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163:欧阳修•纵囚论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nìng)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以诚信、道义对待君子,对待小人则应施以刑罚。判为死刑的人,是罪大恶极,这些人又是小人之中尤其恶劣之辈。宁愿为道义而死,也不苟且偷生,而且视死如归,这又是君子也很难做到的。

唐太宗六年录大辟(pì)囚三百余人,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必能也。

1、唐太宗:即李世民,626年7月,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9月,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世民,世民登基为帝,627年改元贞观。世民在位23年,在位期间从谏如流、励精图治,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史称贞观之治;六年:指贞观六年,632年; 2、录:登记;大辟:古代五刑之一,死刑的通称; 3、纵:放出; 4、 “约其”句:指约定他们按照执行死刑的日期自动归来受刑; 5、期:期望、要求; 6、小人之尤者:小人中最坏的; 7、必能:一定能做到。

其囚及期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1、及期:到了刑期; 2、卒:终于; 3、无后者:没有迟到的,即按期回来受死刑; 4、移人:改变人。

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

我说:唐太宗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得到这种名声。放死囚回家,料定他们希望由于自己如期回来而遭到赦免,怎么能够知道不是这个原因才放回他们呢?另外,死囚被放回家,料定他们如期回来肯定获得赦免,怎么能够知道不是这个原因死囚才回来呢?

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料定死囚一定回来而放之,是唐太宗从上面窥测下面囚犯的内心想法;料定自己必定免罪而返回监狱,这是下面的囚犯窥测上面皇帝的内心想法。我只看到上下互相窥测对方的内心想法才成就了这个美名,而没有所谓施予囚犯以恩德、囚犯就因此受感化而知道信义这回事!

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事情并不是这样,太宗广施恩德于天下万民,到那时已经六年了,还不能使小人不干罪大恶极之事,而仅凭一天的恩德,就能使囚犯视死如归,而且坚守信义,这是一种说不通的观点。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

那么应该怎么去做才可以呢?我说:放死囚回家,其如期归来后,杀了他们而不予赦免,然后再放一批死囚回去,他们又如期回来,那么就可以知道这是由于受恩德感化的结果。然而这必定是不可能的事。

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耳,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如果放出去的死囚又按期归来就得到赦免,可以偶尔做一次,如果总这么做,那么杀人犯都不会被处死,这可以作为国家的常法吗?不可以为常法,这难道是圣人的法律吗?所以,尧、舜以及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治理国家,一定以人情为根本,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明,不违背常情来谋求美誉。

《纵囚论》全文: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nìng)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pì)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耳,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清 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评:

太宗纵囚,囚自来归,俱为反常之事。先以不近人情断定,末以不可为常法结之,自是千古正论。通篇雄辨深刻,一步紧一步,令无可躲闪处。此等笔力,如刀斫(zhuó)斧截,快利无双。

(0)

相关推荐

  • 【歪读《古文观止》】忒会说了——《阴饴甥对秦伯》

    看完这篇古文,我脑子有点乱,倒不是理不清关系.而是把的脑子里"是非善恶观"冲了个稀巴烂. 其背景如下: 晋国在晋献公时因为宠爱骊姬而杀太子申而立骊姬之子奚齐,群公子纷纷逃亡,秦穆公 ...

  • 公元632年,唐太宗去牢房巡视,当他来到...

    公元632年,唐太宗去牢房巡视,当他来到死囚牢房时,那里关押着的390名秋后将要问斩的死囚,当他看到这些人面黄肌瘦,很是可怜,于是下了一道圣旨:放死囚回家过年,来年秋天再回京问斩. 正当这30多个死囚 ...

  • 郁土:史书中的陷阱

    网上看到一帖:     贞观六年李世民批复死 刑犯名单时,突动恻隐之心,令全部死 囚犯释放回家过年,来年秋后,再回长安履约问斩. 死刑犯走了,如微尘般迅速失散.没人信他们会回-- 然而,次年秋,390 ...

  • 唐太宗的“吞蝗”和“纵囚”

    在中国历史上,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立,是古代农业社会的三大灾害之一.据统计,近代以前有记载的大规模蝗灾就有八百余次,唐太宗贞观二年也发生了一次蝗灾."畿内有蝗.辛卯,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祝 ...

  • 古文观止:《​​泷(shuāng)冈阡表》欧阳修 | 中国三大祭文之一

    泷冈阡表 宋代:欧阳修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 ...

  • 古文观止:《祭石曼卿文》欧阳修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 ...

  • 古文观止:《秋声赋》欧阳修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秋声赋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 ...

  • 古文观止:《丰乐亭记》欧阳修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丰乐亭游春三首>欧阳修 丰乐亭记 宋代: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 ...

  • 古文观止:《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五代史宦者传论 欧阳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 ...

  • 古文观止:《伶官传序》欧阳修

    五代史伶官传序 宋代: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 ...

  • 古文观止:《送杨寘(zhì)序》欧阳修​​

    送杨寘序 宋代: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 ...

  • 古文观止174:欧阳修•泷(shuāng)冈阡表

    泷(shuāng)冈:地名,在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南凤凰山上:阡(qiān)表:即墓碑:阡:通往坟墓的道路. <泷冈阡表>是欧阳修在他父亲死后六十年所作的墓表.在表文中,作者盛赞父亲的孝顺与仁 ...

  • 古文观止173:欧阳修•祭石曼卿文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dū)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zhuó)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1.维:发语词: 2.治平四年:即1067年,治平是宋英宗赵曙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