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的本质是"独特性"

文/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 知识生产方法论:企业知识经验萃取在线课程 ·

当一个行业快速发展的时候,身处其中的人都沾光,行业的普通人都能得到较高的收益。

同理,当一个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的时候,其民众也大都水涨船高。

但当这种快速不在的时候怎么办?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舒服。

巨变的时代下,半年前可能是月入数万的白领或者小老板,今天可能就要靠送外卖维持生计。

有不少人昨天你可能是体面的中产,今天就不知道靠什么为生。

有许多单位招不到人,有许多人找不到工作!

/01/
1986年,如果你是北京的一名出租车司机,那是一份高尚体面的职业,远超过今天出入于金融街的白领和BAT的程序员:因为当年一名出租车司机的年收入竞能达到3000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1986年,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271元。在各种职业中,当时赚钱最多的是“地质普查和勘探业”,他们的年薪能达到1746元:这些人大都是大学毕业,而且要出野外作业,挣钱多大家都能够理解,但当时的出租车司机的薪水还要远超他们。
30年后,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月薪水已超过5000,但比较优势却已经不在。加上各种网约车的影响,这个岗位早已经从体面到普通到拥有了更多的含义。
更多的原来曾经的高薪职业、体面工作,从现在来看已经既不高薪也不体面了,甚至有不少岗位已经悄悄的消失了。
托马斯·弗里德曼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也是唯一3次获得过普利策奖的记者。
他每周两次在《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只要一出炉,就迅速的被全球主流媒体所转载。他还是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与前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等人共同在哈佛开设一门“全球化”的课程。
但最重要的是,他也是《世界是平的》这本全球畅销书的作者,因为大部分人是通过这本书认识他的。
2012年他在《纽约时报》自己的专栏中发表了一篇文章:Average Is Over,并在多个地方进行过这个主题的演讲:
他认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的能源消费,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了深刻的变革,专业人士只能更勤奋和努力才成,这些知识工作者必须去发现自己的额外的才能。

点击最下端【阅读原文】可以在京东购买!

“Average is over for everybody”,他认为要想在这个时代生存下来,必须要更注重创新、协作和沟通,让你更卓越和出色,否则就会被淘汰。
之前的年代人们可以仅仅做一份普通的工作,挣普通的薪水,也可以过得去。
但现在,这样的工作岗位可能没有了。
面对这种状况,托马斯·弗里德曼给大家出的主意是:
  • 将自己想象成一个“新移民(去新地方打拼的人)”,做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永远不要停止进步(Never stop improving);

  • 做一个工匠,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你的产品上,充满自豪。

  • 同时有企业家精神,永不满足,永远的Beta版,好奇心、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02/
美国还有一位当红的经济学教授泰勒·科文(Tyler Cowen),在2013年出了一本类似的书,叫“Average Is Over:Powering America Beyond the Age of the Great Stagnation”,这本书在国内被翻译成《再见,平庸时代:在未来经济中赢得好位子》。
经济学家总是从很宏观的角度去论述,但Tyler Cowen的观点与佛利德曼有类似的地方,就是你仅仅想做个普通人没戏。
书中描述到:全球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最新的技术和工具都更加有利于富人们的利益,譬如机器人的使用更利于资本家而不是工人,人工智能的普及替代了许多知识员工的工作等。
这些既得利益者正在更多地利用新的机器、大数据分析来实现他们经营和快速发展的目的。与此同时,低收入者如果没有致力于持续学习与提升、去充分利用新技术,则前景堪忧。

从全世界来看,几乎每一个业务部门都依赖越来越少的手工劳动,而这个事实将会持续影响世界的工作和薪酬体系。原来可能有许多人说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现在那种介乎高低收入者之间的中间阶层的稳定、安全的生活方式将不复存在。

这里的“普通人”不是指跟“名人”对比的那个普通人,而是在你所做的工作上没有突出的优势,只达到社会平均水平的人。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有没有感触,以上两位的文章和书出来的时候,AlphaGo还没有问世。看到人工智能这么强,许多岗位和职能会被替代,普通人是不是更加没有活路了?
其实这种趋势在中国也能感觉的到,在北京上海的许多公司里面你会发现,许多项目团队都是一个高手带着几个新手在干活,中间的人哪里去了?

关注视频号下午直播免费听

许多人说,我这个人没有什么大的奢望,也不要求太高的收入,农夫山泉有点田,只要能过就可以了。我也不要求太多的薪水,也不愿意承担高的风险,平平淡淡才是真!
但现在你会发现,想当个安静的美男子的机会都越来越少:
如果你只是中间水平,随着你的年龄越长成本越高,可能会被技术和工具替代掉,也可能你干的那部分活会转移到薪水更低的城市和国家,而你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大部分人的本性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但社会却逼着我们每个人必须去卓越,这当然会让人不爽!
当然,也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拯救世界的大英雄,但你起码要在某一个点上有超越他人的能力和见识才行。这个行不一定说你能够多么牛,而是才能够保持生存和基本的尊严。
这就要求每个人必须持续不断的学习、实践、思考和创新,成为哪怕很细微领域的高手和牛人,否则你的未来会支撑不起你普通的梦想!
/03/
总结一下,在这个时代,阶层的升级很难,但从一个阶层滑落却很容易。
之前因为整个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职场早的那批人,大部分都享受了这里面的红利。
许多人还享受了行业突飞猛进的红利(譬如之前的通信、现在的互联网等),许多年薪百万千万的人并非自己的能力有多高,只不过是因为抓住了那波机会。
但没有一个行当永远是风口,正常的社会也应该是大部分行业都处于差不多的利润率上。
半价24.90元优惠中
今天的情况就更加严峻,由于外部宏观环境变化、大的技术革新的欠缺、各种红利丧失,造成很多行业开始或者已经“内卷化”:同样取得原来的成绩,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这个辛苦可能是体力、也可能是脑力。
类似于河北参加高考的孩子,20年之前考上清华北大只需要650分就够了,而今天却要710分以上,但能考上的比例却没变,但要多考60分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和痛苦却是成倍增长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年轻人如果想提升自己的价值、那些享受了红利的人们如果想保持自己既有的优势?
之前分析过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有2个因素确定:独特性和社会需求,内卷的本质是社会需求的增长率降低,原来一个人如果选对了“风口”,即便自己水平一般靠行业红利也可以过不错的日子,但今天这一个维度的机会越来越少。
那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提高自己的独特性。你的独特性越高,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的概率越大。

天生丽质长得漂亮是独特性、你们家突然拆迁分了十几套房子是独特性、你是各种“X二代”也是独特性,甚至于你买彩票总中奖也是独特性。
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靠脸、靠拆迁、靠爹或者彩票中奖的概率都比较低,那么对于普通人而言,唯一容易靠的住的可能是你的专业能力,这个是普通人成本最低的生存方式。
在新环境下,在需求没有之前那样飞速增长的年代,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无论新人还是老人,必须重新出发,下大功夫,提升自己在职业市场的独特性,让自己不可替代:
这种独特性要求,既不能在短期内被机器替代,也不能被更廉价、更年轻的人替代。
在这里面,成为一个领域的高手和专家无疑是相对更有可能性的机会。
如果没有这样的独特性,现在就是麻烦的开始,未来则更加麻烦!(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作者田志刚。)

周六视频讲座9.9:成为一个领域专家的方法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