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之钓鸡

民国十六年入冬,天津卫地面上冒出来一位奇人,这人谁也没见过。姓嘛叫嘛,长得嘛样,也就没人能说清楚。

既然是奇人,就得有出奇的地方。这人是位钓客,但不是钓鱼,是钓鸡。鸡怎么钓?我说您听——别急。那时,天津家家户户都养鸡养狗养猫。养鸡吃蛋,养狗看门,养猫抓耗子。狗在院里猫在屋里,鸡不圈着,院里院外随便跑,后晌该进窝的时候,站在门口一吆喝,或敲敲食盆食罐,就全颠颠跑回家了,绝丢不了。

可是到了民国十六年天津人开始丢鸡,开始以为闹黄鼠狼,黄鼠狼抓鸡总留下点儿鸡毛,可是丢鸡的地方没人见过鸡毛;后来认为是有人抓鸡,可是抓鸡的地方总能听见鸡嘎嘎叫,怪的是——没人听过鸡叫。

不多时候,家住粮店后街的一位姓刘的老江湖,瞧出了门道。他发现丢鸡不总在一个地方,今儿河东,过两天河北,再几天杨庄子。丢鸡的地界都不大,不过几条胡同,一两条街,几十只鸡,好似给一阵风刮走,不留半点儿痕迹。黄鼠狼绝没这种心计,只有人才干得出来。这叫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偷鸡的人真够聪明。可他用嘛法子,不声不响,鸡也不叫,不大工夫,就把一个地界满地跑的几十只鸡全敛去了?老刘开始到处走,留神用耳朵摸,只听到哪儿哪儿丢鸡的传闻,却没人说偷鸡的人给逮着了,只听到一个绰号叫“活时迁”——叫得挺响。嘿,人没见,号先有了。

二十天后一个小痞子告他这个“活时迁”的事,叫他大吃一惊。据说这“活时迁”抓鸡不用手抓,用线钓。他先把一颗黄豆,中间打个眼儿,用一根细线绳穿过去,将黄豆拴在线绳一头;再使一个铜笔帽,削去帽尖,露出个眼儿,穿在线绳另一头上,铜笔帽像串珠那样可在线上任意滑动,然后将黄豆、线绳、铜笔帽全攥在手里,偷鸡的家伙就算全预备好了。“活时迁”看到一个有鸡的地界,蹲在一个墙角,抽着旱烟,假装晒太阳。待鸡一来,先将黄豆带着线抛出去,笔帽留在手中。鸡上来吞进黄豆,等黄豆下肚,一拽线,把线拉直,就劲儿把铜笔帽往前一推,笔帽穿在线中,顺线飞快而下,直奔鸡嘴,正好把嘴套住。鸡愈挣,线愈紧,为嘛?豆子卡在鸡嘴里边,笔帽套在鸡嘴外边,两股劲儿正好把鸡嘴摽得牢牢的,而且鸡的嘴套着笔帽张不开,叫不出声。

“活时迁”两下就把鸡拉到跟前。小痞子说,“活时迁”多在入冬钓鸡,冬天穿一件黑棉大衣,抓了鸡,塞进怀里,谁也看不出来,更因为谁也想不到他用这法子偷鸡。小痞子还说,他一天吃三只鸡,吃不了拿到就近的集市上卖了。老刘问他这话当真?小痞子说他前些天在挂甲寺一带亲眼见的。老刘在家里寻思一天一夜,想出一招。他想,他住这粮店后街,养鸡的人家多,地势杂,“活时迁”迟早会来这儿偷鸡。他家也养鸡,他便守在家候着“活时迁”。他说:他钓鸡,我钓他。入了腊月,他的鸡和隔墙陈三家的鸡忽然没了十几只,光光的一只没剩下。老刘说:“行了,上钩了。”

老刘知道在哪儿能找到“活时迁”。他去到附近一带几个卖活禽的集市上转,转来看去,瞧见一个胖子,脸色红,皮肤光,小眼赛一对琉璃珠黑又亮,身穿大棉袍蹲着,旁边一个竹编的罩笼,扣着五六只活鸡。老刘过去对这胖子说:“鸡吃得不少呀,嘴巴都流油了。”胖子一听一惊,坐个屁股蹲儿。老刘心想这就是“活时迁”了。“活时迁”手一撑地,又蹲回来,朝老刘笑道:“这么肥的鸡哪有福气吃?”老刘一听他说话的口音不是当地人,却不和他多废话,指着鸡笼子说:“你把那白公鸡拿出来瞧瞧。”“活时迁”应声伸手从“叽哇”乱叫的几只鸡中间,把白公鸡抓出来,递给老刘。

白毛红冠,雄姿勃勃。“活时迁”说:“这公鸡起码十斤,还是当年鸡,肉多又嫩,煮着炒着怎么吃都成。”老刘拿着鸡问他:“多少钱?”“活时迁”说:“不便宜也不贵,十个铜子儿。”老刘说:“好,你就给我十个铜子儿吧,还有笼里那五只,总共六十个铜子儿。”“活时迁”说:“别打岔了,你吃我鸡还要我给钱。”老刘说:“谁打岔了,你抓我鸡还要我给钱。”“活时迁”觉得话茬不对,把脸一撂,说:“好,你可得说明白,这鸡怎么是你的?”老刘笑了,说:“你说这鸡是你的,可有记号?”“活时迁”有点儿发急:“鸡不是你抱来的,是在我笼子里的。我没记号,你有记号?”老刘说:“肚子上有个红圈儿。”“活时迁”抓过鸡,翻过来,拿给围观的大伙看,叫着:“大伙瞧呵,哪来的红圈儿。”没有红圈儿,只有一肚子厚厚的白绒毛。

老刘冷冷一笑,左手把鸡抓过来,右手将肚子上的白毛一把把揪下,果然一红圈儿,用漆画在鸡皮上。他说:“我早在它换毛时就把这红圈儿画上去了。”“活时迁”心想:这回要玩儿完,人家早早画个圈儿,等着自己往里跳呢。这才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码头人真厉害。自己只有叫爹叫爷,求饶了。

人家老刘是江湖。真正的江湖都厚道,得饶人处且饶人。他叫“活时迁”把笼子里的鸡腿拴在一起,头朝下提在手里。只朝“活时迁”说了一句:“小能耐,指着它活不了一辈子,弄不好只活半辈子。打住吧。”

打这天起,天津没听说谁再丢鸡,却都知道粮店后街有位姓刘的汉子,叫“赛时迁”。

他钓的是真鸡

(0)

相关推荐

  • 那声“嘛呢”,就是回血的烟火气 | 白水·早茶夜读第108夜

    第108夜 | <俗世奇人(足本)> 那声"嘛呢",就是回血的烟火气 文|白水 本周主题 「方言」2 白水金句 听天津人说话就很开心 只要不是骂我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 ...

  • 俗世奇人:高手在民间

    俗世奇人电子书 在分享这本书之前,请允许少东家先分享里面的一篇,因为实在是太精彩了: 刷子李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 ...

  • ​俗世奇人内容缩写200字

    ​俗世奇人内容缩写200字

  • 郝奕程||每个故事,都是一本耐读的人生大书——读《俗世奇人》有感

    每个故事,都是一本 耐读的人生大书 --读<俗世奇人>有感 北大附中初一四班  郝奕程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先生写的一部十分简单又通俗易懂的小说,文字精炼.言简意丰.里面以不同 ...

  • 冯骥才《俗世奇人》通篇解读

    <俗世奇人>解读 <苏七块><刷子李> 立规矩的目的在哪? 规矩的存在是对人性的尊重.敬畏和解读,亦是维持环境和谐.自我和谐的手段. 自立门规: 1. 为了保证自己 ...

  • 武师王东曹|俗世奇人

    故乡读书会 ◆  ◆  ◆ ◆  ◆  ◆ 余梦楼   ◆  ◆ 人间笔记 武师王东曹 文|胡光波 说起王东曹,过去蓝田县城的人,无人不知.据说民国时,他是陕西八大武师之一,声震关中一带. 1970年 ...

  • 王国红的富贵|俗世奇人

    故乡读书会 ◆  ◆  ◆ ◆  ◆  ◆ 余梦楼   ◆  ◆ 俗世奇人 王国红的富贵 文|胡光波 已故同事舒大清曾开玩笑说,人生有三大欲:吃美食是口腹之欲,娶俊妻是肉体之欲,升职称是富贵之欲.国红 ...

  • 《俗世奇人》荐读

      <俗世奇人>荐读 我家有一本十分有趣的书,叫作<俗世奇人>,她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奇特的小故事.这本书相当精彩,是冯骥才的得意之作.就连里面的插图也很生动有趣,你知道画者是谁 ...

  • 【四川】邢奕叡《俗世奇人之“闪电”》

    俗世奇人之"闪电"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五年级 邢奕叡 说起那俗世奇人,我倒也认识一个.他是观鸟俱乐部的老师,因为有一双闪电般的眼睛,能快速地发现各种鸟类而得名. "闪电&q ...

  • 【总第562期】《特别推荐》【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文学评论: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

    [郭进拴原创]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             最近从作家出版社邮购了一套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作家以叙事方式讲述了"俗世奇人"的本 ...