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出土一本古书,看到书名后,考古队长大呼:原来传说都是真的
夫攻强,必养之使强,益之使张。太强必折,大张必缺。攻强以强,离亲以亲,散众以众。
我国历史悠久,涌现出了很多好的史书,正史包括历朝历代的实录,像《汉书》新旧《唐书》《隋书》等;文学性强点的有四大名著,或是《封神演义》《山海经》这一类。
除了这些书外,还有一些实用性比较强的书,比如兵书,古代战事频繁,兵书就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料,历史上的兵书不少,像《孙子兵法》《武经总要》《孙膑兵法》等,这些兵书知名度很高,而且留存于世,所以神秘感不强,跟另一本书正好相反。
奇书《六韬》,历来备受推崇
历史上还有一部兵书,它的知名度也很高,但在这样巨大的光环之下,它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很神秘的,它就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六韬》。
《六韬》,又叫《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相传是由姜子牙所著,说起《太公兵法》,很多了解刘邦的都知道,他的谋士张良曾经在碰到刘邦后,故意用《太公兵法》考刘邦,结果刘邦全听得懂,这时他考过的人当中没人做到的,于是张良决定跟随刘邦,为刘邦建立西汉立下了不世之功。
《六韬》全书有六卷,共六十一篇,近两万字,此书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的领域很多,而不仅仅是战争,还包括战略论、战术论,故此,它很受历代帝王及谋士的喜爱,谋士中除了张良,诸葛亮也很推崇。
《六韬》被清廷定为假书,让人唏嘘
前文提到这部书很神秘,原因就在于从南宋开始,它就被怀疑是假书,人们觉得这本书神神叨叨的,不是正规的书,但还只是流言,没有被最终确定,直到清朝,清廷直接将其视为假书,给它贴上了假书的标签。
受此影响,对《六韬》的研究就此搁置了下来,这本书的庐山真面目也就无法再重见天日,如果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世人可能真的见不到这本奇书了,但后来事情迎来了转机。
重见天日,好事一桩
1972年的4月份,我国的考古人员在山东临沂一带进行考古工作,最后在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了很多竹简,这些竹简尽管过去了这么多年,但依旧保存完好,除了散落的竹简,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本完好的竹简古书。
这可是个不得了的发现,只要是竹简书,那年代肯定很久远,果然,考古人员就发现,这本古书的名字就是《太公》,共由50多枚竹简组成,与此同时,还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也出现在古墓中。
《太公》的出土,直接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太公》至少在西汉时期就已经传播很广了,进而可以得知,其兵法部分的《六韬》并非如清廷所说的那样是一部假书,这样的发现,让考古队长大呼:原来传说中的《六韬》是真实存在的。
《六韬》的六卷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每一卷都记载着在打仗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不同方面,比如卷一,说的就是在作战前,对内要富国强民,对外要知己知彼,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再比如卷三,卷三的内容就是在战争中要调动对方,选择将领、严明军纪,然后确定如何发号令、传达信息,还指出要注意天时地利、武器装备和物质供应等。
《六韬》在国外也颇受欢迎,一些国家的军事学校把它当作主要的教科书,可见其地位,作为我国的瑰宝,对《六韬》的保护和传承,是每一代人的责任。
参考资料:《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