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0字的极简中华史!
约公元前2070 年,黄河中下游的部落联盟首领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夏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此后多次迁都,曾迁至帝丘、原、老丘、西河等地。夏朝统治的中心,大致位于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之后范围虽有变化,但始终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夏时的方国有过、寒、商、六、扈等,周边的部族有莱夷、九夷、三苗、熏育等。
约公元前1600 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于亳(bó,今河南郑州)。商前期,曾多次迁都。公元前14 世纪,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都城终于稳定下来。其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展,其势力范围,东到山东西部,西达陕西西部,北至河北北部,南抵长江流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商朝周边的方国和部族众多,有鬼方、人方、淮夷等,较远的有肃慎、羌、氐、濮等。
商朝后期,渭水流域的周国迅速发展起来。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伐纣,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史称“西周”。西周通过大规模分封同姓和异姓诸侯来巩固统治,开发边远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西周时期,主要的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吴、楚等,周边的部族有严允、鬼方、肃慎、淮夷、濮、扬越、羌等。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被迫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争夺霸主地位,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春秋五霸”。这一时期,周边的部族有东胡、山戎、肃慎、羌、百濮、扬越等。
战国是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征战而得名。经过不断的战争,小国不断被强国所兼并,形成韩、魏、赵、中山、齐、鲁、宋、燕、秦、蜀、楚、越等国,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强国,史称“战国七雄”。这一时期,周边还生活着东胡、匈奴、乌孙、月氏(zhī)、羌、越等部族。通过不断的兼并战争和经济文化交流,各民族逐步融合,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自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日益强盛。到公元前221 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秦始皇通过推行郡县制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巩固、扩展疆域,最终形成了一个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达南海的封建大帝国。在这片辽阔的疆域内,各民族不断融合,逐步发展。而秦的周边部族,北有匈奴、东胡,西有乌孙、月氏及羌等。
公元前207 年,秦朝被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推翻。刘邦与项羽进行了四年多的楚汉战争,最后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史称“西汉”。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至汉武帝时,将全国分为13 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刺史部”。与秦朝相比,西汉疆域有了较大拓展,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将河西走廊至西域的广大地区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版图。西汉周边的部族和政权有匈奴、鲜卑、乌桓、夫余、乌孙等。
西汉末年,社会动荡。公元9 年,外戚王莽篡位,改国号为“新”。25 年,西汉皇族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史称“东汉”。经过“光武中兴”之后,东汉政治、经济、文化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东汉疆域与西汉大抵相当,周边的部族和政权有乌孙、匈奴、鲜卑、夫余、高句丽等。
东汉末年,自黄巾起义,经董卓之乱,转入群雄割据之势。220 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东汉结束;221 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定都成都;222 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三国统治的区域与东汉大体相当,其周边地区,则分布着乌孙、匈奴、鲜卑、夫余、高句丽等部族和政权。三国时,吴国的船队曾经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三国后期,魏国灭蜀。266 年,魏国大臣司马炎篡位称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史称“西晋”。280 年,西晋灭吴,统一南北,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但西晋的统一只维持了短短的30多年。316 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西晋灭亡。西晋时期,其统治范围与三国时魏、蜀、吴的总和大致相当,其周边地区各族的分布也大致与三国时期相同。
317 年,西晋皇室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东晋”。与西晋相比,东晋的统治区域已大为缩小,基本上位于淮河以南、汉水的下游、巴蜀盆地的长江以南;而北方中原地区则重新陷入战乱,先后建立了十几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统称为“十六国”。382 年,前秦统一黄河流域,周边地区各族的分布基本同西晋时期。
420—589 年,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史称“南北朝”。南朝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代,北朝则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这一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北方和西北方的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不断向内陆迁徙,一些少数民族还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周边地区的部族和政权主要有乌孙、柔然、高车、契丹、吐谷浑、党项等。
581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589 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隋朝疆域,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今新疆东部,西南至云南、广西和越南北部,北到内蒙古北部,东北至辽河。隋时期,周边地区分布着突厥、铁勒、室韦、契丹、靺鞨(mò hé)、附国等部族和政权。
618 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唐前期,降服东、西突厥,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同时,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尊重,回纥(hé)等部族相继臣服于唐朝。唐朝前期的疆域广大,东到东海,西达咸海,南及越南中部,北至西伯利亚,大大超过了西汉鼎盛时期。周边其他部族,如东北地区的室韦、靺鞨诸部,西南地区的吐蕃(bō)等,与唐友好往来。
907 年,后梁灭唐,占据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此后,又相继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同一时期,中国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地区,先后出现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国,合为“十国”。五代十国时期,各地政权割据,周边地区的部族和政权,东北有室韦、靺鞨、辽,西有党项、吐蕃,西南有大理等。
916 年,北方契丹族的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947 年改国号为“辽”。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结束分裂局面。1038 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北宋、辽、西夏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一时期,周边地区还有哈拉汗(黑汗)、西州回鹘(hú)、黄头回纥、吐蕃诸部和大理等。
12 世纪初,东北女真族的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1115 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1125 年,金灭辽。1127 年,金灭北宋;同年,北宋康王赵构称帝,重建宋朝,史称“南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与金对峙,偏安江南。这一时期并存的政权还包括西夏、西辽、大理,周边则生活着吐蕃等部族。
1206 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之后,蒙古相继灭西夏和金。1271 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1276 年,元灭南宋。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其东、东南、东北到海,西到新疆以西,南达南海,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北面包括西伯利亚大部。为有效管理辽阔的版图,元朝确立了行省制度。元时期,西藏和台湾成为中央王朝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
1368 年,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明朝。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疆域与元朝相比,有所缩减。其疆域东、南到海并包括南海诸岛,北到内蒙古北部,东北达外兴安岭,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则包括西藏、云南。在明朝统治地域之外,当时的中国北方和西北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如瓦剌(là)、鞑靼(dá dá)、亦力把里等。
明朝后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1636 年,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建立清朝。1644 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清疆域西跨葱岭,西北到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到达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濒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及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国家。其境内生活着汉、满、蒙古、回、藏等50 多个民族。
由于闭关锁国,清朝末期,国力衰微。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中国社会一步一步滑向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 年1 月1 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基本承袭清末的领土。1946 年,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
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56 个民族同心协力,不断探索,为建立一个改革开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而不懈努力。中国国土辽阔,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西至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南起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到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