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同学,尤其是进修生,在美院只能学一年时间,他们迫切要求一些老师谈谈自己艺术发展的经验,让我也讲一点我是怎样走过来的,就艺术的足迹而言,我在课堂上讲的,不过是我的一点实际体会,也很难清理出个头绪,只能提示一个线索。
贾又福 《临摹黄宾虹作品》
40㎝X40.5㎝ 1964年
同学们长期实践就会慢慢有切实体会,平时我们讲胸怀博大,道德高尚,修养深广太重要了。你们画到纸上的画面形象,全是平常活跃在你心灵中的画面形象。你道德越高,修养越深,本领越大,你心灵中的画面形象就光彩照人,生命力强。而且她万分的可人,飘忽游动,须近则近,要远则远,光和色亦随之流变分布,明暗、强弱、模糊、清楚之差别分寸,全由你这部心灵电脑控制,微妙到极点。(但终究不是机器所为,不能复制,不是电脑绘画能企及的。)但必须认真苦修。这一切决不等于任意胡来。大家可从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找到一些答案,他的画远近难分,忽明忽暗,山树莫辨,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出神入化”的神秘世界,但让人感到钻进去很舒服,而且越来越多的读者能以“神会”。假如没有高深见地和过硬功夫,万不能奏效。
黄宾虹 《西泠山水》
74.5cmX48.5cm 九十二岁作
搞艺术知理法者,必破理法。“尽信书不如无书,尽守法不得至法。”举书法一例,弘一法师,以圆笔入魏书,自成面目,独标一格,不落魏书成规,高人一筹。而赵之谦,细心研习,顶礼用功,最终只落得“从其门入,不得家珍”的结果,其方笔写得纯熟流利,遁规蹈矩,缺乏苍古拙厚,味淡浮薄。前辈书画大家,讲过很多至理名言,书家王羲之论书,画家顾恺之论画,代代相传,不乏其人,直至近代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石鲁诸大家都有精辟论述,至于笔墨技巧,谈的就更具体。希望同学们不要怕费时,要看进去,要弄懂。真弄懂了艺术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高,怎么低,才能真正学会灵活驾御笔墨技术方法。“入法”才能“离法”,脱开前人成法束缚,“我法”始可立矣!这些问题好像明摆着,但就是难以做到。“知不等于能”,这一点都不奇怪,必须深究!
齐白石 《大富贵家风》
68cmX34.5cm
大书家蔡邕早有名言:“当我者死,叛我者生。”可惜很多人没有理解,齐白石很了不起,以此理告诫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很特别,特就特在它是开发潜藏在各人内心深处的,只属于个人殊有的精神宝藏。依个人素质不同,天授,蒙养,苦修,精进,各异的发展但不能偏废。尤其是将养精神浩然之气,不能忽视崇高、人格道德观和世界观,不能没有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他诸多艺术品格,都不能靠师傅给徒弟“输血。”师徒各人艺术之血,是根本不同的物质合于精神的一一特殊“血型”,强行输入,艺术必死!无论哪个流派,其本质意义上的传人,必是“背叛”其宗师模式的那些弟子,创派之人,必先离派。
李苦禅 《水族》
水墨 纸本 镜心 82cmX147cm
中国画离不开传统血脉之哲学精神。所倡“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水墨为上”等等,皆以“抱一”之大美哲学风范,为历代审美的高要求。水墨以它极单纯的语言,表达极丰富斑斓的天、地、人三才之外美世界和内美世界,又流派纷呈,各出其奇,实为难能可贵,全世界人民,必然刮目相看。一个成熟的中国画家,愈到晚年,用墨愈单纯,也愈微妙;愈强烈,也愈平淡,精神光辉使然。
贾又福 《江山巍巍不可摧》 180㎝X140㎝ 19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