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黄芪三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切)六两,大枣(擘)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方解:本方是由桂枝加黄芪汤去甘草增生姜而成。生姜辛温,增加用量则加强散寒作用;去甘草,因无急迫而有利于阳气外发。因此本方适用于荣卫外虚,表虚不固,汗出津伤而致的血痹、身体麻木不仁者。
条文解读:《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第2条: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解读:阴阳俱微,是指浮沉俱微的脉象,说明荣卫俱虚。关前(寸脉)以候表,荣卫虚于外,所以寸口关上脉微。脉小主虚,脉紧为寒,关后(尺脉)以候里,里津血虚则外邪内侵,故尺中脉紧。身体不仁,即身体麻木不仁,类似于今之所称感觉神经麻痹症。本条所述是由荣卫气虚所致者,此外还有因瘀血或湿气所致者,宜随证加减治之。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者,是说身体麻痹不仁,不知痛痒好像风痹的样子,而实际是血痹,这种血痹宜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
辨六经归属探讨:本方证当属太阳病证。
辨方证要点提示:肢体麻木不仁、恶风而脉虚弱者。
马某,女,65岁,1965年10月31日初诊:右上下肢关节痛、两手麻木三个月。今年8月1日不慎跌倒,发生四肢不能动,十多天后虽能动,但出现右肩关节、右下肢疼,两手麻木不能紧握,汗出恶风。舌苔白,脉弦细。
辨六经为太阳病
辨方证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苓术防己方证
生黄芪15g桂枝9g白芍9g生姜9g苍术9g茯苓9g防己9g大枣4枚。
11月6日复诊:上药服六剂,汗出减少,右上肢疼减,两手麻木皆减轻,但仍握拳不紧,右臂时感刺痛。仍继服上方增黄芪为24g。
11月20日三诊:汗出已很少,两手麻木明显减轻,左手已能正常握拳,右手仍不能紧握,右臂外侧刺痛减,仍继服上方12剂,诸症已。(冯世纶.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经方专家卷·胡希恕<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按语:患者外伤后,关节痛,手麻木,三月未愈。右肩及右下肢痛,双手麻木不能紧握,汗出恶风,很容易判断属表虚邪凑。究其原因,乃气血不足于内,“脉弦细”,营卫失用于外,卫外不固,是以汗出肢节疼痛;荣润不足,是以肢端麻木失用。所以案中讲到 “此血痹之病”。
“血痹”一病,即营血不充或不利,肌肤筋腠失于濡养而致肢体不仁一类病症。《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有专门论述。
辨六经为太阳表虚证,辨方证为黄芪桂枝五物汤证。即取和营卫的桂枝汤去甘缓的甘草,加大剂益气固表的黄芪,二诊时更加大了黄芪用量,黄芪的使用指征,关键在“体表虚衰”。方中据证加入苓、术和防己,以祛表之停湿。防己在仲景书中用以祛化水湿非常普遍,如防己黄芪汤治风水,防己茯苓汤治皮水,均在表;己椒苈黄丸治 “肠间有水气”,木防己汤治“膈间有支饮”,俱属里。利水湿,蠲痹痛,有良效。
血痹一有病由于荣卫气虚所致者,此外还有因瘀血或湿气所致者,宜随证加减治之。本案即加祛湿诸味,但症状中除舌、脉象外,其余并无典型的肿、重等湿象,亦或叙症不详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