下,除浙江境内多处窑址如大窑、金村、溪口、大白岸、小白岸、梧桐口、笔架山、项户、道泰、山头窑、松溪、马垃力、安福口、安仁口、大方、大棋、下村、武溪等300余处外,还有江西、福建两省的多处窑址也仿烧龙泉青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龙泉窑系。这在宋、元民窑瓷器中是屈 指 可 数,名列前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