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男孩跳楼去世事件:心理学告诉你多少教育最后“用死亡解决问题”

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上,一男孩突然跑下车,迅速爬上桥栏一跃而下,紧跟着的女子从车里追出,因没能抓住他坐地痛哭。

120到场后确认,男孩已无生命体征!

据了解,男孩今年17岁,是某职校高二年级学生,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后,又遭到母亲批评,在母亲停车斥责后,跑出车门,跳下大桥。

从短短的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过程不超过30秒。这个男孩拉开车门,冲到桥边,一跃而下,他对于死亡的果断深深地震撼了我!

我们无法知晓一个17岁的孩子,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毅然决然地选择死亡。

我们也无法体会一个母亲,亲眼看着孩子在自己面前从桥上一跃而下生命终结,内心是如何煎熬。

这件事发生以来,比起反思家庭教育的人。

吃瓜群众才是比比皆是。

其中有不少网友认为现在的孩子承受能力太弱了。

你看啊,这些网友对孩子的批判,是不是可能会像极了她的妈妈在桥上对他的责骂?

我们不知道一个17岁的少年需要多大的勇气才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是这种举动多数情况下绝不是由于一时的冲动,毕竟那是自己仅有一次的生命。

当积压的抑郁喷簿而出,只需一个导火索就有可能燃尽自己心中最后的一根稻草。

其实客观来说,我们并不好对这个事情做出什么评价。

因为我们不清楚这对母子之间到底有过怎样的对话。

我们只是知道这个母亲在责骂他的孩子,并不清楚是否有过激的语言。

我们也不清楚这对母子的相处模式,是溺爱导致孩子的承受能力太低,还是一味的责骂让孩子失去生活的激情。

在这事件的背后,家庭教育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

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

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做好父母是为人父母重要的一课。

有时候孩子犯了一些错误的时候,在还没有搞清楚事情对错之前,为人父母大可不必一阵劈头盖骂,首先要问清楚事情的原因。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批评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不会为自己的行为作出辩解,内心的郁闷,怨念也会越积越多。

不要在子女教育中,递给孩子一把上了膛的枪。

这枪,可能就是过激的言辞。

例如什么“你怎么不去跳楼”“你怎么不去死”之类的话。

“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多败儿”一直是很多家庭奉行的教育铁律。

但孩子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他身边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他想要的沟通方式究竟是什么呢?少有人关心。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

但多少家长倾注了所有心血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却忘了去听一听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在家庭教育中,我觉得父母与孩子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谁都不是生来为父母,孩子来临的那一刻,父母这个角色才出现。

作为父母,多听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吧。一味的责骂,只会适得其反。 

END

父母也不是生来就为人父母,他们曾经也是孩子;多绝望,在跳桥之前我已经死了,伤害不了父母,所以伤害自己来惩罚他们。我们需要反思的到底是什么?留言告诉我们你的想法!

作者:知北

编辑:赵康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